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亚”轮海难救生英雄张翰庭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51749659
本馆由[ 張 克 勖 ]创建于2025年04月16日

温岭风云(转帖)

发布时间:2018-06-07 20:47:30      发布人: 張 克 勖

温岭风云(转帖)

                                                              作者:才村老李    天涯社区   2018.2

 

       1948年12月3日下午4点半,国营招商局的客轮江亚轮,像往常一样,从上海十六铺码头缓缓起航,驶往宁波港,执行沪甬线客运。
       时国共两军在淮海战场拉开决战,国 M  党统治颓势已现,蒋经国8月开始在上海打虎、试图整顿金融,但3个月后失败,上海经济接近崩盘,人心惶惶。
       民国时期,宁波人在上海非常多,分布于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特别以甬商著称。眼看上海之战不可避免,宁波人纷纷想赶回老家,躲避战乱,江亚轮一票难求。
       江亚轮,1939年由日本神户制钢播磨造船厂建造,中国抗战胜利后,被国军海军总司令部接收。民国政府为补偿国营招商局,在抗战期间沉船封港的损失,将敌产江亚轮等五艘轮船,转拨交通部交由招商局营运。
       江亚轮经招商局改造后,无论外观、设备,在当时堪称精良,额定满载人员2250人。但那一天,挤上船补票的,被船员私自带上船的,以至最终登上船的总人数,达到4000多人。
       船上的旅客,以宁波人居多,上海人其次。那天登上江亚轮的人,不管是在头等舱还是底舱,都自觉庆幸。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对于船上的大多数人来说,这其实是一场死亡之旅。
      下午6点45分,江亚轮航行到上海吴淞口外,船上的人们,吃饭的吃饭,闲聊的闲聊。突然轰隆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船上的灯瞬间熄灭,3363吨重的巨轮爆炸了,之后船体迅速下沉。船上的求救警笛,只响了一声,便沉默了。
      巨大的恐怖,袭J着船上的每一个人。只一两分钟,海水便漫灌入底舱,然后船尾开始下沉,船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地跑向处于高位的船头,女人、小孩凄厉的求救声,回荡在漆黑一片的茫茫大海上。
      还有的乘客,或许是害怕轮船再次发生爆炸,慌忙中扑通扑通跳进大海,此时正是海水退潮之际,海浪湍急,再加上冰冷刺骨。跳下海的人,挣扎沉浮几下,便被海浪卷走。
一时间,江亚轮这艘豪华客轮,正在演绎一场最悲壮的人间惨剧,船上4000多名乘客,人人到了生死关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艘机帆船金源利号,正在附近海域行驶。舵工和二副首先发现了异常,远处一艘大船上人声嘈杂,有人用手电筒发出求救信号,好像出了什么大事。
船长接到二副的报告,拿过望远镜,仔细看了一会,确定地说:江亚轮正在下沉,赶快报告老爷!
      说来凑巧,金源利号的船主、温岭人张翰庭很少在船上,这次是去上海处理一件商务,然后跟自己的船一起返回浙江。此时,他刚刚躺下,准备休息。舵工急急闯进来,报告了所看到的,江亚轮正在沉没的情况。张翰庭当即说:改变航向,向江亚轮靠近,全力以赴救人,不准借机打捞财物!
      船长接到张翰庭指示,便驾驶金源利号,开足马力,全速驶向正在沉没的江亚轮。金源利号在风浪中,艰难而小心翼翼地接近江亚轮,当快要靠近时,船长命令水手,把所有的缆绳,都扔到江亚轮上去。经过几次抛扔,有3根缆绳,被江亚轮上的人抓住,牢牢地固定住了。同时金源利号的几名水手,用鈎杆死命抵住江亚轮,让两船保持5、6米的距离。
      他们这样做,一是防止江亚轮的沉没,带翻了金源利号,毕竟金源利号只是机帆船,而江亚轮是超级巨轮,前者体量不及后者的十分之一。二是如果完全靠上去,江亚轮上的人急剧涌过来,以金源利号的负荷,是承受不了的,也得像江亚轮一样沉没,谁也活不了。
      江亚轮上的人抓住3根缆绳,源源不断地滑向金源利。由于人们争先恐后,被挤进海里的,掉到海里的,不计其数。
金源利号的水手们,用尖刀、斧子,砍断船上的缆绳,奋力抛向海上。那些已经落入大海的人,有幸抓到了缆绳,就有了活命的生机。
      这时船主张翰庭,已经来到金源利号甲板上,疏导得救的人们进入船舱,以保持船体的重心平衡。惊魂未定的人,还沉浸在江亚轮沉船的恐惧里,不敢下去舱里,有的还在向着江亚轮,疯狂呼喊自己的亲友,有的已被吓傻,呆呆地站在船头。张翰庭命令船员们,把那些冻得瑟瑟发抖的人,扶进船舱,拿出船员们的干衣服,给他们换上。然后他又将自己盖的被褥拿出,为幸存者挡风,并命令厨房多煮些姜汤和热粥,提供给又冷又饿的得救者。
       一条条生命获救,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随着江亚轮的持续下沉,金源利号的船头,渐渐高过江亚轮的顶舱。当江亚轮继续下沉,那3根系在两船之间的缆绳,或将直接拽翻金源利号,导致它的倾覆。张翰庭知道,以这种方式去拯救巨轮上的那么多人,小小的金源利号,实在是太危险。但他不忍看到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被大海无情地吞没。于是他一直站在甲板上,指挥自己的船员不顾一切地救人,一面心里为掉进海里的人祈祷。
      这时,金源利号已经救下了好几百人,加上救人过程中船体跟江亚轮几次碰撞受损,情势十分危险,再拖延下去,两条船恐怕都要沉没了。金源利号的大副迫不得已,砍断了连接两船之间的缆绳。一时间,两条船上的无数哭喊声,骤然响成一片,其悲惨无以名状,闻者肝肠寸断。张翰庭内心十分痛苦,又命令船员:把那块舢板放下去,再多救几个人吧!
      金源利号一边驶离,一边代江亚轮向海上发出求救信号。爆炸发生时,附近水域有若干船只经过,其中不乏侠肝义胆、慨然援手者,如招商局茂利轮、中国渔业公司华孚1号2号渔轮等。另外,与江亚轮对开的江静轮,也救起了266人。但大多数小型船只,为了自保,谁也不敢靠近正在沉没的巨轮,他们把船跟江亚轮保持足够的距离,远远地营救落水的人。当然也有趁火打劫的,不去救人,忙着打捞江亚轮上飘出来的箱子等物品。
      满载着救下来的江亚轮乘客,金源利号在张翰庭的命令下,掉头驶回上海。由于海上交通管制,金源利号等救人船只,第二天早上天微亮,才先后抵达上海。码头上翘首以盼的江亚轮乘客家属们,蜂拥而上,见到亲人恋人友人的,喜极而泣;找不到亲人恋人友人的,发疯似的寻找、呼喊。船上和码头上,人山人海,撕心裂肺的哭声,震撼着上海滩。金源利号把所有救上来的人,送上码头,移交给他们的亲友,或招商局准备的救护车。之后,金源利号悄悄返航了。

