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景福先生(1910年4月------2002年3月),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为人民服务、为青年会发展的工作中,特别是对青年会事业的一颗赤子之心,让人想起他就肃然起敬。他是一位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中国青年会的好同工,也是传播基督教精神的一位好牧人。今年是田景福先生去世110年,也是西安青年会成立100周年纪念,田景福先生在青年会工作了七十多年,在西安青年会工作了五十多年,我们缅怀老一辈青年会同工的奉献精神,顺其在世93年的轨迹,讲述他:“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动人故事,以鼓励后人推动青年会事业更上一层楼。
一、生平
田景福,字介亭,1911年农历4月出生在山西省汾阳县董家庄一个农民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爱好学习,在村中的小学校上学,小学毕业后考取了汾阳县城教会开办的神道中学,1930年中学毕业后
在山西中阳县工作,担任教会职工和小学教员,1932年到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前身)神学院深造。 1935年到太原青年会担任学生干事,1938年调陕西咸阳工作,1939年在陕西宝鸡创建青年会,任总干事,1948年调西安青年会任代理总干事,总干事。解放后长期担任陕西省和西安市基督教两会主席、会长。长期任西安市政协常委,陕西省政协常委。
1994年10月荣休后任西安基督教青年会名誉总干事、陕西省基督教两会名誉主席、会长。2002年3月24日在西安蒙召归主,享年92岁。
二、爱好
1音乐、从小竹笛吹奏、三弦琴弹奏、在30年代闭锁的农村引为奇闻。
山西汾阳西面一个山区教会工作时,一个小教堂有台风琴,他很快就学会了弹琴并为在那里做祈祷的人伴奏。他创作了几首很流行的抗日小调,又编撰出版了《抗战歌声》和《工合歌声》两本书,宣传抗日救亡和工合运动。1933年圣诞期间,他创作了中外闻名的《圣诞歌》歌曲,一轮明月歌(赞美诗第69首)和求主助力为善歌(赞美诗第368首)被译为多种文字并在全世界广为传唱。
2文学、十五岁就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少年杂志上开始发表处女作小说《蛇和桥》,在上中学时,在《友谊月刊上》发表了歌剧《小放牛》、小说《青年恋爱者》、诗词《峪道河杂咏》、《悼琴芳老师》等作品。中学毕业后在中阳工作期间,先后在上海著名的《东方杂志》和《新中华》月刊上,发表了《守忠叔》、《钱的作祟》、《刘二哥》、《卖鸡子的妇人》等。在太原工作期间,写成了小说《水警》、《割禾》、《偷柴》、《一个楼顶上的朋友》、《冬天的故事》、《一个女歌唱家》和新婚之夜》等,并为新中报撰写了长篇连载小说《厨子的故事》。在进行小说创作时,他与鲁迅先生进行过书信来往。
3交友、 他在青年会工作期间广交朋友,他的朋友来自社会各界,有共产党的领导人、也有国民党的高官,还有社会各界名流和外国友人,如:斯诺、图图大主教、坎特布雷大主教、美国著名牧师威廉、路易·艾黎(新西兰国际友人)、宋庆龄、毛泽民、习仲勋、汪峰、辛志超(原政务院秘书长)、梦用潜(原中国供销总社主任)、王中青(原山西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柯华(中国驻外大使)、亚马(原长影厂长)、冯玉祥、于右任、杜任之、乔卜承(银行家)、从玉书(阎锡山高参)、任天祥、徐悲鸿、裴泽三(著名画家)、关良、石宪章(陕西著名书法家)、吴耀宗、刘良模、丁光训、聂梦久、鲁迅、郑振铎、林语堂、杜鹏程、赵树理、董大中(文学评论家)、季羡林、雷洁琼、王耀东(原著名体育家)、陈强、常香玉、刘刚民(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惠世恭(原陕西团省委书记)、权秉华(原西安市委统战部张)、李仁义(陕西省宗教局长)、丛一平(原西安市委书记)、刘健(原西安团市委书记)、徐万轩(原西安市民委主任)、孙瑞英(原陕西省基督教两会副主席)等。
三、事业
田景福先生把自己的终身奉献给了青年会运动,他的事业就是开展青年会活动。
他在太原青年会担任学生干事时,成立青年文学研究会,主编了《青年文学》刊物,举行了万人抗战歌曲演唱大会,组织学生为抗战军人服务,不遗余力的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等。
他还艰苦创办了宝鸡青年会,在大后方为抗日前线服务。
直到以后他担任西安青年会总干事期间,致力于青年们在“德、智、体、群”四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贯穿于青年会举办的幼托机构和小学校教育活动中。使儿童、少年从小就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同学友爱、邻里和睦、注重礼貌、帮助他人、广交良友、取长补短的优良习惯。
启迪智力:举办英语补习学校、会计学校、英汉对照圣经经典学校、希望小学、书法绘画展览、歌咏比赛、以及一些专题科学讲座等活动,利用幻灯、放映机、展板等宣传民族文化、各种风土人情,是青年人增长知识和才干。
倡导体育活动、锻炼健康体格:青年会的体育活动异常活跃,篮球、兵乓球、羽毛球、康乐球、拳击训练等都很有名气,并经常举行比赛。
重视培养青年人的群体观念:每年暑假期间都要举办夏令营或集体旅游,有家庭式的也有专题的,组织青年人到名胜区参加集体活动,唱歌、跳舞、爬山、游泳、习武、游戏、野营、野炊等集体活动,培养团队精神,还在一些学校举办团契、交友、学习互助活动。举办联青社、扶轮社定期开展各种联谊活动。
田景福数十年青年会工作孜孜不倦成绩喜人,获得过荣誉也受过屈辱坎坷,但在各种荣誉面前总是泰然处之视作过眼烟云,而对各种屈辱坎坷总是一笑处之。对其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总感事犹未竟,生命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