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复,字震古,1894年出生于无锡顾家弄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顾述之是著名的教育家,曾任江苏省立第三师范校长。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目睹我国当时农业的落后,志在改变这一状况,于中学毕业后留学日本,1920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院。回国后,先后任无锡县藕塘桥小麦试验场场长、苏州农业学校教员兼该校农场试验场场长,南京东南大学农科讲师、中央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建村农学院教授、农艺系主任等职。他一面致学,一面从事科研、培育良种,他利用从美国引进的“玉皮”小麦麦种与无锡农村小麦麦种杂交,培育成“锡麦一号”良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具有抗病虫害、出粉率高的优点。“锡麦一号”迅速在江南和北方地区推广。
抗战胜利后,顾复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农业教育系教授,经常带领学生到农村田间观察农作物的生长,传授选种、育种知识。
新中国建立后,顾复兼管苏南行署农林水利处农业技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顾复调任苏南农业科学研究分所的望亭苏南稻作试验场场长兼作物组主任。从此,他一心扑到水稻的农业科研中去。水稻在太湖地区已有六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吴地白粳古今闻名。如何使它质量更好,产量更高,关键是在不断培养新的良种。品种杂交是一个途径、寻找变异植株也是一个途径,后者收效较快,但寻找较难。他几乎跑遍了苏南地区的所有稻作试验站,几乎一两个月就要跑穿一双布鞋鞋底,终于从常锡白粳型的“张舍尖头黄”中,选出了一种能够增产且米质优良的稻种,命名为“412”,从松青薄稻型的“松江矮宁黄”中,选出了高产质优的又一稻种,命名“853”。这两个稻种推广后,使水稻产量大幅度增加,顾复于1957年获得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顾复先后被选为江苏省第三届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协一、二、四届委员。著有《江苏的稻种》、《江苏的水稻起源和发展》等著作和多篇论文。顾复于1979年10月6日逝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