      江亚轮海难,据不完全统计,3000多人遇难,是中国史上第一海难,在世界海难史上,亦名列前茅。其死亡人数,远超人们熟悉的泰坦尼克号海难(遇难逾1500人)、太平轮海难(遇难932人)。在这次旷世海难中,金源利号机帆船救出的人数据该船船员王恩铭和另一名船员亲自清点达到543人。后来媒体误报为453人,以讹传讹,此数字一直延用至今。江亚轮总共幸存者900多人,金源利号救起的占了一半。
      江亚轮为何突然爆炸?迄今未有定论。1957年,江亚轮被打捞出海,有专家鉴定认为,是触碰水雷爆炸,但这并不是江亚轮爆炸的唯一说法。1948年12月4日以后的上海,遇难者家属到市政K议,强烈要求尽快调查江亚轮海难的原因。而一部分海难幸存者,在回过神来后,转而开始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幸存者广泛地通过熟人、新闻媒体、广播,寻找救命恩人,在上海一时成为焦点。这时有位幸存者给报社打电话,他说他记得船的名字叫金源利号,而且问过船员,该船船主名叫张翰庭,是浙江省参议员,年纪60多岁。
      一时间,张翰庭的名字和他的义举,在上海滩迅速流传,家喻户晓。当张翰庭和他的金源利号,再次抵达上海码头时,码头上到处都是迎接的人群。面对市民的捐钱捐物,张翰庭一概拒收,他说:你们送来的这些钱物,不要给我,都送到红十字会和育婴堂去吧!捐钱捐物的市民,于是跑到金源利船上,去送给船员,船员们也一概拒收,他们说:我们老爷说了,救人不是为了发财,海上救人,是每个航海人应尽的义务! 
      1948年12月30日下午4时,在上海市政府大礼堂,国M党上海市长吴国祯,躬身将一枚“上海荣誉市民”的徽章,别在了张翰庭的左胸前。张翰庭成为了,上海建市以来的第一个荣誉市民。金源利号也被誉为“海上慈航”,被特许停靠上海的任何码头。上海汽船商业同业会,为张翰庭所写的表彰信上说:张先生出之以果敢,不顾一己之利害,冒大险,犯大难,奋力捞救,使四百以上奄奄欲绝之旅客得救,安然生还。获得上海市荣誉市民的称号,实在是他应得的酬劳。
      后来,曾亲眼目睹该仪式的,上海市政府高级职员钱剑夫撰文说:张翰庭坐在前排,恂恂如乡老,话也不多,还带几分羞涩。而当时媒体则报道说:67岁的张老先生,是一个讷于言敏于行的君子。事实上,张翰庭冒险勇救江亚轮乘客的壮举,绝非偶然。他是温岭世族,他的老太爷于民国九年温岭洪灾时,奋力救灾,救活灾民无数。老太爷临终时,嘱咐子孙,应以救世救人为本。张翰庭遵从家训,视人如己,乐善好施,在民间深孚众望。
       张翰庭1882年出生,曾东渡日本留学,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回国后,曾参与杭州光复,后历任山东平度、茌平、浙江乐清、东阳等县县长,及代理专员等职务,为官清廉、亲民,口碑甚好,后主动弃官经商。经商之时,张翰庭又被选举为浙江省参议员。他热衷公益事业:是玉环围海造田的先行者、是建造温黄平原水利枢纽——金清闸的参与者;是筹建温岭渔业银行的推动者;是疏浚地方河道的执行者;更是秉承家风乐善好施的赈灾者------
      江亚轮海难发生几个月后,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上海;6月,解放军占领温岭。在解放军占领上海和温岭之前,张翰庭以浙江省参议员的身份、上海第一荣誉市民的声望,又有自己的船只,跟随国M党退往台湾,在众人看来,是一种理所当然的选择。许多年后,好些江亚轮海难幸存者,还误以为张翰庭全家去了台湾。
       那么,张翰庭当时,为什么做出留在大陆的抉择、进而导致后来的命运悲剧呢?在张翰庭遗孀王佩芬的申诉书中,叙述了来龙去脉:1949年3、4月间,先夫翰庭通过好友何悦湖、盛山带等人,几次跟中共浙南游击纵队司令周丕振,有秘密联系。周丕振向何悦湖等,晓以党的统战政策,翰庭为之动容。翰庭认为自己一无血债,二未敲诈勒索且又有救过500余人之义举,相信共产党也是讲人道主义的会公平对待于他。因此,他力排诸亲友劝他赴台之众议,依然走靠拢党、留在大陆的道路。
       1949年6月解放军进驻温岭,翰庭一面宰猪端酒,慰劳官兵;一面从乡下住处亲赴县城,晋见政府丁世祥县长。根据政府要求,他回家积极四处借贷,筹措了军粮4万斤、草料10万斤,送给解放军。同时,他还将船上护航、家中防盗之用的全部Qzd药,上缴新政府,以表心迹。
      1949年7月,解放军南下干部接管温岭县府,由于不明情况,同月中旬,翰庭被捕。遗憾的是,翰庭未能以543人的生还,求得一己之命。翰庭之被镇压,如同江亚轮海难事件一样,同样也惊动了海内外。在申诉信的末尾,王佩芬表达了自己的期盼:特向党申诉,恳请根据党既往不咎的贤明政策,盼能对张翰庭案进行全面复查,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给予应有的评价。专此谨致 政躬康泰。王佩芬敬上。这封申诉信签署的时间,是1986年6月14日,在张翰庭被q决36年后。

