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録之静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2-07-11 13:47:41
发布人:
晓阳
連续几天的高温,使人领略了炎夏,苦夏的滋味。看央視的天气预报称:受副高压的影响,这样的高温天气有可能要持续十天左右,且带有极端性。尽管气候预报员的形象秀美,声音柔和,但令人感到的仍是严酷和烦燥,没有美感可言。
????宅在家中,空调不知疲倦地运行着,喝着消暑的决明子蜂蜜水,耳边却弥漫着市井中的声响,有叫下楼做核酸的,有走道中孩童喧闹的,也有楼上楼下邻居在装修旳……心中似有一股热浪袭來,难以安宁。我想这大约就是凡人在酷暑之下极为普遍的心境。
????于是我想在物质匮乏和科技滞后的岁月,同样遇到三十八度以上的酷暑,人们将如何生存?
????前几天,同样是十分溽热的天气,我突然想起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有这样一首诗: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室中,
眼前无長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顷刻之间我似乎明白了一个字:“静”。心静自然凉,古人早就为我们指点了消暑解热的迷津。
然而中国的文字意蕴极其丰富。何者为静?查了词典,静者竟有近十种表达。对動而言是静止,对闹而言是谧静,对状态而言是安静,寂静,宁静,对环境而言是肃静,清静,对心理而言是恬静,平静,冷静,镇静,对个人而言有文静,娴静……那未怎样的“静”才能使人安度炎夏呢?
????依我之見,天行有常,四季轮囬,可谓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頭,便是人间好时节”。夏天有自然界带来的酷暑,如今年还有拉尼娜效应,出現极端天气的概率就高。除之以外,还会有社会的原因,比如战争,纷争,疾病,危机,如今年以来诸事迭加,总令人感到这个世界不太平,难免心生烦忧。另外,还有个人的因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诸如家庭琐事,个人沉浮,財富期望,情感纠结……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让你心静不下来。如此状态去面对38度以上的酷暑高温,要安度豈不成了一句空谈。
????因此关键还在于要有一颗平静,沉静,宁静,恬静的心。
????近几年来,王阳明的心学很受人们关注。王阳明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提出“心即理”和“知行合一”说,把提升个人内心的强大,作为处世立身的强大武器。世上之事,岂能尽如吾意,但求无愧我心。有了强大的内心,自有陣陣凉风吹走你身边的溽热和烦燥,在炎夏之中看到的是绿荫婆娑,听到的是蝉唱蛙鸣。这就是境由心生的道理。
?????明白了这个道理,践行之,自律之,必有显效。这就是“知行合一”的要求。我尝试过了,炎热之中,每每午睡甫起,我洗一把水脸,喝一壶清茶,然而读几首唐诗宋词,写几张趙字行楷,既使不开空调,也覚清风徐來,这才是心静自然凉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