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者之一曾竹韶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75483932
本馆由[ TT18935458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2年03月14日

画家 曾竹韶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纪念展

发布时间:2012-03-14 11:40:32      发布人: 逝者安息
 101岁的雕塑家曾竹韶老人在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刘中军和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的搀扶下,缓步走向台前。他们共同为展览剪彩的一幕,似乎再一次印证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公共艺术、新中国美术史的开篇之作——人民英雄纪念碑不愧为领导、艺术家、群众携手合作的成功范例。“开篇大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纪念展”4月29日在京的开幕,使得纪念碑建设的幕后故事、公共艺术的社会解读等话题,伴随着50年的记忆回归又在继续影响着当代人。

  纪念碑建设亲历者50年后再聚首

  

  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在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的8位主要雕塑家中,只有曾竹韶与张松鹤至今仍然健在。百岁老人、纪念碑浮雕《烧鸦片·鸦片战争》的主稿雕塑家曾竹韶亲临开幕现场,汇聚一堂的还有当年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建设的艺术家、设计者、石工等。每个与会者都佩戴上了由主办方特地制作的、印有纪念标识的红领巾。当年的年轻小伙儿,如今多是两鬓含霜。50年后再次相聚,无不发出由衷的感慨。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参与者纪念墙上,建筑设计、土木施工、结构设计、雕塑史料编辑、装饰组、美工组,甚至石雕艺人的名字列了一长串,还有无法找到的无名者。许多人在展览图版中找到了自己熟悉的身影,而展厅内的、文字、实物,都在讲述着那段难忘的岁月。

  重要文物首度面世

  

  本次展览得到了文化主管部门、专业机构以及纪念碑建设的参与者和研究者等的大力支持,并在充分利用了当前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确定了主题组织结构。展览分为纪念碑工程与艺术本体两个部分,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包括与实物在内的200余件展品了。除了博物馆、档案馆、私人秘藏多年的珍贵材料外,组织者多方协调、征集、搜索的30余件重要文物更是首度面世。

  王临乙在新中国成立初完成的新中国最早的大型浮雕《民族大团结》,几代雕塑家的经典教材《老边头儿像》,毛主席宣读碑文的原始录音等音像材料,首次公开的艺术家创作手稿以及浮雕小稿,毛泽东手书碑文双钩摹本,梁思敬设计图纸,传统石碑雕琢工具,已做出石膏草型但最终未被采用的长征题材浮雕《强渡大渡河》等等。

  专业人员现场临摹制作浮雕

  

  除了传统展示形式外,本次展览在保证学术性的同时力求开拓办展理念、创新展示手法,采用多媒体音像展示与现场艺术创作相结合的展示形式。

  最独特的要数现场临摹制作纪念碑浮雕《五四运动》。为重现当时的工作状态,主办方从当年提供纪念碑浮雕泥稿雕塑材料的杭州,运来了同样的雕塑泥,并专门定制了一套钢架结构的设备,在二层展厅的一侧树立起高2米、宽5米,与纪念碑雕塑完全等大的泥底,请两名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学生现场进行临摹雕刻浮雕《五四运动》,为观众提供近距离观摩机会,营造一个立体的动态展示空间。既增强了展览的趣味性、通俗性,更加贴近了普通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学术价值,更待发掘

  

  在当天召开的研讨会上,相关专家、学者纷纷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意义、艺术价值等展开探讨。他们一致表示,在纪念碑落成50周年之际举办纪念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更具有学术意义。

  纪念碑的成功在大型公共艺术工程的行业标准、如何处理个人风格与集体创作的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启示意义。但专家指出,目前纪念碑的研究尚处在初级起步阶段,尚有许多学术价值待深度开掘,中国雕塑的保护需要重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研究是中国雕塑保护领域的一个开端。

博宝声明:文中出现的数据均来自博宝艺术网数据中心,文章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转载请标明出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