      诚如申诉信中所说,1949年7月,解放军南下干部接管温岭,来自山东日照的新任温岭县张县长,邀张翰庭去县政府谈事,张翰庭到达后,即被抓捕。张翰庭被抓捕后,虽觉冤枉和意外,但并不特别惊慌。他想:我一生不做坏事,了解我的人很多,周丕振司令、温岭乡亲、上海市民、宁波市民、江亚轮海难幸存者,一定会在外面,为他奔走呼吁。
      的确如他所料:听闻张翰庭被抓,数十位温岭老先生赶到县政府门口,头顶高香请愿,要求释放张公;周丕振致函温岭张县长,力促释放张翰庭;宁波同乡会组织“保张”团,两次远涉温岭请愿;上海市民向陈毅市长请求,保护张翰庭------
然而,据狱友所说,一天早上,正吃早餐时,听到狱内鼓号声,张翰庭对狱友说:今天不是节日,怎么会有此声?后又听到外面有人大喊:张翰庭带东西!他还以为要起解上海,还担心地对狱友说:路上无人照顾,怎好?等到走出监房,看到全副武装的行刑战士,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末日到了。他背对牢房,仰天长呼:天晓得,天晓得啊------
      张翰庭被押赴温岭城关西门外,在全县万人公判大会上、宣读判决书后,被立即q决。据目击者说,69岁的乡绅张翰庭,被用开花弹瞄准头部近距离射击,脑浆飞迸,目不忍视。
       就这样,辛亥革命光复杭州的功臣、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精英、高风亮节的救人英雄张翰庭,被轻率地剥夺了生命。此后张翰庭的名字和事迹,从温岭县志中,一笔抹掉。张家也从门庭若市、兴旺发达,到家破人亡,子女四散苟活。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1950年1月31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昨日《大公报》载q毙恶霸张翰庭,是即江亚轮在温州海失事,有一贩橘船尽倾其橘而救起500余人,送至上海,经市政府冠以“上海荣誉市民”之船主也。此人肯倾一船之橘而救人,乃以恶霸闻,不亦怪乎?苏州人顾颉刚,和张翰庭并无交集,但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博古通今,发出质疑和诘问:张翰庭把自己的一船橘子倒掉,去冒险救人,你们却说他是恶霸,试问:有这样的恶霸吗?

