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61501197
本馆由[ 郑村人 ]创建于2014年04月03日

我的父亲母亲

发布时间:2014-04-03 08:40:10      发布人: 郑村人
 

父亲离世快一个月了。但直到现在,我始终不相信这是事实。总是幻想着父亲一定是累了需要休息,总有一刻父亲又会向往常一样在我们面前对我们谆谆教诲。

我不愿意相信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因为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姊妹几家已经决定到9月份的时候要为父亲的80大寿祝福。可是,这个愿望将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我不愿意相信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因为就在三个多月前,我们敬爱的母亲刚刚离我们而去。子欲养而亲不待。在115天之内连续失去两位亲人,这种双重的悲痛让我们如何承受得了!?

母亲生在旧社会,一生坎坎坷坷,饱尝酸甜苦辣,经历了战争年代兵荒马乱的艰苦岁月,也饱尝了灾荒年代的困难生活虽说生活清贫,但也一生幸福。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但仍我们一个温暖的家,使我们享受到无尽的爱

父亲出生于1931928日,为生活所迫,早年随叔父在甘肃扛长工。由于细心认真,1953年选拔到信用社担任会计。因为积极上进,不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干会计,还是担任信用社领导,父亲认真负责,年年获得先进。退休之后,又在村里开了储蓄代办站,为父老乡亲服务,为信用社发展继续做贡献。

母亲生于1936312日,是一位典型的农家妇女,纯朴善良虽然识字不多,但为人处事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大小事情处理的十分得当,从不因家事拖累父亲。不仅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不管多苦多难也让我们妹几个吃饱穿暖。

母亲经历坎坷,勤俭持家。父母亲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感受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享受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实惠无论是经济基础薄弱的合作化时,还是在富裕起来的改革开放年代, 父母亲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没有变我们姊妹几个都出生于五、六十年代。当时由于饥荒,家里非常困难。父亲每月只有20多元的微薄工资,母亲作为一位农家妇女,加班加点也只能挣得不多的工分。家里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因为贫困、子女多,常常吃不好,穿不暖。当时是人民公社制度,粮食按工分分配,大部分家庭粮食不够吃。但我们家在父母的精心安排下,依然生活的井井有条。凭我们家的情况,能做到这一点,在周围邻居眼里,是很了不起的。

父母亲工作负责,勤劳朴实父亲对党忠心耿耿,对事业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在父亲工作的单位居住,每天晚上父亲总要核对当天账目,检查桌柜门窗,才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回到宿舍。父亲退休之后从事储蓄代办站工作,热情乡亲服务,将自己置之度外,绝不让来办手续的乡亲坐着等待。有时正在吃饭,来人要办手续,父亲二话不说,立即放下刚刚端起的饭碗投入工作。因而,父亲的饭菜常常是热了凉,凉了热,难得吃上一顿热乎饭。每逢新春佳节,父亲跑前跑后,为乡亲又是换新钱,又是送年画,赢得了父老乡亲的称赞。母亲心灵手巧,待人热情,虽然只有两三年私塾式的学习经历,但非常聪明、巧惠,做得一手好针线活,裁剪、缝纫在村里样样拔尖,纺线、织布更是不在话下。为了家,为了生活,再多的苦,再多的累,默默承受,毫无怨言。记得小时候,好多次自己半夜被缝纫机声震醒,睁开眼睛总是看到母亲在马灯前忙碌的背影。家中几架现在看来可以作为古董的缝纫机、纺车和织布机,在母亲手中不仅为我们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也帮助了许多亲戚、邻居。对于亲戚或邻居们的求助,母亲常常免费给予帮助,赢得了亲戚和邻居们对母亲、对我们全家的尊重和敬佩,大家对母亲敬重有加。

与人为善,境界高尚。父母亲宽厚待人,和睦邻里,为人处世堂堂正正,待人接物热情诚恳堪称德高望重,受到了乡亲们的敬仰和尊重。生活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亲威、邻居真诚相待,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对老人、长辈更是孝敬有加在家里,父母亲是非常孝顺的儿子、儿媳。小时候,每当我们家改善生活,饭做好之后,父母亲总是让我们先给奶奶端到手上。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给我们留下了事事、时时孝敬长辈、尊重老人的传统。父母亲对儿女没有丝毫苛求,总想着儿女都不容易,各有各的家,工作又很忙,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给孩子添麻烦。几十年来,父母未和单位、邻里任何人发生不愉快,和父母相处或打过交道的人没有一个不尊敬他们的。大家都说父母亲是大好人。

