文学评论家雷达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35938591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02日

雷达真正介入文学评论是从关于王蒙的访谈和评述算起

发布时间:2018-04-02 09:07:1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雷达真正介入文学评论

是从关于王蒙的访谈和评述算起

1978年,雷达进入《文艺报》,同事都说干脆叫雷达吧,那个学字有点儿累赘。他听从老大哥们的建议。雷达真正介入当代文学评论,要从1978年在《文艺报》上的关于王蒙的访谈和评述算起。那篇文章题目叫《春光唱彻方无憾——访王蒙》,当时王蒙还在新疆,没有被完全平反。另一篇是重评《在桥梁工地上》。这是新时期有关“干预现实”作家的最早的一组评论文字。从步入评论至今,四十年矣。岁月老去,思想不老。雷达力求做到“人虽然老了,思想尽量不老化,甚至要有锋芒”,要求自己不炒冷饭、不说套话,要使这些文章密切结合创作实际,提出一些真问题、新问题。

雷达正如“雷达”

从来宽阔灵敏,

随时向着新鲜经验开放,

谛听天地消息

谈到雷达的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说,雷达对作品的精幽、微妙之处,感觉敏锐,捕捉敏捷,表达审美体验的文字也颇富诗意,暗中内含的逻辑引线与思想引力,常常能把人们由美的感悟引入灵的顿悟。在这个意义上,雷达的文学批评,是“思”与“史”的双向汲取与双向运动,他的批评个性的内力与魅力也正在于此。

著名作家贾平凹认为雷达的评论可以用“正”“大”来比喻:“正”,是他贯穿了新时期文学,经历的事多,众多文学思潮的生成和发展他都参与或目睹。他的评论更多的是蕴涵着传统的东西;他的文字代表担当,代表了正,代表了生活,代表了权威。“大”,是他有大局意识,看问题常从大处看,看趋势,能“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文章也就会写得通达顺畅,文采飞扬。

在雷达新著《雷达观潮》中,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在序言中这样写道:批评家分两种,一种是学院的或学术的,另一种是现场的或实践的。若说到后一种,首先想到的便是雷达。“雷达正如‘雷达’,他从来宽阔灵敏,随时向着新鲜经验开放,谛听天地消息。他从来不曾失去敏锐的现实感,从来不曾失去与时代、与生活、与当下的文学写作对话的能力,他从来是勇猛精进的,他是不老的猛兽,立高冈之上,尽览风行草偃。当他为他之所是申辩时,机敏周详,令人折服,当他向着他之所非而争辩时,他是谨慎的,又是严正的。”


李敬泽说,雷达始终是在现场的批评家,他正心诚意的,从不苟且从不凑合的。他对自己有严苛的要求,他肩负使命,他那一代批评家的心里都曾有过来自“别车杜”的召唤,而雷达,他把这种启示和召唤变成了个人持守不渝的使命。“也正因如此,雷达成为了对二三十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清晰的、可以明确辨认的影响的批评家,他有力地参与了文学对这个时代的认识和回应,有力地参与塑造了这个时代的文学观念和创作风貌,由此,他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和现实主义批评传统的强大活力。” 

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王久辛说,雷达不是写随笔式的评论,而是以文本、人物及性格、命运为主,他写的《论陈忠实》《论唐皓明》《论贾平凹》之宏文,均三四万言。其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是中国的別林斯基,他点石成金,他给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精神指引。


作为贯穿新时期文学四十年的批评者

提出了一系列产生重要影响的判断

但雷达说

这一切都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著《雷达观潮》中,雷达说: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参与者、研究者,我提出过“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才是新时期文学主潮的观点;我最早发现并评述、归纳了“新写实”的思潮;我为“现实主义冲击波”命了名;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各个时期审美趋向的宏观辨析和症候分析,还有对当前文学的创作症候之分析,构成本书另一些内容。

但他又诚恳地说,这一切都没什么值得夸耀的,抱憾的是,许多该做的事没有做,回首平生,我倒真的是贯穿了新时期文学四十年的批评者,心头涌满了复杂的感受。让这本书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份精神档案存留着吧。

作为新时期文学四十年的“雷达”,雷达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这份精神档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弥足珍贵。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