      直到1986年6月1号,温岭张小海不懈努力,使父亲张晓崧一案平反,一下子燃起了张翰庭遗孀及后人的希望。张翰庭家人和张小海商量后,仗义的张小海,成为了张翰庭案申诉的代理人。6月14日,张小海给邓小平写信,简述张翰庭其人其案,附上呼吁给张翰庭平反的各项材料。我在张小海家,他把当年的这些材料,都交给了我,其中包括:《江亚轮沉深之谜》一书、北京电视台江亚轮专题片光盘一张、张翰庭遗孀王佩芬的申诉书、张小海写给邓小平的信、习仲勋等中央领导的批示,等等。在致“邓公小平”的信中,张小海写道:当年这位带头迎接解放大军的民主人士,惨遭q决,以至温岭有童谣唱道:张翰庭,洋鼓洋号迎共产,迎来共产吃z弹。海外媒体纷纷给予报道。希望邓公下指示,张翰庭的冤案,能够早日平反。信后,附上了王佩芬的申诉书。
      邓办接信后,转中办信访局,中办信访局报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习仲勋圈阅后,做出批示:请明复、李贵查清情况,酌处。这里的“明复”,即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长的阎明复。中央统战部7月18日,发文给浙江省委统战部:要求对张翰庭被处决一案,根据仲勋同志批示精神,查明情况,酌情处理,并上报结果。
      那么,张翰庭到底何罪至于人头落地原判决书中张翰庭的五条罪状之首是杀害梁耀南、李先导、李哲夫等11人。
从《江亚轮沉深之谜》一书、当年官方机构的复查结论、以及媒体的调查,多个信息源证实:原张翰庭罪状中杀死的11人,其中8名中共党员,或病死家中,或死于国M党狱中,或病死逃亡途中,均与张翰庭无关。其余3人中的2人,据温岭法院确证“查无此人”,最后1位,在张翰庭被处决36年后,还好好地活在世上。至于张翰庭的另外四条罪状:通匪养匪、霸占土地、侵吞公债、漏米出海,证据也难言确凿。
      张翰庭遗孀王佩芬申诉时,已83岁高龄。接到习仲勋副委员长批示、统战部文件后,温岭县官方人士还登门拜访,安慰王佩芬:相信政府会尽快查清的。官方人士的慰问,给了老人无限希望,以为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还丈夫张翰庭以清白。
然而,又是然而,据张小海说:中央领导批示,张翰庭案复查,确定由浙江省高院负责。而事情就是这么巧,其时浙江省高院张院长,恰恰是当年力主镇压张翰庭的温岭张县长,他直接掌管了张翰庭案的复查。当年浙江省高院孙副院长,是劝张翰庭留在大陆的周丕振的老部下,对张翰庭其人其事很了解,他公开表态:张翰庭是好人,应该平反!但一把手张院长将该案束之高阁,复查无限期延宕。
      我在了解了张翰庭案的诸多疑点后,很想去杭州找找这个张县长、张院长,想必他是个早已退休的高级领导,我想问问他:在他看来,为什么感动上海的大善人张翰庭,非杀不可,而且还坚决不能平反?于是,我上网查找这个人的最新线索,遗憾的是,他已于2016年2月病逝。至此,张翰庭之死的真正原因,或许跟江亚轮沉没一样,成为了永远的不解之谜。
张翰庭一案复查3年后,到了1989年,督办复查此案的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因政Z风波失势,张翰庭家属接到一纸通知:维持原判。王佩芬至死,也没能盼到“先夫翰庭”得到公正的评价,她带着无尽的悲伤和失望,或许还有一些愤懑和不平,离开了这个世界。

