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李建成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75527896
本馆由[ 穠华如梦水东流 ]创建于2010年12月12日

千古一变:喋血玄武门

发布时间:2011-09-08 03:06:55      发布人: 穠华如梦水东流

 作者:北溟玉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的清晨,李建成和李元吉依照原定计划,策马直奔玄武门。过了玄武门,行至临湖殿时,二人才发觉情形不对,“跋马东归宫府”。李世民见状,抢先追了出来,“从而呼之”。电光火石之间,李元吉张弓回射李世民,居然“再三不彀”。李世民却比较镇静,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随后赶上的尉迟敬德等七十骑也“射元吉坠马”。混战当中,李世民的战马受惊,“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絓”,李世民“坠不能起”。李元吉回身夺下李世民的弓,“将扼之”。紧要关头,尉迟敬德“跃马叱之”,李元吉转身向武德殿跑去,结果被尉迟敬德射死。
        二李授首,但事件到此仍未结束。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听说此事后,便即刻“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好在“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二李人马才没有攻入玄武门。玄武门守将常何、敬君弘、吕世衡等赶紧组织人马阻击。众寡悬殊之际,李世民的妻舅高士廉与妻叔长孙顺德“率吏卒释系囚,授以兵甲,驰至芳林门,备与太宗合势”,这才稳定了战场形势。
        薛万彻见久攻不下,便提议舍玄武门而攻打秦王府。李世民赶紧派遣尉迟敬德入宫讨敕。当时,刚刚泛舟完的李渊正在海池边休息。尉迟敬德全副武装入见,按律已经犯了杀头大罪。李渊见他来势汹汹,大惊问道:“今日乱者谁耶?卿来此何为?”
        尉迟敬德回答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李渊听了,大吃一惊,便问裴寂说:“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
        暗中支持李世民的萧瑀、陈叔达出面圆场:“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高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事,无复事矣!”
        李渊无奈地说:“善!此吾之夙心也。”
        随后,尉迟敬德带着传敕的宇文士及赶到厮杀现场,“持建成、元吉首示之”,东宫人马即刻溃散。黄门侍郎裴矩也带着圣旨赶到了东宫,东宫留守人马“皆罢散”。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政变”至此才取得了最终胜利。
        以上就是史书记载的“玄武门之变”的真实情形。
        小玉断定,看到此处,绝对会有人这样惊叹:我勒个去,有没有搞错?冲着书名跟着看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段。没想到,你小子三言两语就一笔带过了,这也太不过瘾了。其实啊,对于这个问题,俺也很无奈啊。因为,史书上对此事的记载仅寥寥数语,加在一起都不足两百字。你们让让俺咋办嘛!
        一边是昨天的故事,一边是今天的读者,如何将昨天的故事生动地呈现在今天的读者面前,这是一个让无数历史写手头痛欲死的难题。因为,逝去的历史只能被粗略地记载,却无法被详尽地真实再现。也正是因为历史的这个局限性,所以才有了野史、传说和历史文学的生存空间。正史虽然严谨,但却失于详细;野史、传说及历史文学虽然生动,但常常失于真实。
        “玄武门之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基本一致,但都仅限于二三百字的篇幅,相当之单薄。有关此事的野史、传说及文学作品倒是不少,都想重现那段血腥的历史,而且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但是,所谓的“优秀”都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衡量的。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文艺作品再好再优秀,都是不可信的。
