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栾川镇长马海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7184373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8月17日

马海明是谁?

发布时间:2015-06-29 16:00:3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他去世的那年,老百姓自发捐款80多万元,在寸土寸金的洛阳栾川重渡沟街头,为其塑像,建立纪念园;去世后的第四年,人们仍然无限怀念,2015年6月25日,马海明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洛阳举行,听后,人们不约而同惊叹:“现在社会上还找得到这样纯净无私的人吗?”

  马海明是谁?他到底做了什么?一个小小的副镇长,为何如此受当地百姓爱戴和追念?

  你知道重渡沟吧?

  重渡沟原本是洛阳深山里一个穷的叮当响的小山村,现在却是闻名省内外的国家4A级旅游景点,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

  村支书贾文献:全村有320多户人家,95%的农户都经营家庭宾馆,现在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家产超百万甚至千万的农户越来越多……

  2013年5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来到重渡沟风景区调研,赞叹“在这里看到了深山区群众通过开发乡村旅游找到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汪副总理认为“重渡沟模式在全国都很有意义,重渡沟创造的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谁带领群众开发了重渡沟?对了,马海明!

  马海明是个什么样的人?当初群众讽他“马大煽”“神经蛋”

  1997年重渡沟旅游开发列入潭头镇政府工作,时任副镇长的马海明负责建设开发任务。

  当地群众叫他“马大煽”,就是“大唿扇”、“大忽悠”的意思。当时群众认为,“咱这破房烂屋自己都嫌瞎,城里人会稀罕来住?我们现在吃个油盐酱醋都得去赊账,你在这儿唿扇我们开宾馆?还开汽车?还当老板?马镇长,我觉着你真是个不靠谱的‘大煽板子’,一天到晚唿扇来唿扇去有意思吗?”

  “马大煽”的外号就这样传开了。可马海明一点也不生气,他说,“说我唿扇我就唿扇,我是觉得我唿扇的还不够,我是吃了秤砣铁了心,非把重渡沟的旅游唿扇起来,非把重渡沟唿扇的红红火火才行!”

  马海明又被称为“神经蛋”。当初,旅游开发公司成立啥都没有,别人叫他“四无经理”,他说靠一腔热情也要把事情办成;他见领导就说重渡沟,别人笑他是“神经蛋”,他说神经蛋就神经蛋,为了重渡沟,心甘情愿当一回神经蛋;没有启动资金,没有活动经费,他用自己家的房子做抵押,用个人信誉做担保,义无反顾地一次次撬动重渡沟的开发。

  如何工作?全身心都扑在重渡沟上

  重渡沟的山水是马海明最珍贵的宝物,一棵草一棵树,都仿佛他身上的一部分,他真的是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重渡沟的一草一木。有一次马海明无意中发现飞虹瀑布中间部分有一大块水绣石不见了。他疑惑地走上前仔细一看,果然旁边有新敲打的痕迹。重渡沟景区建设开工以来,马海明都三番五次交代村民不能随便动山上的一草一木一块石头,是谁干的这事儿?经过打听,弄清原来是南沟村的叶明亮敲了去。马海明立即带领村干部赶到叶家,找出了那块被敲掉的石头,不光对其罚款50元,还让他写了检查贴在大路口最醒目的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此,重渡沟再没有人动山上的一草一木。

  历经千辛万苦,景区建成了,但是,重渡沟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钱也没有名气,怎么才能吸引游客到此一游呢?马海明召集大家开会:“宣传推介这事不用怕,没钱咱有门票,大不了鸡蛋换盐,两不见钱;没有资料咱先拿点照片,印点儿传单,只要咱肯下碴,不信没有游客来”。会后,马海明马不停蹄,叫人跟他一起去洛阳一家大型企业联系,希望对方组织职工到重渡沟免费游。他们等了大半天,终于见到了企业总经理,把手提袋里的重渡沟景区照片给人家看,滔滔不绝地介绍重渡沟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对方完全是被他们的诚意被他们的精神所打动,总算答应组织员工去旅游一趟。就这样,一家一家洛阳的企业被马海明说服着,洛阳人一批一批去见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重渡美景,重渡沟旅游项目很快在洛阳旅游市场站住了脚。

  怎样对待诱惑?马海明:从来都没想过自己咋吃咋卷

  曾经,一个巨大的诱惑考验着马海明。有人去了几次重渡沟,把山水看了个清清楚楚,把开发经过了解的清清楚楚。最后找到马海明,直截了当要求投资。他说自己考察了省内及周边的许多景区,都不满意,最后选择了重渡沟。“咱们俩合伙搞经营,共同投资开发咋样?”这人说。

  “好啊,只要互惠互利,完全可以,我们这时候就是特别缺资金。”马海明喜出望外。可是对方却提出一个条件:投资50万元,自己控股。马海明想都没想,马上拒绝了:“这个不行,虽然我们只投资了30万元现金,但我们的土地、山林、旅游资源本身都有价值,群众还出了数不清的义务工,你拿50万就想控股,绝对不行。”过了几天,对方不死心,再次找到马海明。这次许诺景区由马海明来管理,每月工资不低于4000元。“没有你就没有这重渡沟,你给公家干,啥时候能落住好处?不如趁早给自己修条路。”“4000元,真的不少,一下子顶我7个月的工资”,马海明笑着说,“但这真的不是钱的问题,我来开发重渡沟压根没有想着自己咋吃咋卷,如果考虑个人得失,我不会钻到重渡沟来吃这苦,受这罪,作这难。吃苦、受罪、作难,目的只有一个,就图得重渡沟的老百姓能脱贫致富,过上一个幸福文明的好日子。你说,我能贪图多拿几个钱,把重渡沟卖给你?”

