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334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9日

李立三夫人叶丽萨维塔・基什金娜晚年生活

发布时间:2011-12-08 10:31:06      发布人: 天堂天使
李莎,原名叶丽萨维塔?基什金娜,老一辈革命家李立三的夫人,著名俄语教育家。作为一名俄罗斯女性,李莎在中国已整整待了56年。如今,历经岁月风雨的李莎老人已88岁高龄,今日的她宁静、平和,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无论是对爱情的忠贞,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是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老人都觉得无怨无悔

思念是一条长长的河

  话题从李莎与李立三的异国恋情谈起,提起当年与李立三的相识、相恋,李莎老人的语调格外地充满了感情。“我与立三是在莫斯科我的一位女友家相识的,那时我还是个19岁的小姑娘。通过女友的介绍,我知道他叫李明,在共产国际工作。第一次见面,他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只是觉得他是个话语不多的中国青年。后来,恰逢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了,他邀请我和他的中国朋友一起欢度这个重大节日。在餐桌上,他十分开朗活泼,与大家有说有笑,把场上的气氛搞得很热烈。当时,我虽然不懂中文,但我可以深切地感受能上能下的他是这个集体的核心人物,我被他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不久后,我们就确定了恋爱关系。”“我们谈恋爱时,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得知他就是那个曾经犯过‘大错误’的李立三时,都好心地劝告我不要和他交往,其实,我早就知道他的身份了,但我从未把他的错误与我们的恋爱联系在一起。人的一生谁都有错,何况立三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我的眼中,不管他叫李明也好,叫李立三也好,他只是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而且,我们俄罗斯女性对爱情的看法是:爱情和理智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对两个人之间的爱情进行理性的思考,那就不是真正的爱情。”“结婚后,我与立三经历了两次生死离别,一次在中国,一次在苏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对政治相当敏感,一个曾经犯过政治错误的人很难得到人们真正的理解与信任,但我从未对立三失去信任。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文革”中,立三没有说过一句违心话,写过一个违心字,他是一个忠诚正直,光明磊落的人,我为他骄傲。”1967年,李立三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离开了心爱的妻子和女儿。自从丈夫去世后,是对丈夫忠贞的爱和思念支撑着李莎走过了以后漫长的岁月。

50年执教生涯,桃李满天下

  1946年,追随先期回国的丈夫李立三,李莎也来到了中国,第二年李莎便被安排在哈尔滨俄语专科学校任教,从此开始了她长达50年的俄语教学生涯。两年后,她随李立三来到北京,先后在北京俄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事俄语教学工作。中苏关系恶化的年代,很多苏联专家以及一些同中国人结婚的苏联女公民纷纷离开中国,而李莎却毅然留在了这里。“与亲人的离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与我的丈夫、女儿生活得很幸福,我是不会与他们分开的。”为此,她放弃了自己的苏联国籍。1980年,李立三的冤案被平反,李莎重新回到了教学岗位。“回到北外后,又有人叫我李莎老师了,当时的兴奋与激动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劫后余生的李莎格外珍惜这次机会,而那时她已是66岁的老人了。在她六七十岁时,每周还要上14节课,可她还嫌不够,“我恨不得一天24小时地投入工作。”但是,毕竟年纪大了,体力与精力都在逐渐衰退,终于有一天,她昏倒在讲台上。李莎,一个普普通通的俄罗斯女性,在灾难过后,没有一味哀哭亲人的离散和自己流血的伤口,而是将自己的余生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对此,她袒露心迹: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没有什么怨言。由于她与中国人民共同经历了那场灾难,她与中国人民的感情更深了,她的命运已与整个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