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濬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4967953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0月23日

科学思想及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10-10-23 10:16:0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吴其濬的科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科学研究方法中,如果对他读书、作学问的思想方法进行一些分析,不难看出吴其濬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决不是偶然的。

重视实践

  吴其濬十分重视实践,如他在编著《植物名实图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去各地巡视的条件,深入实地观察各种植物,采集标本,并绘出图谱,描述其形态和生长情况。有时因季节关系,某种标本末能来到,多年以后,他还耿耿于怀。例如卷六油头菜条下,他说:“余屡至,皆以深冬,山烧田菜,搜采少所得,至今耿耿。”卷二十二地不容条记载吴其濬在湘中没来到它,后来到云南地区才找到。吴其濬还将一些野生草本植物移栽盆中,观察其形态和生活习性等。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的认真态度,在当时的学者中是难得的。吴其濬通过实践充分认识到科学知识的来源,也认识到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如“牧竖”、“老圃”、“老农”、“与台”(差役)等在科学实践中的作用。他的代表著述《植物名实图考》中记录了不少劳动人民的经验和丰富的植物知识。例如,他从“牧竖”那里了解到“蔽”有结实和不结实两种。结实的豆可食,不结实的茎叶可食;同属十字花科的芜菁、萝卜在《名医别录》为一类,以后有人以根叶强别。吴其濬说,《兼明书》不知其错误,为何不请教“老圃”?

 

重视前人经验

  吴其濬也很重视前人经验,善于向书本学习。从1817年考取进士之后,凭借他曾担任各种官职的关系而阅读了大量藏书。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就引用了从古代到当时人的书中有关植物的文献800多种。另一方面,他在吸取前人知识时,态度又是审慎的。一是体现在注意对文献的考订、辨伪,不轻信盲从;二是不局限于文献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他通过自己调查研究,对古书中不足之处,都给予纠正和补充,使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如在甘草条中,指出郭景纯在注《尔雅》中所记甘草蔓生,叶似荷,似地黄的错误。并说其草不蔓生,不似荷,也与地黄不同类,有关错误都是传闻,或传写的讹误。
  对于经过实地观察、访问,根据文献记载加以研究,仍然不清楚的问题,决不主观推测妄下结论。所以《植物名实图考》中出现了有图无文或无名,或只有图既无名又无文。或一物数图未加订注释的情况。这也是他“存信存疑”不逞臆见的思想反映。另外作者在转引文献时,不割裂原书文义,忠实于古文献原文。全部照录,注明出处。这些都反映了吴其濬治学方法的严谨。总之,吴其濬在植物学、采矿学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是与他的科学态度分不开的。吴其濬作为19世纪的著名科学家是当之无愧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