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才 15岁发表小说
田景福先生,字介亭,山西汾阳人。1911年农历4月10日出生于农家。父亲田美道写得一手好字,家中藏书颇丰,在父亲的宠爱和熏陶下,九岁就开始阅读章回小说,14岁时已读完包括“十才子书”在内的新旧小说50多部。15岁时写了第一篇小说《蛇和桥》,寄给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一家少年杂志,想不到很快就发表了。田老回忆说,《蛇和桥》大致是这样一个故事:兄弟两个为家产打官司,在去州府的路上歇宿在一家旅店。弟弟到街市买了一条鱼挂在屋檐下准备第二天启程时吃。晚上睡觉的时候,哥哥不经意间突然发现那条鱼嘴里吐出一条蛇信子来,一条蛇在半空里荡来荡去的。原来这鱼是它变得!第二天早上,哥哥就对弟弟说了昨晚的凶险。弟弟顿时醒悟过来,哥哥救了他一命。那还打什么官司呢?当哥的要是不说,他就会死于非命,家产不就全归哥哥了么?于是弟弟就和哥哥商定,不打官司了。回家的路上有一条河,水流湍急,没有渡船就过不了河。弟弟就说,既然官司不打了,就用盘缠盖一座桥吧,来往行人也方便。哥哥欣然同意。于是这条河上就出现了一座桥,名字就叫“蛇和桥”,是应为一条蛇而弟兄和好的意思。这篇小说表现了少年田景福善良博爱的个性和过人才华。
第一篇小数的发表极大的鼓舞了田景福的创作热情,本来是少年贪玩的年龄,他却总是呆在屋里伏案写稿。田景福16岁考入基督教办的汾阳神道中学,读到了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现代文学史上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在图书馆看到了陈独秀和胡适的文章,同时通过陕北的同学接触到一些马列主义小册子,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在汾阳举行的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会上,田景福被选为学生代表上台讲演,是5个讲演人中获得掌声最多的一个。
前途无量的青年
1930年田景福先生中学毕业后倒山西中阳县工作,担任教会职工和小学教员。中阳是一个偏僻的山城,交通艰塞。田老回忆说,每天早晨5点起床开始写作,一直到8点,然后去教室给学生上课。一些重要的作品就是在这里写成的。《守忠叔》、《钱的作祟》、《刘二哥》、卖鸡子的妇人》等,分别发表在当时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东方杂志》和中华书局主办的《新中华》上。这两家刊物是大型综合性杂志,一般每期只刊登一两篇小说,稿件质量要求极高。发表文章的作家绝大多数已成为我国现代文学识上的著名作家。1985年田景福小说选历经坎坷终于出版时,著名作家杜鹏程在《文学报》上撰文说:“他以鲁迅为师,建立起自己的美学理想与美学追求。他50年前写的文章,今天来读,人物生动、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北方的风土人情和动人的生活细节,都活生生的显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不禁赞叹:这是我们文学长河中自有特色的浪花!”应该说,这是很高有很中肯的评价。
1932年田景福先生到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前身)读书。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著名作家郑振铎、许地山、谢冰心等人当时任燕京大学教授,他们对田景福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33年圣诞期间一个美好的月明风清的夜晚,田景福一起写成了中外闻名的《圣诞歌》,又叫《一轮明月歌》,由燕京大学音乐系主任范天祥教授谱曲,从此流行于世界各地。现在这首歌已被译成多种文字,仅英译本就有6种之多。
发起成立太原青年文学研究会
1935年田景福先生到太原青年会工作,担任学生干事。因为爱好文学,写过一些小说,很快和一些文艺青年有了接触,除少数文艺工作者外,大多数是大专院校和中学学生,还有一些失学失业的青年和机关小职员。田景福先生在此基础上于1935年春天发起成立了“太原青年文学研究会”,被选为主席。文研会成立后,制定了章程,强调学习鲁迅著作,并每周举行一次小组会,讨论会员作品。当时,著名作家赵树理因失业在太原海子边跳水自杀,后被救。这个消息对田景福震动较大,就写了一篇小说《水警》,提交文研会集体讨论。会员们联系实际,把一个文学作品的讨论会,变成了对反动统治下黑暗社会的控诉会。这篇小说发表在1936年《东方杂志》第10号上。
参加文学研究会的,大多是中共地下党员,不少人后来成为党的负责干部和骨干。现在知名的有,原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王中肯,原山西日报社社长—省委秘书长史记言,原察哈尔省教育厅厅长赵秋心,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赵季纯,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姚苗青等。
和鲁训先生的交往
1935年田景福先生的短篇小说《冬天的故事》寄给上海的《文学》杂志,该刊主编是郑振铎和傅东华,发表时被国民党上海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强行抽掉。有人建议给鲁迅先生写信,通过先生的帮助,找到出版机会。田景福在得到鲁训先生的当时的化名和通讯地址后,心情十分激动,下了决心给鲁训先生写信:
鲁迅吾师:
请原谅我冒昧地给您写信并这样称呼您!我是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从您的著作中,给了我无穷的教益和力量,我开始学这些一些小说,并成立了一个小小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希望得到您的指导,我还有七篇小说(其中三篇是准备印发时被审会抽去的)准备给您寄去一阅,可否给写个序?诚恳的希望得到您的回信!
