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国民党军官仵德厚的报道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
今天,广州日报刊登了“老兵视频感动网络”一文,文中介绍了近日,一段“纪念血战台儿庄战役70年敢死队队长仵德厚”的视频让很多网友感动得流泪。并称,2007年,抗日名将、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因病在泾阳县龙泉乡雒仵村的家中辞世,享年97岁。在被媒体关注之前,他只是当地村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没有人知道他的传奇身世,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显赫身份。生前,他曾是台儿庄战役唯一幸存的一名指挥官,他是一名将军。历经30年血雨腥风,硝烟弥漫的沙场拼搏,10年的牢狱之灾,17年监外工作生涯,经历了士兵、军官、将军、囚犯、工人几种身份转变。1975年,仵德厚回到了老家,学起了放羊,当起了农民,隐蔽在乡间长达30年之久。视频中,仵德厚在妻子的坟前痛哭。结婚数十年,他与妻子总共相处不到2年,甚至连妻子的死讯都未能及时得知。耄耋老人的痛哭让观者更从悲痛中油然升起敬意。该文报道,网友“经纬张颖”说,“他的一生吃了所有人能吃的苦,受了所有人能受的罪,但他没有对不起国家!没有抱怨!这种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也永远不能再以罪报德!!”
该文立即被众多网站转载。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的网友指出:“历经30年血雨腥风,硝烟弥漫的沙场拼搏,10年的牢狱之灾,17年监外工作生涯。原本应该享受荣誉的先辈,却受尽苦难,大家想一想,是谁让他遭受这一切的?????”“我们的民族英雄,就这待遇呀 ?”“国家愧对了英雄,不应以执政派别更迭及好恶,否定民族英雄的历史功绩……”等等。
关于对仵德厚的报道,从2007年5月开始,许多媒体就以“一个抗日老兵的风雨人生”、“台儿庄战役最后一位指挥官”、“敬礼!抗日英雄仵德厚将军”等为题,采取多种形式,大量报道了居住在陕西省泾阳县龙泉乡的原国民党少将师长仵德厚的生平和传奇经历。其中,不少媒体的报道使用显眼的标题,只突出了仵德厚“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 惟一幸存的指挥官”、“抗日英雄”、“抗日名将”、解放后被共产党“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获释后成为自食其力的农民”等等,而对其为何被判刑进行了刻意淡化,有的甚至干脆不提。
事实上,不少媒体对于仵德厚的报道有失偏颇,对受众和网友产生了明显的误导。现将本人对于这段历史的查阅结果本人的看法,客观表述如下,请大家查阅史料,根据史实,进行印证、探讨。
一、仵德厚被判刑事出有因经本人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实事上,中国共产党判处仵德厚10年徒刑事出有因。
1948年7月至1949年4月,徐向前、高树勋指挥解放军进行解放太原战役。当时,驻守太原的国民党第30军军长黄樵松,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军人。在抗战中,黄樵松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参加了娘子关、台儿庄和保卫武汉等战役,屡建功绩。
抗战胜利后,黄樵松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8年11月,黄樵松与解放军徐向前、高树勋部秘密联系,在太原酝酿起义。由于其信任的部下27师师长戴柄南、副师长仵德厚向阎锡山告密,起义计划被瓦解,黄樵松被捕,被押解南京遭国民党政府杀害。同时,被诱捕、慷慨就义的,还有解放军八纵参谋处长晋夫、参谋翟许友,30军谍报队长王震宇、队员王裕家。仵德厚因此有功,被蒋介石、阎锡山提拔为27师少将师长。
因起义失败,使得解放太原成为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中最残酷的几场攻坚战之一。防守太原的国民党官兵伤亡六万多人,攻城的解放军伤亡四万五千多人。而太原平民的伤亡,至今没有权威的数据。
破城之后,仵德厚被俘,从轻发落,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服刑期间,仵德厚认罪服法,表现积极。1959年,仵德厚刑满释放后,被指定到山西省太原东台堡太原砖厂当工人。1975年,毛泽东主席签署发布命令:“凡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军警宪特一律释放,与家人团聚“,仵德厚返回家乡,一直居住在陕西省泾阳县龙泉镇雒仵村,开始学习放羊种地,后来进村办砖厂做工。
1986年,仵德厚成为泾阳县政协委员。2007年6月6日去世,终年97岁。
晋夫与黄樵松烈士的遗骸都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晋夫的两张照片和一个马褡、挂包,至今仍陈列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供后人瞻仰。1979年,黄樵松烈士的骨灰于迁往举义地太原。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省政协及省城各界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薄一波、程子华等领导人送了花圈和挽联。请各位网友查证。
二、关于媒体报道此事的探讨
