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兰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96605277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0年11月22日

继续说这个东北大姐

发布时间:2010-11-22 00:24:02      发布人: jackson
一块石头总算落地。起初担心这稿子会被毙,现在能顺利登出就是最大的胜利。里面太多敏感词汇:偷渡、非法移民、东北、下岗、卖淫等。尤其在新科常委上任以及小蚂蚁搅动大辽宁的关键时刻。当年一纸风行的南方周末毕竟还是南方周末,现在锐气仍存,仍然是份值得尊敬的媒体。
/ ^3 J8 G! g7 A! t3 l
) k5 m) m; _8 k( ^我们有无数驻外记者驻扎在巴黎,但他们都是喉舌。所以采写的都是军国大事,指点江山,或者出入厅堂。实在没时间也没精力关注发生在街头巷尾的小破事。虽然在法国媒体看来这也许不算鸡毛蒜皮:刘春兰之死其一折射出当年中国国有企业工人大量下岗的后遗症仍存,其二反映出今日法国总统萨科奇移民政策无情之一面,在法国改革关键拐点与人道主义传统发生碰撞。这样的事实如果不被关注,世上便无真新闻。但谁都知道这样的新闻是不能在人民日报上登出的,我们都体谅体制,就像下岗职工体谅政府的难处一样。。。。。。! D2 o* A7 v) z, j( s5 c8 x
1 [% g; X; l( `6 a
说起来惭愧,来法10个多月,虽然已经写了几十篇关于法国的文字,但仍然算不上真正了解法国。听过许多人咒骂或者抱怨法国,甚至被巴黎政治学院教授多米奈克称为最了解法国的中国人郑若麟老师也有类似警示,但我迄今仍然觉得法国和巴黎挺好挺好的,风景美、吃得好、美女也多,不知道究竟哪里不好。还有比较教育医疗和住房这三座大山,已说不清哪家才是社会主义。刘春兰事件中普通法国人身上的仗义和人权观念就让人感慨不已,素不相识但都给外国人捐钱捐物。法国收留了多少非法移民和难民也很难说得清,几十万应该不算夸张,上百万或许更接近事实。在号称5000年文明的中国,我们的同胞却被全国人民甚至自以为精英的人士们鄙视着。。。。。。
4 N, C- c0 ]& r# k
/ Q4 Z5 q* m$ l/ e% l从新闻角度,这篇文章也许不够专业。首先时间耽搁太久,如果萨科奇访华前登出也许效果更好,但当时太多事情要做,只能感慨时间不够。其次记者写作手法仍然略嫌粗糙,所谓刘春兰命运转折点不够清晰,以及生前许多细节未被挖掘。说实话写完此稿,当时只是一片空白,严重缺乏感动和痛楚。也许是挖掘不够,也许是早已麻木,因为太多生活真相让人目瞪口呆,能登在纸上甚至网上的其实都属矫情。有些关于东北妇女在巴黎卖淫的材料也没放上,否则会让许多东北人疯掉。。。。。。为了儿子孙子过上好日子,下岗后的她们不远万里黑在法国,在街头强颜欢笑,鬼才相信她们贪图安逸享乐。无所作为贪污的政府官员们有何面目面对这些“为祖国健康工作几十年”的妇人们?!/ S3 }( i' b; g; D6 u. t