谨祝
撰安
田景福
一九三五年九月四日
很快,田景福就收到了鲁迅先生的亲笔来信。信件全文如下:
景福先生:
惠书收到,您的作品要我作序,不妨寄来,不过我有两点得预先声明:一、一时不能看好;二、有我的序反与通行有碍。专此布复,顺颁时绥!
鲁迅 九月九日
田老回忆说:“我捧着他的信读了再读,很受感动!鲁迅先生关心每一个文学青年的精神,我有了亲身的体会,对整个文学研究会的青年都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当时听说先生健康情况已日渐衰退,因此决定暂不给他寄去稿件,写了第二封信,表示感谢。谁料仅仅一年一点的时间,先生便与世长辞了!”
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到太原,像一声霹雳震撼着无数青年的心灵,有人泣不成声,如丧亲人。筹备了追悼会。一起酝酿,田景福先生心里更是痛苦万分,并四处串联心里更是痛苦万分,和鲁迅先生的学生,中共老党员杜任之一起酝酿筹备了追悼会。当时山西的白色恐怖超出了上海、北平。在上海的鲁迅追悼会上,孔祥熙也送了挽联,但山西却唯恐触怒了土皇帝阎锡山,一个个都装聋作哑。在这样的形势下田景福仍然不顾自身安危,按期举行了追悼会。田老回忆说:“追悼会开的激昂慷慨,悲愤交加,连维持持续的警卫人员也有人含着眼泪倾听!感人之深,实在是很少见的。”会后,田景福亲手把一百多件挽联挽幛寄给许广平先生,并致电慰问。田景福先生拟的挽联是:
彷徨 呐喊 热风 奔流南北两地
十月 毁灭 噩梦 夜记海鹰夜鹰,
追悼会后不久,田景福先生被送进胡宗南的监狱,其“罪证”之一就是和鲁迅的关系。
为十九路军教歌
七七事变爆发后,田景福先生投身于抗日救亡行列里,参加了全国青年会的军人服务部的工作。先在太原组织学生为第二重伤医院伤病员服务,开办防空救护训练班。后到潼关开设军民俱乐部,出版抗战壁报,教唱抗日救亡歌曲。田老回忆说:黎明即起,在黄河岸边给抗日将士教唱抗战歌曲,如:“救国军歌”、“打回老家去”、“义勇军进行曲”、“救中国”、“松花江上”等,受到军人的热烈欢迎。这支潼关驻军是蔡廷锴将军的十九路军的骨干队伍。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杀敌,可歌可泣的英雄的事迹驰名中外。田老回忆到此,很为自己能为爱国的十九路军将士教歌数月鼓舞抗战而自豪。
在宝鸡 两次被捕
1938年到1948年,田景福先生在宝鸡工作了整整十年。
抗战期间,田景福先生曾两次赴重庆出席全国青年会总干事会议。冯玉祥将军曾在重庆求精中学寓所便餐招待全体总干事。饭后冯玉祥将军亲笔隶书中堂一幅赠给田景福。于右任先生也为田景福写了一幅草书条幅。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田景福的社会活动较多,也很活跃,接触到一些知名的国际友人和进步人士,也包括一些中共地下党员,比如和新西兰人路易·艾黎,《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梦用潜同志、毛泽民同志,诗人王亚平等都有来往。这就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
1941年,田景福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罪名是红色嫌疑,搞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当做重要政治犯,由宝鸡押往西安,关在后宰门监狱,几个月后被保释,但始终有特务监视。1943年冬又第二次被捕,罪名是“中共川陕交通宝鸡站站长”,这一次国民党出动数以百计的军警宪兵,如临大敌,包围了田景福的住处,大肆搜家,威逼田景福爱人韩得秀女士交出电台武器,结果一无所获。田景福先生仅仅是一个手无寸铁的爱国民主人士。在这次搜捕中,最可惜的是把田景福身边珍藏多年的鲁迅先生的亲笔信,被特务当做罪证没收了,不知所终
走向新生活
1948年冬,田景福先生有宝鸡来到西安,被聘为西安基督教青年会代理总干事,被选为西安基督教联合会副主任。
基督教传入中国一直伴随着不平等条约,处于外国势力的控制之下。解放后,田景福先生和基督教的进步人士吴耀宗先生一道,为中国基督教的独立自主做出了突出贡献。当时吴耀宗先生来西安访问,一是传达北京刚开过的政协会议精神,二是商议酝酿三字革新宣言,即以后正式发表的“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之途径”。田景福通过西安基督教联合会,积极成立了筹备小组,通知西北五省基督教徒来参加。田景福先生是西北第一个在宣言上签名的,对签名革新宣言运动,起了很大的带头作用。
田景福先生从事三自爱国运动四十余年,其有关“三自”论文,已经“三自”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时出版,书名为《田景福三自文选》,受到全国教会的热烈欢迎,两个月内,三次印刷,畅销全国和港、澳、台等地。
从中国基督教第一届全国会议起,田景福先生被选为常委,连任连选,直到现在。历任陕西省和西安市的三自爱国会秘书长,副主席,省主席,共40年,直到1994年光荣离休。1983年陕西基督教协会成立,田景福又被选为会长。离休后继续被选为省政协常委,市政协常委,省对外友协理事,海外联谊会理事等职。
199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中共中央统战部特邀田景福先生赴京,作为海内外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的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座谈宴会,并与中央领导合影留念。在100位海内外代表中,五大宗教共有6名代表,基督教就有3人。田老回忆至此,深有感慨地说:“我已85高龄,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盛会,感到激动!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我只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工作,但是正如毛主席说的,只要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