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女子无证移民法国为躲警察跳楼身亡
51岁的辽宁抚顺妇女刘春兰两年前无证移民到法国打工,为了给儿子筹备婚礼。打工两年,刚刚还清7万移民用的借款。法国政府收紧移民政策,总统定下2.5万人的驱逐目标。9月20日,刘春兰为躲避警察跳楼身亡。引起法国媒体的空前关注,也引燃了民间对警察搜捕行为的愤慨。
抚顺刘春兰命丧巴黎背后

今年9月26日,近2000位巴黎人为刘春兰组织静默游行。
前日,法国总统萨科齐结束上任后首次访华的行程,然而回国也许未必能让他轻松。他面临的抉择很多——是否要在与国内工会的“讨价还价”中让步,是否要把一系列改革措施强硬执行到底以及如何迅速改造面临危机的体制提高经济增长率。
本版从今日起推出“聚焦法国改革”报道,剖析近日法国热点事件以窥其发展脉搏和政策走向。上篇把目光对准一名中国老妇在巴黎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诱因是法国移民政策的陡然收紧。这是萨科齐上任以来在退休体制改革之外的另一“大动作”,同样争议巨大。本报记者联动身在法国的特约记者,对事件背后法国乃至欧洲国家收紧移民政策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
文/图本报记者邱瑞贤特约记者张艾弓
辽宁抚顺,25岁的张宇虓回国不到一周。两年前,母亲刘春兰满怀希望离家远走法国,今日回来的是一个冰冷的骨灰盒。
2005年,抚顺妇女刘春兰为了想挣钱给儿子筹备一个体面的婚礼,只身前往巴黎。两年里这名东北妇女的全部收入都用于偿付路费借款。在她坠楼身亡的时候,债款才刚刚还清。
一次有去无回的旅途
9月20日是刘春兰黑色的一天,51岁的她刚搬到巴黎第十区维莱特大道的简陋住所不过3周。傍晚,猝然听到有警察上门,怕被遣送回国的她急不择路从厨房窗户跳下。
刘春兰的住处在长长的甬道尽头,不过2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3张双层床挤在一起。她住靠门的上层,因是男女混住,用床单搭成的屏风还半拉着。
小房间里的6名住户全部来自中国东北地区,因为发生刘春兰事件,5人中有3人已搬走,1人被警方带走。事发时,当地警察登门调查的是另一位男住户,但刘春兰情急之中跑向厨房,无处躲藏而选择从窗户跳下。虽只是一楼,可是她被底层商铺的雨挡碰了一下,头部落地,翌日不治身亡。
在当地人眼里,这名中国妇女的死亡非常令人震撼,对警方连月来不遗余力驱逐无证移民的不满和对死者的同情一起被引燃。刘春兰死去仅两日,法国教育无国界组织RESF就来到她的坠楼处举行哀悼和抗议行动,有近1000人参加。
在当地华人社团的呼吁下,事件进一步升级。10月6日下午,一场浩大的静默游行从巴士底广场到共和国广场,最后到达美丽城这位不幸华妇生前居所和事发所在地,近2000华人及法国各界人士秉烛参加。
在游行中,当地汇集协会的志愿者们向大家散发以中法双语印刷的宣传单,上面写着:“现在的法国,更多警察出现在华人街区。亚裔移民和其他各国移民越来越感到不安,特别是在巴黎。我们很难把这种恐怖和一个以自由、民主、平等精神为国家灵魂的发达国家、成熟社会联系在一起。”游行队伍以静默表示抗议,一路上不断有法国人加入。
游行队伍中有几位是刘春兰生前的朋友。他们说,刘春兰来法前在中国辽宁省抚顺市一家百货大楼做售货员,因公司不景气而下岗失业,后与丈夫离婚。到法国后她每日奔波于巴黎市内和郊外之间做保姆,拼命的目的很单纯——赚多些钱为留在国内的儿子娶媳妇。
儿子姐姐辗转赴法接骨灰
在当地民间团体的帮助下,10月31日,25岁的张宇虓第一次抵达巴黎,就住在母亲生前的床铺上。路费是巴黎汇集协会的会员们凑的。
在刘春兰生前的狭小房间里,亲人们想不到她在法国的生存条件如此恶劣。张宇虓说妈妈生前一般每周要给他打一至两次电话,他常问妈妈在法国生活如何,妈妈总是说挺好。“她两年前曾借了别人7万余元到法国,今年才刚刚还清,再往后就可攒些钱了。所以她一听到警察来就十分紧张,因为太希望能留在法国多赚些钱了。”话语中带着哽咽。
为了等候故乡的亲人前来以及当地人的强烈呼吁,刘春兰的遗体一直没有人敢动。她在巴黎法医学院冰冷的停尸间停留了一个多月。11月9日,在其亲人及巴黎各界400多人的陪伴下,她才在贝尔拉雪兹公墓走完异国他乡的最后一程。
巴黎市第一副市长、社会党籍的伊达尔戈,分管移民融入的副市长布尔卡及中国驻法使馆领事部主任施月根等都出席了火化仪式。
伊达尔戈说,今年以来巴黎警方为了完成政府下达的“驱逐配额”,肆意在学校、路边、居所周边围捕外籍无证人士,刘春兰这样的悲剧让她感到羞耻。施月根也呼吁巴黎有关部门应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善待在法国守法、勤奋工作的中国公民。
11月16日,刘春兰的骨灰在儿子张宇虓、三姐刘冬兰和弟媳陈建云的陪伴下,启程返回了中国东北老家。
“数字政策”恐慌被引燃
中国东北妇女刘春兰在巴黎的非正常死亡,引起法国媒体的空前关注,也引燃了民间对警察搜捕行为的愤慨。
“保护移民协会和某些警察工会将萨科齐政府制定的驱逐无证者的配额称为‘数字政策’。”在巴黎完成过多起移民官司的竟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巴黎大学法学博士任晓红表示,早在竞选总统期间,萨科齐就制定了一系列驱逐非法移民的数字目标。