( H; o' q9 b* Z( O% w' s: {" C尽管最初的稿子有些凌乱不堪,但在编辑的妙手编撰下终于面世。感谢海鹏,以及南周另一位同样出色的高级记者香红大姐的点拨,两位同仁南周记者孟登科和巴黎新闻学院亦楠同学的配合也同样出色。今后仍将继续关注在法华人的命运,也欢迎有线索的同学跟我联系。
4 E4 W5 h: m! ?0 z6 H6 l$ r
; l! G8 `! n% A9 b9 a8 M7 g4 Z向巴黎的中国非法移民们致敬
- G! K& b2 o7 B# T- n& ~: ?( T: e+ `8 l  Y* d
我写这个题目的目的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真心地想说他们很了不起。在给南周作无证者刘春兰不幸罹难的稿子一段时间里,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华人非法移民。以前对我来讲这是个一无所知的神秘世界。整个采访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东北大姐。这个大姐上午刚在美丽城地铁站周围卖破烂赚了十几欧。后来我从其他人那里知道性交易的价格一般是每次二三十欧。北京据说一般也是二三百人民币?在斯特拉斯堡.圣.丹尼附近有许多站街的东北籍妇女。她们一般四五十岁,下岗后又离婚,在东北当地“旅行社”交了一笔巨额旅行费后,以商务考察或者旅游观光的名义来到法国的。这个大姐跟我约在大剧院附近一家诊所见面。她来这里看病。以前她走路总走偏,医生说可能是听力有问题。她嫁给法国人7年,那老头是酒鬼加穷鬼,还得靠她打工和捡破烂养活。去年冬天离的婚,她说自己已有了法籍。我猜也许是10年长居,法籍应该就有福利了,已经不需要再这么辛苦,有了身份后看病就免费了。在采访中我知道做保姆——性交易——嫁人对东北偷渡妇女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一条道路。这个大姐告诉我,交男朋友(即性交易)是最方便的认识法国人的机会。她以前在鞍山一家国有工厂当推销员,后来下岗。跟老公离婚后于1999年来到法国,做过餐馆工、保姆,现在经常捡捡破烂卖。7 }* L8 H0 b0 o
9 E0 h) |1 n/ \: `
需要说明的是,这边捡破烂跟国内有点不太一样。法国人定期会扔掉一些大垃圾,即不要的家具家电衣服和其他日用品等,他们会整整齐齐摆在街头,等着环卫工人收走,有需要的人看到后也会顺手捡走。因为许多东西还很新,很经济耐用,许多在这边住过的人都有在路边捡家具的经历。但只有非法移民们才会把捡垃圾当成一个职业,而卖这种东西是法国政府所不允许的,警察看到就会打击。抓到了没任何证件的非法移民就会遣送回国。! N( D' r' _  l9 ~% Z& h
- X3 ~- b3 O9 G7 D" U
她们还会去超市门口捡过期食品吃。法国超市严把保质期,决不会再贴一个标签继续卖。过期一天也会扔掉,一箱一箱推倒门口的垃圾箱附近,然后许多人就等在那里等着拿回家。像整盒整盒的鸡蛋,一捆捆的蔬菜,肉、奶等都有。做好后跟在超市买来的不会有区别。(许多法国乞丐宁愿要饭去花高价钱买不过期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死要面子活受罪?)说到这我还想起跟志梁在昂热买东西的经历。广东人的精明让他很注意生活细节,比如买东西就要等到超市打折时,比如提前看好某物,计算一下保质期,特意选在保质期前几天去买,同样的东西就会便宜很多。也是我突然想起来,我们这样提前几天买跟稍后几天在门口捡其实差别不大,可能就是心理上觉得优越许多,这点面子算是节省下来的银子买来的。正常人群和边缘人群的做事差别和思维差别也就差在这几天上了。0 m; Q- a( ~: G9 Y

# e5 S9 c# M* [6 _4 ?' I( s" K话题扯远了,继续说这个东北大姐。叫她大姐,实际上她的儿子都是69年生的,比我还大9岁。她在国内已经有孙子了。还有个女儿也长大成人。但她像所有在这边的东北妇女一样,描眉化妆打口红,看起来像40多岁的样子。不过能看出来她年轻时肯定很漂亮。她家墙上挂着的有张照片是他儿子全家的,还有张是她们姐妹三个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埃菲尔铁塔下的合影。许多在这边的非法移民都会把这样一张照片寄给国内的亲人。出地铁站时我问她年龄多大了,大姐忽然很不好意思,有点害羞地低了下头说,这边法国人都不兴问女人年龄,然后她又看我一样笑了一下说,你就当我是六十吧。
/ b/ F7 S8 x% H: q' r6 p2 M* F0 L# R0 e' W# x
到了这个大姐家,也就是刘春兰生前最后住过的小屋。他们已经做好丰盛的午餐,因为大姐要回国探亲,朋友给她送行。她一直赚钱寄给国内的家里人,这次又带了许多东西回去。有个矮个子戴眼镜的中年男人以前跟大姐在一个餐馆工作,这次正好路过巴黎,给她买了一条鱼过来。他也是东北人。现在在外地餐馆干。我略微拍了几张片子,就先告辞了。5 |1 Y# W' X8 f