        所以,这就让偶十分为难,给大家翻译史书上的文言文吧,二三百字就带过去了,大家肯定看得不过瘾;将野史和传说胡侃一番,大家倒是满足了,但必定会被严重地误导。误人子弟、歪曲历史的事儿咱小玉是断然不能干的。
        那该怎么办呢?几经思量,小玉最终决定走中间路线:以信史为创作依据,以文学演绎为润色,尽可能地为大家呈现一个真实丰满的“玄武门之变”。以下就是偶大胆尝试的结果——北溟玉版的“玄武门之变”。应该说,这个东东的文学色彩非常浓厚,但是偶窃以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和逻辑性还是蛮强的。
        公元626年7月2日,时为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清晨时分,太阳公公他老人家又和往常一样,尽职尽责地爬上了东方的天空。雾霭在阳光的照射下渐渐地散去了。鸟儿婉转起伏的鸣叫声在若隐若现的树林中此起彼伏。哈,又是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好日子!
        如此慵懒的风景理应有静谧的心情作为陪衬。不过,埋伏在玄武门后临湖殿中的李世民等人显然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他们个个圆睁着双眼,刀出鞘,箭上弦,紧张地望着玄武门前的石头大道。
        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么的漫长。白花花的石头大道尽头依然不见李建成的身影。有的人沉不住气了,开始交头接耳:莫非李建成已经得到了消息,他不来了?
        李世民的一颗心儿,也是砰砰跳个不停,依照往常的惯例,他们俩现在应该到了,可今天这是怎么回事儿啊,莫非真得……李世民都不敢再往下想了。此时此刻,汗水已经将衣服和肉皮紧紧黏在了一起,这让他有说不出的难受。
        正在忐忑之间,突然,一阵“咯噔咯噔”的马蹄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这声音由远及近,由小转大,渐渐地清晰了起来,像一记记鼓槌般,重重地敲打着李世民的心房。李世民不由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双手紧紧地握住手中的弓箭,眼睛死死地盯着远方白石大道与蓝天相交的地方。
        蓦地,只见影子一闪,一个骑者跃上了地平线。李世民定睛一看,正是大哥李建成,心中不由一阵狂喜。紧接着,齐王李元吉以及一众卫士陆续出现在众人的视野当中。
        李建成骑着马儿一路小跑,他的心情无比悠闲,甚至还有一丝儿掩饰不住的喜悦。一切看起来都和平常一样,一样的蓝天,一样的白云,一样的树林,一样的鸟鸣,还有那一样的静谧。李建成回首向李元吉笑道:“这个可恶的二郎,居然敢在父皇的面前诬陷我们,今天一定要他好看。”
        李元吉也笑着附和道:“对,我们一定要当着父皇和群臣的面儿,戳穿他的谎言,揭露他的卑鄙嘴脸。到时候,看他如何收场?”
        正说话间,一堵气势恢宏的厚重城墙出现在了眼前,上面赫然刻着“玄武门”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李建成抬头瞟了一眼,便纵马穿过了玄武门。
        李建成并不知道,今日的玄武门就是他的鬼门关。从踏进此门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再也出不来了。他只知道,守卫在这里的云麾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和统领常何都是自己人,玄武门实在是再安全不过了。李世民绝不敢擅自妄为。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他敢胡作非为,也绝对占不到半点儿便宜。
        穿过了玄武门,前方便是临湖殿了。只见内里一片寂静,只有几名士兵守在大门的两侧。李建成与李元吉扯住缰绳,缓缓地望临湖殿逶迤而来。
        寂静,无声的寂静,可怕的寂静。李建成倒不觉得什么,可是常年在外征战的李元吉却突然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恐怖感觉。他只感到后背一阵阵发凉,似乎有什么食人的猛兽在窥视着自己。突然间,他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宦官呢?那些忙碌的宦官怎么不见了?正在思忖间,他猛地发现临湖殿中隐隐有人影闪动。刹那间,他明白了:“大哥,快跑,有埋伏。”