      官方申诉之路被堵死,民间纪念张翰庭的活动却在进行。2003年12月3日,江亚轮海难幸存者举行海难55周年纪念日。海难幸存者每年聚会,据记载,古今中外仅有2个:一是泰坦尼克号,二是江亚轮。因为幸存者多是宁波人,纪念活动安排在宁波海事博物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大难不死的老人们,通过《宁波晚报》表达了三个愿望:一、联系更多的幸存者。二、见到恩人金源利号船主张翰庭先生的后人。三、设立江亚轮海难事件纪念馆。张翰庭的儿子张克劬有个同学,居住在宁波,他看到了《宁波晚报》的这则消息,立刻打电话给,住在杭州的张克劬。张克劬那年已经77岁,为浙江医科大学退休教授,得知幸存者们的愿望,十分激动,当即决定启程赴甬,代表全家,和这些与金源利号有不解之缘的老人们见面。
      当张克劬先生来到宁波海事博物馆,闻讯赶来的江亚轮海难幸存者,早早迎候在一只舵盘前,这是江亚轮唯一的遗物,曾流落民间,后征集而来。在获救55年后,江亚轮海难幸存者们,终于见到了救命恩人的儿子,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和张克劬抱头痛哭,涕泪交垂。从镇海赶来的82岁的翁景舫老人,拉着张克劬先生的手,一边端详一边连连说:真像张翰庭先生,真像啊!
      61岁的张善良回忆起,那年他才6岁,被金源利号救起后,又冻又怕,无法自己进食,张翰庭船主还一口一口地,亲自喂给他吃。张克劬听完,感慨万千:父亲在家里,还从来没给我们兄弟姐妹们喂过食呢!92岁高龄的陆雪芳,泣不成声:老板(张翰庭)这样冒险把我们救起来,还烧姜汤热粥伺候,这样的好人哪里找?他一点都没有罪,政府为什么要杀了他呀?
      幸存者们竞相向张克劬回忆,当年亲身经历和目睹的,张翰庭指挥金源利号船员、奋不顾身救人的刻骨铭心的经历。张克劬强忍悲痛,说:父亲生前经常教育我们子女,救人于危难之中,是做人的本分和良心,无需大家褒扬,更不能图报。
《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都登载了这次江亚轮海难幸存者和张克劬的会面,一致盛赞张翰庭先生的功绩和高风亮节。但幸存者们对于张翰庭后来命运悲剧的不平则鸣,媒体只字不提,仿佛张翰庭先生是寿终正寝。后来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在民国遗案中,有一期回顾江亚轮海难,请来了张翰庭的第8个儿子张克勋,请他讲述父亲当年在海难中的救人情节。讲完救人事迹,张克勋很自然地讲起父亲之死,电视台编导立即制止了他。
      今年(2018)年,是江亚轮海难70周年,虽人微言轻,但我仍愿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良知,呼吁张翰庭案,能够得到实事求是的复查,还张先生以公道,以慰他的在天之灵。我以为,张翰庭案的复查,并非有多难。只需逐条复查当年判他死刑的5条罪状,如果查无实证或无法查证,就应当按照疑罪从无或无罪推定的普世法理,改判他无罪,予以平反昭雪。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知晓张翰庭先生的其他功绩。1945年3月7日,日本中将山县正乡的飞机,因为地形相似,误把台州椒江当做镇海降落,张翰庭等士绅组织的护航总队,包围并击毙了山县正乡,为抗战立了一大功。山县正乡是个恶贯满盈的日本将军,侵占台湾期间,杀害中国民众数以万计。
      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我想,张翰庭先生,就属于这一类人吧!
如果张翰庭先生能够平反昭雪,我建议温岭市广场或公园,树起一座他的雕像。
      在重商主义盛行的温岭、台州乃至浙江,让人们铭记:商人不代表见利忘义、为富不仁,温岭士绅张翰庭先生,是个永远的楷模。
      我还奢望有一天,江亚轮海难能像泰坦尼克号海难一样搬上大银幕,还原那个漆黑一片的海上夜晚,当巨大的灾难突如其来时,张翰庭和他的金源利号,迸发出的人性的光芒。
让一代一代的青少年记住,中华民族史上,不乏张翰庭先生这样高尚、果敢、扶危济困的人!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