父母亲相敬如宾,和睦家庭。父母亲几十年来互敬互爱,相互体贴,直至白头到老,成为村里典范。父亲单位离家较远,工作十分繁忙,但一有时间就回到家里看望母亲,细心问候,帮做家务。母亲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知道父亲是信用社领导.大部分时间忙于工作,便在家里默默守候,坚强应对。父母亲以一颗善良的心,让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用伟大的父爱、温柔的母爱呵护我们成长。父母亲总是鼓励我们:读书去吧!别累着,家务事有我们就行啦。无私、伟大的父母之爱,让我们受益无穷,才有今天的造化。但两位老人也有拌嘴的时候。父母生活简朴,非常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前几年常常因为晚上封炉子时多加或少加一块蜂窝煤而吵的面红耳赤,但过后依然和和睦睦、恩恩爱爱。

父母亲疼爱子女,教育有方。父母亲非常关心我们的成长,时时教导儿孙,指明人生方向,从而使我们步入了正确的轨道,走上为人民服务的岗位。父母非常疼爱子女,家里养了好几只鸡,下的鸡蛋二老总是舍不得吃,几乎全部带给了我们。父母虽然性格温和,但对我们兄弟姊妹的管教还是十分严厉的,尤其是有关学习的事情。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逃学在家,被父亲发现,撵到后院,但我还是犟嘴,父亲随手抄起一件农具,将我打倒在树坑里,还用脚使劲踢。尽管母亲在一旁伤心落泪,但没有来拉劝。而今回想起当初不好好学习而招惹父亲动怒的情景,不觉凄然泪下,后悔不已。但是,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父亲会和颜悦色地询问并耐心地讲解。母亲对我们也是无比疼爱,天凉了,总是叮咛:“注意添衣裳”。衣服破了立即就补上。每次从家里上班走的时候,父母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问:“你们几时回来呀”,“开车注意安全啊”。望着年迈的父母,我们只能在心底里暗暗地安慰老人:“儿行莫担忧,忙完就回家”。

记得奶奶在世的时候,当时父亲母亲已经60多岁了。但因为有奶奶在,从没觉得父母亲有多么年老。奶奶94年过世之后,一下子感到父母亲已是这般年纪了。我们方才感到是该抓紧时间弥补父母多年为我们所承受的苦和累、尽我们的孝道的时候了。于是一次又一次把二老接到城里居住,让父母安享晚年。而且尽量挤出时间,搀扶二老上街散心。但每当我们上班离开的时候,年岁大了、行动不便的父母亲只能呆在家里,难得出去,当然很是寂寞。所以,每次二老来城里住,多则七八天,少则三五天,便急着要回老家。加上父母习惯了老家农村的生活,在城里生活总是不太适应。无奈,父母大部分时间便又回老家农村居住。我们在干好工作之余,想方设法,抽出时间,或晚上,或周末,或节假日,回家看望父母,陪老人说话,听父母叙旧,陪二老尽享天伦之乐。

随着岁月流逝,父母渐渐年老,疾病也开始光顾。前后五六次,父亲先是因心脏病住院,后来因脑梗塞住院。虽然曾经半身不随,但恢复的基本还好。母亲身体原本一直很好,但在父亲几次大病住院之后受到惊吓,从开始的意识完全,生活自理,到后来的记忆缺失,丧失思维,一直发展到卧床不起。

由于我和爱人、弟弟、弟媳忙于工作,照顾父母的重担便落在了姐姐和妹妹的身上。将近三年的时间,姐姐全身心伺候老人,喂吃喂喝,搀扶锻炼,擦洗翻身,端屎倒尿。妹妹在做好生意的同时也全力的照顾二老。姐夫、妹夫也时常前来探望。作为儿子儿媳,我们兄弟两家更是精心伺候,力尽孝道。

去年“国庆”节前几天,父亲的病情忽然加重。“国庆”、“中秋”放假期间,舅舅和我们姊妹几家都在父母身边守候,当时父亲意识还很清楚。父亲好几次说道:“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没有治疗的必要了,我会和你母亲一起走。”当时,我们并不认为父亲的病有多重。虽然左脑血管发生新的梗塞,右边肢体出现半身不随,意识时好时坏,情绪不能自控,行动开始不便,只能坐在轮椅上进行锻炼。但症状并不很重。我们多方联系,竭尽全力,先是在乡镇卫生院治疗,之后请县医院大夫做康复,后来又到运城的医院住院。前后两个多月,我们为父亲的治疗一直没有间断。

大雪冷风从天作,千树万木泪眼低”。父亲正在运城住院治疗的时候,118日,在家卧床两年、病情一直稳定的母亲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地走完了74个年头,与世长辞。 “梦里依稀慈母泪,堂前悲切哭娘声”,我们姊妹几个在家里为母亲操办丧事。期间,多亏了表弟、表妹轮流在医院不分昼夜的照顾我们的老父亲。