除刘春兰事件外,今年巴黎已经发生好几起针对非法移民的典型事件。今年8月9日,一个12岁的俄罗斯男孩在警方前去搜捕时从5楼跌下,陷入深度昏迷。今年3月20日,一位无身份的中国男子在一所幼儿园附近的咖啡馆里被捕,学生家长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警方当着孩子们的面使用了催泪弹。这些事件都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反弹。
不过,这些并未减弱当局的决心。今年9月,法国移民部长奥尔特弗召见20多位省长,要求他们按照指标完成驱逐无证移民的任务,今年总统定下的驱逐指标是2.5万人。“数字政策”的高压也给警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完成任务,拘捕行动极为频繁,外国移民人心惶惶。
对于这项针对非法移民的政策,在法国内部引起的争议却极大,这一点是刘春兰事件引发系列震荡的基础。任晓红表示,在法国警察和法官之间,针对驱逐无证者程序常各执一词。“目前每个法官的不同的政治立场以及对非法移民的不同态度,都影响了案件的结果。但总的来说,随着法国移民政策的收紧,非法移民在法庭上的胜诉率是越来越低了。”任晓红说。
整个欧洲收紧移民政策
“法国收紧移民政策是大势所趋”,任晓红告诉本报记者,2006年法国计划总署的一份移民问题报告已表达过官方看法:一、法国需要移民,但要有选择性;二、法国现有的移民率已经足够了,未来十年不需要大力发展;三、法国应当帮助现有移民融入。“从中似乎可以窥见法国移民政策的端倪。”
任晓红指出,法国的移民政策一直受其经济、政治因素影响。20世纪中叶为恢复战后经济,法国实行鼓励移民政策,那时的移民多是非洲的难民。1970年经济危机后法国开始控制移民,1972年开始规范移民群的身份,发放居留证和工作许可证。
“当年德斯坦出任总统后,法国开始抑制移民潮,唯一保留了家庭团聚方式的移民,这些移民占当今法国合法移民的绝大部分。”任晓红告诉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左派社会党的执政放宽了移民条件,有一大批非法移民取得了合法身份。“现在法国的许多华人就是那个时候身份合法化的,他们大部分都在法国拥有自己的生意并抚育后代。”
作为一个欧洲国家,法国对待移民的政策与其他国家有所区别。“出于自由平等博爱的立国理念,法国一直不愿意像美国那样处理移民问题。美国理直气壮地表示只要美国需要的人,而法国不以经济的、实用的标准,而以司法的、人道的标准接受移民。”任晓红说。
任晓红指出,目前法国经济衰退,社会矛盾尖锐,非法移民已经成为法国一个沉重的经济和社会包袱,因此采取更务实的移民政策成了当务之急。
跳出法国,就会发现非法移民潮并不仅仅是法国一个国家的难题。任晓红认为,法国的移民政策是在整个欧洲收紧移民政策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德国也开始了“选择性”移民之路,欧洲其他各国也有效法的态势。
移民政策“质放量收”的前景
任晓红称,目前在法国的华人主要有几个群体。首先是温州人,他们最初是被雇佣到法国做雇佣军上前线打仗的,后来就留在了法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在法国移民政策允许家人团聚的情况下申请家属亲人来法。目前在法国的温州人数量最多,在经商上也最活跃。
第二类华人是越南、柬埔寨、老挝的华侨,因为这些国家都曾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入了法籍,其子女也较能融入法国社会。
第三类是中国东北国有企业改制后,大批国企职工下岗,不少人偷渡赴法国做工挣钱。刘春兰就属于这一类,他们多从事各种杂工。
任晓红并不认为法国收紧移民政策是为了给本国人腾出工作岗位。她认为造成法国目前严重失业的原因有很多,如产业结构调整、传统行业衰退、生产率提高减少劳动力需求;国际分工的横向发展使法国企业向国外转移、就业政策僵化、就业成本过高等等。
“法国的高失业率是因为移民抢了饭碗吗?几十万名非法移民在法国已经工作多年,从事着与法国人并无任何竞争的职业。法国当局对此非常清楚。给其中一部分人合法身份,符合法国的利益。这样做既可以填补许多辛苦行业的空白,又可以合法地征收更多的税。这也是为什么新的移民法在严厉打击非法移民的同时,也规定了很多务实的做法。”任晓红表示,其中包括规定各地省长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酌情给某些在招工困难的领域工作的非法移民工作居留。
对于法国移民政策的前景,任晓红认为,收紧政策实属迫不得已,还会接着收紧。但是驱逐非法国移民困难重重,当局在适当的时候会进行一次小型大赦,即给目前已经在法国多年的一部分人居留权。这是因为“一方面,太多非法移民已经在法国生活多年,不可能全部驱逐走;另一方面社会保险等负担巨大,法国需要更多纳税的公民。总之,法国未来的移民政策将朝着‘质放量收’的方向发展,同时打击非法移民的措施还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