        李建成这才反应过来,兄弟二人立刻拨转马头,向着宫门狂奔过去。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埋伏在殿中的李世民大惊失色,他本想着等建成和元吉进入临湖殿后,刀斧手一起杀出,将二人剁成肉酱。谁知道,居然会被李元吉窥破天机。
        来不及多想,他一马跃出,在后面猛追,边追边喊:“大哥,停下!大哥,停下!”他的出击给了其他人一个信号。尉迟敬德等七十骑纷纷从躲藏的地方冲了出来,向着李建成等人围拢了过去。
        李建成听见李世民呼喊自己,回头一望,唬得是胆战心惊。只见正殿和偏殿涌出数十骑人马,手中挥舞着各式兵器,狂呼着冲杀了过来。震惊,实在是太震惊了!李建成想过一万种可能,唯独没有想到李世民会铤而走险,下如此毒手。
        到底是在战场上历练过来的人,李元吉的反应就比李建成快多了。只见他拈弓搭箭,觑准李世民,直射而去。也许是因为久离战阵,功夫生疏了,也许是因为神经紧张,心情慌乱,一连三箭居然都没有射中。
        李世民却稳住了马,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张臂搭箭,箭似流星,向着一旁的李建成疾射过去。李建成压根儿就没有防备,只听“噗”的一声闷响,喉头登时鲜血直喷,一个倒栽葱从马上跌落下来。
        这是李世民这一生所射出的最为关键的一箭。这一箭命中咽喉,直接结果了李建成。
        李元吉见大哥中箭落马,赶紧纵马去救。不想,尉迟敬德等人已经赶到了近前。一阵箭雨洒来,李元吉也中箭落马。好在有随行的侍卫返身抵挡,李元吉只好忍着伤痛,撇下李建成,继续向门外狂奔。
        李建成的衣服已经被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渐渐涣散的瞳孔中,仍然可以看到那种深深的错愕与惊诧。是的,他不相信二郎居然会下如此毒手。但是,这残忍的一切毕竟已经无可挽回地发生了。而他,注定要死了。
        喊杀声、兵器撞击声已经渐渐地远去了,他只能看见头上那片碧蓝如洗的天空中,不时有鸟儿飞过。一阵风儿拂过,他感觉自己又冷又软,像棉花一般轻柔,似乎要飞起来的样子。这时,一双大脚出现在他的头边,一个模糊的身影低头望着他:“臣尉迟敬德为太子殿下送行。”刀光一闪,这大唐第一位太子的头颅便骨碌碌地滚在了一边。
        正在此时,一阵异样的马儿嘶鸣声传入了李元吉的耳中。根据多年征战的经验,李元吉断定,这是马儿受惊脱缰的声音。他回头一看,禁不住喜出望外。原来,在混战当中,李世民的战马受到了惊吓,突然冲入了一旁的树林当中。当时,林中有好多的树枝藤蔓,战马躲避不及,被地下的树枝绊倒。李世民被重重地甩了出去,这一跤摔得可不轻,他半天都爬不起来。
        李元吉实在是太恨李世民了。他见李世民爬不起来,也忘记了逃跑,狂呼着向李世民冲来,誓要为李建成报仇雪恨。李世民正挣扎着从地上往起爬呢。他还没有起身,李元吉已经冲到了身边。李元吉一把夺下李世民的弓,顺手就套在了李世民的脖子上。他一脚重重踏在李世民的背上,正准备发力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呢。
        正在这个紧要关头,尉迟敬德纵马赶来,大喝一声:“逆贼大胆!”李元吉抬头一看,正是他最害怕的尉迟敬德。这个时候,也顾不上李世民了,李元吉拔腿就跑。李世民这才捡了一条命。
        尉迟敬德岂肯善罢甘休,一边拍马猛追,一边连射数箭。李元吉接连中箭,摔倒在地。“咳咳咳”,李元吉一咳就是一大口的鲜血。他挣扎着爬起来,摇摇晃晃地继续往前走。尉迟敬德赶了上来,扬起手中的马刀,划了一个残忍的弧线。李元吉的脑袋飞起几丈高,脖腔中的鲜血激射而出。在漫天的血雨中,李元吉的头落在了地上。
        此时,战斗已经接近了尾声。李世民坐在地上,一边抚着被勒出红痕的脖子,一边用力地咳嗽着。尉迟敬德大步走来,“咚咚”扔下两颗人头。李世民再也咳不出来了,那是他两个亲亲的兄弟的头颅。现在,这两颗头颅上沾满了血泥,惨不忍睹。然而,这两颗脏兮兮的人头依然不甘心地睁着双目。李世民望着李建成的眼睛,那眼睛似乎在说:“世民,到底还是让你给赢了!”他又望了望李元吉的眼睛,那眼神满含悲怆:“二哥,还是你狠!”
        胜利了,胜利了,李世民却没有太多的欢乐。这时,建成和元吉的种种不是,他居然一点儿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从前一起嬉戏打闹的欢乐图景了……
  

——选自《玄武门的血》(《大唐乱世》作者北溟玉)

http://www.tianyayidu.com/article-a-149774-63.html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