如果全面了解仵德厚的历史经历,特别是太原战役的经过,那么,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判处仵德厚10年有期徒刑,正是中国共产党充分考虑到他曾是抗日英雄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胸怀十分宽广的具体体现。
对于仵德厚其人其事,由于一些媒体主观片面、断章取义的报道,客观上传播了中国共产党不能容人、不能辩证地、历史地评价和对待历史人物、“极左”等错误观点,歪曲了事实,否定了党的历史,抹黑了党的形象,诱导了受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不满情绪。本人认为,有关新闻媒体在报道类似历史的事件和人物时,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价值取向要正确。我们的新闻媒体对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行为、事件、事物,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是正确、客观地开展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的价值取向,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不论是评价历史还是现实中的事件和人物,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去孤立的、片面的认识问题,更不能用不同时代人类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去评价某一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否则,就会走入形而上学的误区。
二是媒体报道要积极向上。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特别人物,是媒体报道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一些有意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客观、深入地挖掘和报道,有时对现实社会和具体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将领和普通官兵抗击日寇、英勇奋战客观历史史实的挖掘、整理和展现、报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复兴。
三是要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在此事例中,我们首先要对仵德厚作出客观、公正、正确的评价。本人认为,一方面,仵德厚是一个爱国将领,是一个抗日英雄,是国民党的忠臣良将。另一方面,仵德厚又是内战的帮凶,共产党的死敌。被俘后,放下屠刀,认罪服法,洗心革面。刑满释放后,自食其力,成为人民中的一员。
四是媒体报道要全面。对于一些类似功过皆有、毁誉并存的人物和事件的报道,应该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新闻媒体一定要特别注重客观、公正、全面地进行报道。如果对此类事件进行片面报道、失真报道和不实报道,有关部门又不能及时加以纠正和正确引导,就可能会冲击我们的主流核心价值取向,造成人民群众思想混乱。具体到对于仵德厚的报道上,新闻媒体要注意把仵德厚被判处10年徒刑的真实原因讲清楚。至少要加上了延伸和链接阅读内容,有效避免受众产生歧义或误解。
三、关于仵德厚的晚年
1975年回到泾阳县龙泉镇雒仵村老家,曾担任泾阳县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1997年后,仵德厚的抗战英雄事迹频频见诸各种新闻媒体,200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及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仵德厚故地重游,参观了当年抗战的故地台儿庄。
仵德厚生前,咸阳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前往家中,慰问抗日英雄仵德厚将军。这在咸阳等政府网站上都有相关报道。2007年6月6日下午,仵德厚不幸逝世,享年97岁。
2007年6月11日,泾阳县委统战部主持召开追悼会,悼念仵德厚将军。泾阳县有关领导出席了追悼会。台儿庄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秦健致悼词。悼词说:“抗日战争中,仵德厚老先生为保卫国家、保卫台儿庄英勇奋战,功勋卓著,台儿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仵德厚老人健在的时候,台儿庄区政府曾派人多次到泾阳县他的家中慰问看望。
一个国民党将军,年轻之时冲锋陷阵、历经磨难,长期在大陆生活,享年97岁。可以看出,仵德厚将军早已融入了其身临其境的社会大家庭。总之,本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对待和评价仵德厚将军一事上,是历史的、辩证的、客观的、公正的,同时,也是开明豁达、光明磊落的。关于这一点,相信仵德厚将军及其家人也是心中有数的。
新闻,记录的是最新的历史。作为新闻媒体及采编人员,必须具备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严肃性。
各位网友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足够的思维智慧和正确的判断能力。所以,在对仵德厚将军一事的评价上,绝大多数网友是理性的、智慧的,也是客观的、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