3 C# S$ S( i9 u2 N$ m$ X. E5 n对待非法移民的话题有点悖论。从国法上讲应该绝对禁止,不管法国和中国,包括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会打击这种活动。太多人倾家荡产而后又背井离乡。成功混到出人头地的毕竟是少数,即使真的获得合法身份,背后长长的辛酸又有几人愿意回首?何况许多人依旧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用法律还是用道德衡量他们的一切都太苍白。他们处在人性的底线但却是是舆论的盲区。
+ U# B! ]* Q) I' r' E0 [7 t) ^0 t$ T* K0 C. K8 C% F; A
但凡世事总应追究一个为什么?是什么让他们不远万里选择这里的悲惨生活,或者是什么让他们觉得过这样的生活比在家乡更有意义?刘春兰的目的很简单,夫妻国有企业双下岗,儿子初中毕业后就辍学打工,至今27了还没谈过对象。家里只有30多平方米。刘春兰想给儿子买房娶媳妇,所以她不惜冒险于2004年来到巴黎,没想到走上条不归路。9月20日,刘春兰因为躲避警察从二楼坠下身亡。处在萨科奇移民改革的漩涡中,刘春兰事件因此成为法国舆论的焦点,从她去世到儿子过来奔丧带骨灰回国,法国媒体连续跟踪报道了2个多月。我同意一些法国人所说的,他们既然已经来到这块土地上,执法者就应该善待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像许多法国人一样等福利救济,而是用双手创造价值,干得都是社会急需但乏人问津的工作。比如保姆、餐馆工、仓储工等等。从这个意义上,刘春兰的悲剧不是属于她一个人。! Y% s% H- Y! R3 Z; m

5 |1 N7 U+ t3 ~( E; R0 e3 Z感动是从阅读刘春兰一文后面的许多留言开始的。一些网友情绪反应剧烈,我惊讶的是很多人竟说第一次知道现在中国还有许多人生活在贫穷之中,像刘春兰三姐刘冬兰一家,三毛钱菠菜吃两顿。采访刘冬兰他们来巴黎奔丧的日子里,能感觉出她们在法国的复杂心态
: P" D7 J  f7 J1 f: V3 P+ `( X( z) q' D7 O: |) X& Z) Z
首先,亲人生活状态和居住环境之差让人难以接受。由于时刻面对遣送回国的威胁,刘春兰成天提心吊胆,最后也是这种恐惧让她坠入死亡陷阱。其次法国人的善良也让他们感动。第一次知道人们有权利对政府和社会表达不满,陌生人也会默默站过来表示声援,更别说负责移民社区融入事务的巴黎副市长会亲自前来慰问家属,并参加集会和示威。
6 |8 r4 ]" b1 a* j- }8 r: y- n; `
有位在非洲工作的法国参赞奥利弗 决心为刘春兰之子张宇虓募捐 15000 欧元,帮他买房娶媳妇儿,说这是刘春兰女士生前的愿望。奥利弗甚至还到抚顺去看望张宇虓一家,并试图帮他创业。张宇虓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初中毕业已经27岁的他甚至问过笔者,如果他想来法国留学难不难。我无法回答,只好说你回去最好先学一门手艺。& m3 l9 v* P# e2 ^' t& x! Q
3 h  b! d6 N; d# Y6 x; G4 n6 U
但我知道张宇虓在抚顺找个正经工作何其难。当年还没下岗的国有企业双职工刘春兰夫妇可能意识不到,没有督促儿子好好读书有多致命,尽管他没像很多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一样成为街头混混,但悲剧前途似乎已经命中注定。1990年代后期,国有企业下岗大潮汹涌扑过来后,刘春兰一家的命运犹如狂风巨浪中的一个小小树叶,根本无力挣扎。他们的困难从那时起至今已经十来年过去,甚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看来以后仍将存在几十年,至少需要一两代人去承受。一味指责他们家庭啃老是片面的,所以希望网友不要再给张宇虓增加心理压力。2 Z0 M1 Q# v1 ~6 \% t! h

# t0 b9 S2 p0 e4 W东北地区普遍存在这样的现实。其实刘春兰的个人悲剧比起国内的无数矿难简直算不了什么,每过不了多久都有几十个家庭破碎。。。。。。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远没有在民众面前趾高气扬的资格,各级官员更应该摸着胸脯扪心自问,许多事情做得到做不到是另外一回事,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公仆意识才是关键。人民心中自有答案。, w3 M5 _/ F+ z! H
" ^) C5 L' x. w$ T
摘录印象最深的几段网友留言:
8 G  c5 Y' `/ c) M& n  @% I" [( ^. f  j/ l, ~7 P, f4 t2 Y$ c+ n
——“我也下岗两年了,也想跳楼,可孩子还小。; O4 I( Y  Q5 U) O9 s- {

, k2 T; F: y1 I% f# C* X9 }——“觉得‘活着就是个负担’----读了只想哭!这就是初级阶段???!!!”
+ V7 n, K" `0 a- e, o! R* U
% ]$ Q& ^. [! J% \/ s——“央企利润过1万亿,无数的刘春兰------------残酷的对比。”9 c5 G& }2 q6 b+ \, o! A' t
+ G# F! @( P& S5 J
——“希望我们的政府能真真正正地为老百姓做一点实事,别让再就业培训和下岗补贴对于下岗工人而言‘永远只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你们要做的不是报告,是工作;你们要干的不是让歌星唱唱‘从头再来’搞搞宣传,是实事.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