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长子杨拯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6031
本馆由[ 3~jaj51 ]创建于2010年01月28日

张学良为何不愿意提及杨虎城和西安事变?

发布时间:2012-02-05 22:50:33      发布人: jackson

     张学良坐在轮椅上,听到这是杨虎城的后人,一怔,然后就说“你好、你好”,便再也没说什么了。这样的反应让远道而来的杨瀚有点始料不及,为何会这样,这个与杨虎城一起敢“把天戳个窟窿”的世纪老人,为何如此的平静。第二年,杨瀚再次赴夏威夷参加张学良的百岁寿诞。“安排我到他(张学良)住的夏威夷希尔顿酒店,闾蘅大姐推着他到海边散步。”

1936年10月下旬,张学良、杨虎城陪蒋介石游兴平县茂陵(汉武帝墓)。右起第四人为杨虎城,七为张学良,八为蒋介石,十一为冯钦哉,十二为邵力子。

这次希望带点什么回去的杨瀚说:“他根本就不想谈,没有谈话的意思,我也没带着问题去。后来我们就一直在祝寿等公共场合,我没有机会与张学良谈具体的问题。张学良也没有向我提及他与祖父当年的往事。”

张学良为何不愿意提及杨虎城和西安事变?这让工科出身的杨瀚倍感迷惑:“因为两家有缘,我去看张学良,但是两次美国之行没想到他那么平静,就是觉得有点奇怪,从那会儿才开始研究。”

杨瀚面前的张学良,“确实是老了,老化了”,“他对杨虎城这段有点不堪回首,不愿意去谈。他的口述史里讲过,对杨虎城被害有点惋惜;他给蒋介石写的东西(《西安事变反省录》),确实是受杨虎城影响比较大”。

“西安事变没解密的材料在台湾。比如蒋介石怎么迫害张良、怎么分化瓦解东北军等”。杨瀚说。

张学良、杨虎城,谁是主谋?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的自是无疑,但是张杨二人谁是主导者,这个貌似很清晰的问题,连张学良自己的回答都含糊不清。

1956年12月15日,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回忆西安事变时,他回忆说:“西安之变,杨虎城乃受良之牵累,彼不过陪衬而已。”他在1957年写的《坦述西安事变痛苦的教训敬告世人》一文中又说:“我西安剿匪一位主要的伙伴——陕西绥靖主任杨虎城将军……他非常热衷抗日而不愿剿匪。”1但是,晚年的张学良在向张之丙姐妹口述时却改口说:“西安事变就是杨虎城,当然我们两个人,那是杨虎城不平啊。”又说:“那西安事变……那可以说他是主角哇,不过名义是我,我是主角了。当然由我负1杨瀚著,《杨虎城大传》,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

红军消灭了近三个整编师。10月2日,蒋介石在西安建立剿匪总司令部自任司令,张学良为副司令。10月9日,杨虎城奉命率主力在宜川、洛川一线设防,阻止红军南下。当时,杨虎城向张学良坦言:“剿匪”是无期徒刑。一O九被歼,师长牛元峰阵亡。张学良向蒋介石申请为阵亡师长抚恤10万元,蒋介石不理会,以致张学良大叫:“我张某人混得都不值10万块了!”杨虎城部在“剿匪”中损失重大,对蒋介石也不满。于是,张学良与杨虎城之间逐渐关系拉近,十七路军与东北军联系密切。

第二次在1936年春。杨虎城在张学良府邸叙谈。张学良问杨虎城:怎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抗日)目的呢?

杨虎城说:先停止内战。

张学良叹息道:我同蒋谈过好几次停止内战的事,蒋的态度很坚决,他说:“让我死了以后,你再不要去剿共好了”。

杨虎城说:软说不行就硬干。

张学良沉思了一下说:这个办法好,刚柔相济、刚柔并用1。

第三次是西安事变当月。1936年11月,蒋介石飞抵洛阳策划“剿共”。张学良于12月3日飞抵洛阳,向蒋介石进言,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时要求释放上海救国会七君子。蒋介石严词拒绝2。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