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李建成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75527896
本馆由[ 穠华如梦水东流 ]创建于2010年12月12日

[网络评论]唐·隐太子李建成

发布时间:2011-09-08 04:31:28      发布人: 穠华如梦水东流

        作为大唐王朝第一任太子的李建成,现在留给人们的印象总不外乎愚昧无能、阴谋家、贪酒好色之类的,与他那个英明神武、用兵如神、仁慈宽厚的“天可汗”弟弟李世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储中都可以算是一个异类,在此我试着从功绩、能力、人品三方面尽量去探究一下一个真实的李建成。

         首先说说功绩方面。

        在成书于“玄武门事变”之后的正史上,无论新旧唐书中,都几乎没有提到过李建成有什么功绩,在《资治通鉴》中简单的说了两句“建成纳计,乃克长安”、“魏征献言,乃平河北”,这几乎就是在正史上所能找到的所有的李建成的功绩:攻克长安和平定河北。但是翻看了一下成书于“玄武门事变”前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记录隋末李渊自起兵反隋直到攻克长安、废除隋帝、正式称唐帝为止共357日史事的史书,分为3卷。唐温大雅撰。温大雅为李渊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他随军撰成该书。),其中的记载却与正史有些出入,与李建成有关的我简单的归纳了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起兵反隋。正史中李渊起兵反隋并非出于本意,而是在李世民设计逼迫之下被迫起兵,也就是说首义的功劳全在李世民,不但李建成扯不上关系,连李渊也谈不上什么功劳。而在《大》一书的记载中,则是李渊本有意起兵反隋,但因为几个儿子没有集中到一起,所以又下不了决心,当时在他身边的李世民表示赞成。李渊这个心思被副将高君雅得知,于是李渊设计杀了高君雅,但还是没能下定决心, “时皇太子(李建诚)在河东,独有秦王(李世民)侍侧耳,帝(李渊)谓王曰:“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为英雄所笑。””真正让李渊下定决心的还是李建成的“适时归来”。“六月己卯,太子与齐王(李元吉)至自河东,帝甚欢。裴寂等乃因太子、秦王等入启,请依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故事,废皇帝而立代王(杨侑)……”帝曰:“……众意既同,孤何能易……”此后李渊宣布废杨广立杨侑,这标志着李渊正式起兵反隋。所以说,在李渊首义中,李建诚所起到的作用肯定是高于李世民的。

        二、李建成的战功。正史中李建成的战功仅仅就是《资治通鉴》中所提到的“克长安”、“平河北”这两项重大的、无法篡改的,除此之外再没有了,而在《大》一书中则还有平辽山(李建成为主将,李世民为副)、平霍邑(李渊为主将,李建成引左军攻克东门,李世民引右军攻克南门)、平绛城(李渊为主将、二子共同参与),以上战功在正史中都是记在李世民名下的,而后就是李建成攻克京城长安,之后李建成率兵固守关中地区的门户潼关,李世民则率兵平定了关中地区一些尚未投降的州县,这一项功劳应该也不在李世民之下,正史却忽略不提。之后以李建成为主、李世民为辅攻陷了隋都大兴,在正史上自然又是李世民的功劳。而后李建成招抚平定了安陆、荆襄,在正史上却成为了李世民亲信侯君集的功绩。最后还要重点说一说李建成平河北的问题,河北本来是窦建德所占据的,在李世民率兵围攻洛阳王世充的时候,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出兵救援王世充,却兵败为李世民所俘,绝望的王世充只能投降,这也就是李世民“旷世战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消灭窦建德与王世充,至此,李渊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但窦建德在押解到长安的途中却被李渊下令处死,结果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又举兵反唐,不到半年就恢复了原来窦建德的领地,李渊再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与刘黑闼相持不下,最后竟掘开了黄河大堤才将刘黑闼击败(这一招在千年以后被蒋介石效仿,在花园口掘了黄河大堤以阻止日寇南下),而后刘黑闼又向突厥借兵再战,李渊派李元吉率兵迎战,李元吉大败而归,最终李渊还是派太子李建成率兵征讨,他采纳了谋士魏征的策略,安抚民心,最终瓦解了刘黑闼的部下,刘黑闼最后败退时被杀,河北和 山东地区终于平定。将以上这些总结起来客观地来讲,李建成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战功赫赫,至少不在李世民之下。

        三、李建成的其他功绩。在基本平定了关中地区以及中原之后,李渊对李建成和李世民进行了分工,一个类似于汉初韩信、萧何那样的分工,李世民主军,在洛阳建立了天策府,负责统帅、指挥中原地区的军队,李建成则是主民,主要负责管理内政,他在此期间主持设计并推行了均田制(丁男和十八岁以上中男(满十六岁男子)授田一顷,包括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六十岁以上)、笃疾、废疾的人授口分天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对于贵族田地也有限制: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授田数从一百顷降的五顷。在职的官员从一品到八九品,授田数从三十顷到二顷。此外,各级的官员还有职分田,用地租补充,作为俸禄的一部分。均田制对土地的买卖也做了限制,官僚和贵族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买卖,百姓在贫穷无法办理丧事时可以卖永业田,从狭乡(即人多地少)往宽乡(人少地多)搬迁时也可以出卖永业田。),改良了隋朝的租庸调制后推行(受田的农民,每丁每年要交粟二石,这是租。每年交绢二丈、绵三两,或者交布二丈五尺,麻三斤,这是调。每丁每年服役二十天,不服役可以折算为每天绢三尺(布三尺七寸五),这是庸。假如官府额外加了役期,加够十五天则免调,加三十天免租调。每年的加役最多三十天),这两项制度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迅速恢复了经济,为之后大唐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而这两项制度此后也成为了贯穿整个李唐王朝的基本赋役制度,即使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在赋役方面也只是将这两项制度推广到全国并坚决贯彻。我认为完全可以这样说:李建成的这一项功绩是李世民的天策军攻城夺地所无法相比的,但是由于分工的不同,李建主管民事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像李世民主管军事上所取得的成绩那样直接、那样引人注目。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