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庭的兒子浙醫大退休教授張克劬先生
1948年12月3日,從上海開往寧波的江亞輪在長江口“裡銅沙”洋面爆炸沉沒,造成了2300多人葬身海底的世界第一海難。當時路過此處海域的機帆船“金源利”在船主張翰庭先生的指揮下,不顧自身安危,拼死相救,從死神手中奪回了453人的性命。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些大難不死的老人們仍時時懷念“金源利”,希望在有生之年見到“金源利”后人,了卻多年心願。經過張克劬先生在寧波的老同學牽線搭橋,已77歲高齡的張先生決定來寧波,代表全家和這些與“金源利”有不解之緣的老人們見面。
當張克劬先生和夫人來到寧波海事博物館時,聞訊從寧波城鄉各地趕來的江亞輪幸存者們,早就迎候在江亞輪的惟一遺物———劫后余生流入民間、歷盡波折終歸故鄉的舵盤前。一見到“金源利”的后人,這些九死一生的老人們禁不住熱淚盈眶。
今年75歲的陳道運老人,回憶著當年攀著“金源利”上拋過來的纜繩死裡逃生的經歷,百感交集﹔從鎮海趕來的82歲的翁景舫老人,拉著張克劬先生的手,一邊端詳一邊連連說:“真像張翰庭先生,真像啊!”來自奉化61歲的張善良說:“我、我的父親、還有我的兩個哥哥全在江亞輪上,‘金源利’救了我們一家四條性命啊!”說著,張善良和張克劬先生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在這場充滿人間真情的見面中,幸存者們紛紛對“蹈仁義而弘大德”的張翰庭先生表示深深的謝意和敬意。張克劬先生則強調父親生前經常教育他們說,救人於危難之中是做人本分,無需大加褒揚,更不能施恩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