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华鹏带学生有“三不”
据曾华鹏学生徐晓红回忆,先生治学严谨,研究成果颇丰,但并不热衷于著书立说。为了撰写一篇作家论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考证,历时两年多,这篇论文填补了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空白。论文发表后,有出版社请他就此出一本书,先生婉言谢绝。他认为,既然一篇论文就能说清的事为什么硬要凑一本书?对于学界的抄袭、“炮制”论著、花钱出书等腐败之风,先生深恶痛绝,他经常对学生们说,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书读多读透了才能动笔写文章,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那是不道德、没有气节的行为。
先生带研究生有三“不”。一是不帮学生推荐论文。凭他的学术地位为学生推荐论文并不难,但先生坚持认为书读到一定程度自然能写出好文章,好文章不需要人推荐;二是不帮学生联系工作。先生桃李满天下,学术界、文化界、政界等各条战线不乏精英要人,但先生从不利用这些关系。他经常说,要公平竞争,凭实力取胜,找关系托人情是靠不住的;三是不接受学生宴请和任何礼物。先生德高望重,逢年过节,去看望他的学生不在少数,从教四十多年来,先生立下一不成文的规矩,不准带东西登门,否则不予接待。一师兄临近毕业,特地从老家背来一特产——大砚台,欲送给先生写写字,不但当场给退了回去,还挨了批评。
徐晓红回忆,先生生活俭朴,深居简出。多年来一直住在一套八十多平方米单元房里。房子装修非常简单,除了满屋子的书和几件老式的家具外,没有什么显眼的东西。加之在一楼光线不好,整个屋子显得陈旧而简陋。学校曾经想给他调换,他却说不需要,上了年纪住一楼方便。先生的内心丰富而纯真。他家的客厅很小,墙上横竖贴满了小孙子的涂鸦之作——水浒人物速写。我们去看望他的时候,他总要高兴地谈及孙子的“大作”。
走到哪里都带着书
名为“王永兵”的博客回忆,先生是一位治学极其严谨的学者,记得先生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从来不乱说话,无论是评价作家、分析作品或者点评时事、臧否人物总能把握拿捏得恰到好处,一是一二是二,言必有据。
先生每每向我们强调“打磨”于治学的重要性,并以自己写《鲁迅与安德莱夫式的阴冷》那篇文章为例,说明反复修改锤炼的重要性。先生上课,严谨而不刻板,可谓字字珠玑而又妙趣横生,里面既有学问又有人生,其中所开设的“资料与方法”一课教学生如何收集累资料和研究作家作品,对我们影响极大。
先生每一堂课都要先检查读书情况,然后又指导如何读书,对学生们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先生总是告诉学生们,读书既要广又要专,更要坚持,他说他走到哪里都带着书,一有空隙就拿出来读,先生要求我们每天至少读一部小说,或者七十页理论书籍,要经常下图书馆阅览室,如果没有时间来不及细读哪怕就是翻看目录也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