  群众称,“没见过这么干净的人,没见过腰杆这么硬的人”

  马海明是个什么样的人?见过他的人都说,这人不讲究,自己省得很,心里却有数。马海明带领村干部外出考察,总是住最便宜的小旅馆,吃最简单的饭菜。有次去杭州出差,大家坐了20多个小时的汽车,吃饭时,随行的贾文献点了条10元的鱼。马海明看见立刻变了脸色,马上让退掉。贾文献生气地说:“你抠也不能抠成这,不就是吃条鱼嘛,又不花你的钱,这是村里那俩钱,你不吃我吃。”马海明一听也拉下脸:“村里的钱不是钱?多少都得花在关键地方。”

  马海明和公司的任献国一起出差,俩人住在简陋的招待所里,休息时,一脱鞋子,袜子都烂的露着脚趾头。任献国看见没吭声,出去替他买了两双新袜子,又把旧袜子扔到了垃圾桶里。马海明起床找不到自己的袜子,一问才知道任献国给自己买了新袜子,不高兴地说,“你是不是花的公款?”任献国哭笑不得:“一双袜子1块5毛钱,我搁得住花公家的钱?我自己有钱!”马海明这才不说话,可还是从垃圾桶里扒拉出破袜子,洗洗穿到了脚上。“回家叫你嫂子缝缝,还能穿。”

  重渡沟渐渐火了,每家农户每年收入最少都在10万以上。可是,马海明却没有占重渡沟一分钱,有的是家里一叠担保抵押条。

  当年建设农家宾馆,马海明自己投资盖一座房子极为容易。可他没有这么做,他跟妻子说:“要是咱盖房子了,那熟人、其他干部私建房屋怎么办?咱不能带这个头。”

  今年5月,旅游尚未到旺季,有村民算算自己的宾馆收入,感叹只挣了两万多元。村支书贾文献听见反问到:“咱该知足了,海明哥辛辛苦苦领着咱开发重渡沟,他落啥了?他啥都没落,就落了干干净净一个好名声!”

  朴素的政绩观,让今天的许多为官者为之汗颜

  在马海明眼里,做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干事。

  2000年8月,马海明被调任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在即将离开工作了20多年的潭头镇时,马海明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

  离开潭头镇之时,对组织别无所求,只有两大心愿——

  一是建好潭头小城镇,呼应重渡沟。他写道:潭头老街改造必须保持明清建筑风格。临街部分,建筑要高低前后错落有致,单体建筑要小,民居与商店要有机结合。临街门面要木门木窗。生意招牌要黑底金字。生意人服装要古朴。两边人行道要铺青砖……

  二是一定要保持重渡沟的朴素美和自然美。要建造北方品种最多的名竹园,要建豫西民俗风情文化区,要利用山核桃沟民宅陈旧的现状,开发人民公社大集体旅游文化,重渡沟内民宅建设,宜藏不宜露,宜低不宜高,宜土不宜洋,宜疏不宜密……

  他真情地发出呼唤——

  “我之所以提出这些近乎天方夜谭的设想,是想给今后在潭头干的历任官员进一言。潭头是你们足能够展示聪明才智纵横驰骋的战场,是最容易出政绩的地方!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这一任干不完,下一任干不完,一任接着一任干,总有一天会实现这张美丽的蓝图!”

  百姓心中有块碑

  2011年5月,马海明因车祸不幸去世。送行那天,马海明生前的同事、朋友来了,重渡沟、抱犊寨的老百姓来了,1万多名群众悲伤不已,一步步挪着,都想跟“泥腿子干部”马海明告别。

  马海明是个独子,没有兄弟姐妹,但是,他走的时候,却有这么多的兄弟姐妹来送他。“这辈子他活得值。”妻子关长荣依照马海明的遗愿,将他的一部分骨灰送回重渡沟,埋在了三岔口最茂密的那片竹林中,马海明从此可以日日夜夜陪伴着他思念的重渡沟,陪伴着那些淳朴的父老乡亲。

  重渡沟人用山里人最朴实的方式纪念着这位副镇长。当年8月,重渡沟人自发捐款80多万元,在寸土寸金的重渡沟街头,辟出一块空地,为马海明建立功德碑,竖立铜像,建立纪念园!功德碑上写着:“……开发重渡,福泽一方,历尽艰辛,荣辱皆忘 。……魂系梦萦,昼思暮想。千秋楷模,日月昭彰。立碑慰痛,永世不忘!”

  社评:重渡沟上有劲竹

  竹子四年才长3厘米,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长,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在之前的四年间,它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米。一位普通基层党员干部的突然离去,何以让群众如此痛惜、挂念、追思?因为他就像重渡沟的竹子,深入群众,深入沃土,从中汲取无尽的营养和力量,在当地群众心里早已扎下深深的根。

  竹子的品格映照着共产党人的修养。我们从马海明身上,看到了“心中有党”的信念,“心中有民”的情怀,“心中有责”的担当,“心中有戒”的自律。他严以修身,志向高远;严以用权,公而忘私;严以律己,勤政廉洁。他用为民造福、为党争光添彩的业绩,生动体现了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马海明同志的先进事迹,与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展示了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为新时期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三严三实”好干部树立了一个标杆。为人民做事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最是艰苦砺骨节,久经风霜不知寒。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让我们以马海明同志为镜,对党忠诚、干净做人、勇于担当,做一株挺拔青翠的劲竹,把我们的家园装点的更美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