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当真是经济适用男
胡博士才貌双全,声名卓著,有大把女性爱慕,丝毫不令人意外。对于这样一个胡适,江冬秀的底线是,心可以出去放放风,但身一定要回家——这是对她正牌夫人地位的确保,天不变,夫人地位不变。
1926年,胡适准备去英国出差,临行前冬秀却与他一大闹:她反对胡适为徐志摩和陆小曼做媒。江冬秀不是不害怕胡适受徐陆爱情的影响,使自己步了张幼仪的后尘。只要名分在,一切都好说。
胡适一生明恋暗恋不少,与美国丽人W的恋爱固然可歌可泣,温婉缠绵,可到底有点纸上谈兵,况且这段恋情,在胡江二人结合之时,已然明日黄花,冬秀没必要吃那一口过了期的老醋。
可也不是没有危难时刻。
1923年,胡适去杭州养病,造访南山烟霞洞,借住友人金复三居士在清修寺的房子养病。在杭州读书的表妹C听闻胡适抵杭,便频频上山造访,暑假开始,她索性搬来与胡博士隔壁而住。这样的交往,山风明月,似乎并无越轨之处,此二人整日里也无非读书看报,聊天散步。这种恋爱,对于胡适来说,仿佛是续接一场未完成的初恋,在美国同W戛然而止的恋爱,此时被搬到风景如画的杭州。在这场恋爱里,胡适享受到的,是在与江冬秀婚姻中找寻不到的文艺气质:听风、读画、吟诗。此种恋爱,从五四开始,便吹遍神州大地,文人墨客趋之若鹜,可事实上,这种恋爱真的可靠吗?
多年之后,曾经在赴港之前去杭州小游的张爱玲,就曾以西湖为故事背景,写下小说《五四遗事》。故事中,张爱玲以一贯的反讽姿态,颠破五四浪漫爱情的神话:罗某人最后的坐拥三美,支起桌子就能开一桌麻将,到底不还是没能走出封建婚姻的藩篱吗?其实,话说回来,封建婚姻未尝不好,只要两情相悦,亦能白头到老,关键是要看男女双方如何去对待,婚姻的问题,不该只出在“封建”二字上,男女两性的博弈,各朝各代,绵延不绝,即便是在今天,女性解放的口号喊得震天,围城里的困扰,依旧存在。从这个角度看,江冬秀当年的奋力拼杀,更觉可贵,她的举动,对今天麻缠在婚姻中的女性,格外具有指导意义。
也许当年,胡适就根本没想过要离婚。三个月的恋爱,好比他婚姻生活的味精,调配出绝美菜品。可十月一到,理性的胡博士,还是照样回北京教课。这段恋爱,仿佛水过沙地,眼看便会了无痕迹。
是徐志摩泄露了天机。诗人回到北京,竟对嫂夫人透露了“烟霞门”事件。
她生命的全部精彩,都是他带来的,失去了他,就等于失去未来。江冬秀不能不孤注一掷!她一手扯过一个儿子,菜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声泪俱下,台词大致如下:“你好!你好!你要那个狐狸精,要同我离婚!好!好!我先杀两个儿子,再自杀!”一哭二闹三上吊,封建时代农村妇女表达不满的手段,无非自残。拿刀劈开婚姻生活的路,这样戏剧化的场景,现在恐怕只能在怀旧港剧里看到。
秀才遇到兵,习惯喜欢说理的胡适被震懵了。一旦离婚,玉石俱焚,胡适不能不慎重考虑。
江冬秀的一把刀,彻底宣判了C的出局。婚恋的战场,从来都是你死我活。河东狮一吼,C女士再没机会走进胡适的生活,虽私下里有来往,却终少了长相厮守的完美。1925年,C女士毕业离开杭州前,给胡博士修书一封,博士回复词作一首:“多谢寄诗来,提起当年旧梦,提起娟娟山月,使我心痛。 殷勤说与寄诗人,及早相忘好。莫教迷疑残梦,误了君年少。”
没想到C女士却痴心不改,精神上执著追随胡博士,先入东南大学,选择胡适未竟的农学专业,之后又赴美留学,选择胡适母校康奈尔大学,从事农学研究,终身未嫁。当然,这是另外一段佳话。
夫妻之间谁占上风,谁处下风,往往需要一个事件来奠定。唐僧原本如何敌得过孙悟空,可一顶花帽下来,金箍缩额,紧箍咒一念,孙悟空天大的本事,照样得投降。“菜刀门”一战,无疑是江冬秀念给胡适的一首紧箍大咒。我想从这个时候起,江冬秀可能才算是彻底抛弃婚嫁以来的自卑,理所当然地在胡适的生活里,扮演一个王后的角色,胡适对她,只能以柔克刚,即便是一个水果刀飞到脸上,他也不过嘀咕几句了事。
不成功便成仁,有了这勇气,江冬秀扭转乾坤了。她把旧女性在家庭里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从此,胡家便有了一套新“三从四得”: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细细品来,胡适先生当真是经济适用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