为了不让父亲受到刺激,母亲去世的事情我们一直瞒着他老人家。办好母亲的丧事之后,我们返回医院,和大夫商量,继续全力为父亲治病。但因年纪已大,效果不太理想。出院之后,我们把父亲接回老家,姊妹几家轮流照顾,床前伺候。

今年春节过后,特别是元宵节前几天,父亲的呼吸变得异常急促。急忙请大夫检查,终无好的办法。在父亲弥留之际,我们姊妹四家寸步不离、轮流守候在父亲床前。  

正月十五过后,工作全面展开。在家还是上班,我和弟弟两家左右为难。忠孝难得两全,舅舅道:“我退休了没事,你们该上班就上班,不要耽误工作。我在家和你姐你妹他们几个招呼就是了。”于是我们恋恋不舍的告别病危的父亲,投入工作之中,开会的开会,忙碌的忙碌

32中午12点多,来自老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父亲病情不好。… …一个多小时的疾驰,我们终于赶回老家。可是,我们的父亲已经紧紧的闭上了双眼。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然而逝,我们顿时觉得天昏地暗……。

父亲匆匆的走了,连最后一句话也没来得及跟我们说。但我们知道,即使父亲能跟我们说,要说的也都还是关心我们的话。老天爷啊,怎么忍心让我们的老父亲急匆匆地离我们而去呢?

父亲离世前的最后这几个月,正值春节和元宵节放假,我们姊妹几个守护他的时间比平常多。相当长的时间父亲还能进些流食,到去世前六、七天几乎丧失了进食进水的能力,灵魂反复游走在天堂与人世之间。看着躺在炕上奄奄一息的父亲,亲自感受生命与死神的搏击,这是一个痛苦无奈且恐慌的过程。我们一直觉得怎么着父亲也会有九十多岁的高寿,然而今年他才刚刚八十岁。我们感叹,人的生命看似顽强,实际却是这样的脆弱。

父亲走了,带着怎样的心境离开,我们无法知晓。两位老人相继离去仅仅间隔115天,父母亲的缘分也许就在其中。父母亲这么短时间相继离世,一定是为了便于找寻吧。但愿父亲在那个世界能与三个多月前离去的母亲相伴、相随、相守到永久。

安葬仪式之后,站在父亲和母亲的墓前,我们久久不愿离去。回到家里,看着父母的遗像,我们泪如泉涌,不久之前还好好的、鲜活的生命,怎么现在就变成了两张相片了啊?!父亲母亲的相继离去,让我们加倍地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备受“雨打浮萍”的煎熬。

敬爱的父母亲,虽然您们走了,但您们的音容时常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请放心吧,你的儿孙们将继承您们的传统,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报效国家、报答家乡。我们将趁活着的有限年华,过好自己的人生,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爱自己所爱的一切。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精彩。

敬爱的父母亲,虽然您们走了,没给我们留下过多的物质财富,可您们勤劳俭朴、理解包容的品质,您们无私伟大的父母之爱,再大的东西也装不下。您们留下了让我们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您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鼓舞者我们。

敬爱的父母亲,您们就这样走了,留下肝肠寸断的我们走了,留下报答不尽的养育之恩在我们的心头萦绕。想起您们辛辛苦苦一辈子,我们禁不住泪如泉涌。尽管在病重的几年里,我们想方设法,多次治疗,在您们卧床之后日夜守候,精心伺候,总想让您们尽快恢复健康,多享受人间快乐哪怕一天。但回天无力,我们再也听不到喊您们的回音。

敬爱的父母亲,请您们安息吧!您们的养育之恩,教诲之情我们永远铭记在心,请让我大声的对您们说:“父亲、母亲多保重,儿女永远爱您们!”

祈愿我们的父母亲在天堂快乐自由!

 

谨将这首歌曲《父亲》献给我敬爱的父亲和母亲


想想您的背影
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您的双手
我摸到了艰辛
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
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
我最疼爱的人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
您只尝了三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
我没有做够
央求您呀下辈子
还做我的父亲

听听您的叮瞩
我接过了自信
凝望您的目光
我看到了爱心
有老有小您手里捧着笑声
再苦再累您脸上挂着温馨
我的老父亲
我最疼爱的人
生活的苦涩有三分
您却持了十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
我没有做够
央求您呀下辈子
还做我的父亲
我的老父亲
我最疼爱的人
生活的苦涩有三分
您却持了十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
我没有做够
央求您呀下辈子
还做我的父亲
我的老父亲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