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 修刚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55640919
本馆由[ 139*****057 ]创建于2025年04月28日

樱花落处,尽是春晖——深切缅怀修刚教授

发布时间:2025-04-30 15:37:44      发布人: 139*****057

2025年4月26日凌晨,樱花纷落的时节,我国著名日语教育家、翻译家,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我社重要作者修刚教授溘然长逝,享年68岁。修刚教授一生以语言为犁,深耕教育热土,为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他治学严谨、为人宽厚、育人赤诚,是学界的楷模、教育界的榜样。外研社痛失良师挚友,谨以泪墨追思先生之风。

以教材为舟,载文明星火

教材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修刚教授曾指出:“教材建设应立足中国实际,既要夯实语言根基,也要成为跨文化理解的桥梁,让学生通过外语看见世界,也让世界通过教材读懂中国。”修刚教授与外研社携手二十余载,始终秉持“扎根中国、对话世界”的理念,并将其融入教材编写中。

修刚教授毕生致力于日语教材的编写工作,曾主编《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高级日语》系列教材、《新视野跨文化交际日语》等多部重要教材。其中,他担任总主编的《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是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开展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工作的重要成果,开创性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日语读写、演讲和翻译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引导中国青年学会用中国理论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成就,从跨文化视角阐释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

至今犹记修教授伏案审校教材时专注的身影——他总是认真地逐字推敲,时而凝神沉思,时而提笔批注。每当编辑请教时,他总会停下手中工作,耐心教导:“教材无小事,一字一句都关乎学生眼中的世界。我们编写的教材,不仅关乎知识传授,更是在塑造一代人认识世界的眼光。”他那温和而坚定的目光,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


图片


以改革为剑,破教育藩篱

作为中国日语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修刚教授以卓越的学术远见和深厚的教育情怀,始终引领着中国日语学科发展的时代方向。

2011年,在第十届世界日语教育研究大会召开前夕,修刚教授编著的《中国日语教育概览》正式出版,系统梳理中国日语教育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成果,直面日语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挑战,成为中国日语教育领域里程碑式的经典文献。

在学科建设方面,修刚教授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编写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中的“日语专业教学指南”。指南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建立“产出结果导向”评价标准,为新时代日语专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教育教学领域,修刚教授始终坚守教育教学一线,治学严谨,倡导发起的“全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率先在日语教育领域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修刚教授在教学中倡导中外文化对话,通过《论语》与俳句的思想对话、敦煌壁画与浮世绘的艺术互鉴,构建教学新范式,为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的高素质日语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以师者之心,燃希望炬火

“青年教师是学科的春天。”修刚教授以托举后辈为己任。

修刚教授连续八届亲授“全国高校日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强调新文科背景下的日语学科建设要服务国家战略,高校日语专业教师要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修刚教授连续担任六届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日语专业组评审组长,在犀利点评后总会留下温暖鼓励:“课堂不是独白,而是与未来对话——你们已在路上。”他以师者之心,默默滋养着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

外研社同仁至今铭记,修刚教授作为"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虚拟教研室牵头人,连续指导策划20期高质量教研活动。每一期活动都凝聚着他对日语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智慧。修教授常强调:“虚拟教研要打破时空界限,更要打破思维界限,要从课堂教学逐渐延伸到国际传播实践。”这20期活动正是他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构建了全国日语教师的教研共同体,锻造了一支精通日语、胜任国际传播的学者型教师队伍。如今想来,他的教育理念恰似一盏明灯,照亮着中国日语教育走向世界的征程。


图片
图片


以语言为桥,铸时代强音

修刚教授深切关注学生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作为“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日语组组长和评委会主席,他强调“要教学生讲好中国大故事、好故事、小故事的能力”,精心设计“用日语讲述当代中国故事”赛题,既考察语言表达能力,更注重培养文化传播能力。他亲自为赛题的日文版定稿“中国式現代化の道”“中国の龍は世界に幸をもたらす”“波を切り、前に進む”,引导学子深刻领悟:语言的力量,在于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成为跨文化对话的生动注脚。

评审过程中,修刚教授既严格要求日语表达的准确性,也关注选手对当代中国发展逻辑的理解深度。赛后,他总是耐心为选手点评,从语音语调到思想表达,提醒要“用世界听得懂的声音,说清中国自己的故事”,体现了他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这份对人才培养的执着追求,生动诠释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


图片


樱花静美,光耀长存

夜阑人静时,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樱花纷落如雪。修刚教授留给编辑最后的消息依然温暖:“诸事拜托,辛苦了~”字字如昨,斯人已逝。


今以樱花为信,遥寄追思——

春晖遍四方,风范永流芳。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