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者之一曾竹韶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75483932
本馆由[ TT18935458孝爱天使 ]创建于2012年03月14日

文艺战线上的不老松

发布时间:2012-03-14 11:42:23      发布人: 逝者安息

曾竹韶教授

今年春节期间,我和陈明杰同志受粟秀玉会长和全体理事的委托前往向我会成员、我国著名雕塑家曾竹韶教授拜年。曾老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见面之后,使我感到非常惊讶的是,曾老先生虽然已九十九岁高龄,但身体仍然硬朗,依然耳聪目明、心思明晰、行动敏捷。我和曾教授虽然已有四十多年没有见面了,但当我走到他跟前时,他马上就认出我来,叫出了我当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时所用的名字,对四十多年前我们相处的情形,他依然记忆犹新,侃侃而谈,使我惊叹不已。1964年初,根据中缅两国文化交流计划,受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的委托,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五名缅甸美术教师来华进修的任务,其中三名被安排在雕塑系,由曾竹韶教授主导他们的学习。由于这几位缅甸美术老师都没有学过汉语,我便被领导安排借调到美院协助工作,担任缅语翻译,有幸与曾教授共事了一年多。曾教授他那严谨细腻、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平易近人的作风,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拜见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告别了曾老,我在回途的公交车上,与曾老相会的情节不断的再现在我的脑海里,我除了对曾老先生的高寿和有如此健旺的精神面貌感到非常高兴以外, 又联想到我所了解的曾先生走过的革命道路和艺术生涯,更是对他肃然起敬。

飘洋过海寻求艺术真谛,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曾先生 1908年7月7日 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华侨家庭。1919年随父母离开家乡移居缅甸仰光,并就读于当地的华侨学校。1922年返回厦门,就读于集美学校。1928年初考进了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和雕塑,成为该校首次开设雕塑专科的第一批学生。1929年9月, 曾先生自费赴法国留学,考入了里昂国立美术学院,为以后的留法学习美术打下扎实的基础。1932年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在著名雕塑家布夏工作室学习雕塑。1935年进入马约尔工作室继续学习雕塑。二战爆发前夕, 1939年 曾先生离开法国,与家人辗转新加坡和缅甸,于1942年1月回到重庆。1943年由著名考古学家郑德坤推荐,担任华西大学四川石刻博物馆顾问,对博物馆馆藏的石刻进行整理、评价和研究。1944年秋, 曾先生到国立艺专雕塑系 任 教授。此间,曾竹韶创作了表现战士英勇不屈形象的《觉醒》、《母亲》、《女孩》等和一批油画。1946年9月 曾先生被重庆大学建筑系聘为建筑雕塑装饰教授,直到重庆解放。 1950年2月,携全家移居北京。同年3月,任职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建处,负责整理编写革命历史美术题材的文献资料,同时在中央美术学院兼职教学工作。1952年正式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从事雕塑教学工作。 曾先生在教学中大胆创新, 创作了中国老工人雕像以替代美术学院一直以西方人形象作教具的模式。曾先生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认真贯彻中央的文艺方针和教学大纲, 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学任务,带领学生下农村、进工厂、到部队,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国家培养了无数又红又专的美术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几十年来, 曾先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结合上级交予的政治任务,创作了无计其数的工农兵形象和许许多多历史名人、革命烈士雕像,参与了许多纪念革命历史事件群像雕塑的创作。如1951年为革命博物馆创作了<毛主席像>、<游击队员像>等作品,1953年受邀加入人民英雄纪念碑筹备组,参与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1955年完成了大型浮雕《虎门销烟》泥塑稿,并主导浮雕石刻工作, 1954年创作的《伺炉工人》雕像参加第一届全国美展获得观众好评,1958年参与了“首都十大建筑”建设的规划,并带领中央美院雕塑系同学参加了军事博物馆的雕塑创作,塑造了“解放军陆军战士立像”,1977年参与了毛主席纪念堂的雕塑创作, 被任命为雕塑小组成员, 1991年为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创作花岗岩雕塑《郭沫若纪念像》,等等。可谓硕果累累。

充满革命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 曾竹韶先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华侨家庭,并兼备广大华侨所具有的爱国主义品质。在他十九岁的时候, 1927年2月,他第二次回国求学,先到革命发源地广州。适逢4月15日反动当局解除黄埔军校和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武装,封殺革命组织,大规模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曾竹韶利用华侨身份掩护多名地下共产党员离开白色恐怖的广州。他早年在法国留学期间,在巴黎西赛芳音乐学院,师从于著名小提琴家保罗.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1932年3月与冼星海等人组织成立了巴黎中国留法音乐学会,为推动中、西方艺术交流做出了贡献。1933年1月,与常书鸿、刘开渠、王临乙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留法学生巴黎艺术学会”,团结了一批留法学习美术的学生。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 1935至1939年期间,曾竹韶作为担任“中国留法学生巴黎艺术学会”主持人,做了大量宣传抗日工作, 积极响应国内号召,参与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又与张贤范(张悟真)等同学一起参加在巴黎成立“华侨联合抗日统一战线”。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南亚许多国家的爱国华侨掀起了支援祖国抗日运动如火如荼,曾竹韶再次赴缅甸参与活动。他组织一个“华侨抗日歌咏团”,亲自担任歌咏团的指挥,在仰光市政厅进行多场演出,募捐得款全部献给相关组织。1943年初,一些留法同学和朋友在李有行、雷圭元等带领下,在成都成立了“四川省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他们请曾竹韶到学校任小提琴教授。这一时期,曾竹韶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曾竹韶举行了两次音乐会,为流亡到成都的金陵女大募捐经费。曾竹韶在由法国回国途中经新加坡时,结识了文艺界许多朋友,与郁达夫、金山、王莹等人带头成立了抗日文艺宣传队,向新加坡华侨宣传抗日并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81年1月28日,经付天仇、盛扬介绍,曾竹韶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先生的卓越成就和历史功绩,受到了我国广大民众的赞扬和尊敬,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委以重任,授予许多荣誉称号和嘉奖,其中有: 1982年,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批准,曾竹韶被聘为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担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2月,作品《蔡元培》雕像获北京市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作品美术荣誉奖。同年12月获北京市统战系统为四化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表彰大会表彰, 1987年7月2日 ,巨型浮雕《虎门销烟》和雕塑《孙中山像》荣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最佳奖。1998年,被推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名誉会长。 2002年5月14日,获得文化部颁发的首届“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2003年12月1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授予曾竹韶“中国美术金彩奖”,即中国美术专业终身成就奖。1986年1月起连续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特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城市雕塑顾问组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顾问。1993年6月被聘为中国雕塑学会顾问。1992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7月1日,曾竹韶被文化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曾竹韶先生是北京市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和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委员。在当选人大代表和担任政协委员期间, 曾先生不负众望,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责, 为北京首都的城市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先后向相关部门提出在首都建立 “国家歌剧院”、“国家艺术博物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博物馆”等十几个议案和建议。有的被北京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可谓众望所归。

近日,欣闻中央美术学院为庆 贺曾老 先生的百岁诞辰,拟于今年七月一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一个大型庆祝活动,届时,这将是 曾老 先生现布于“满天下”的“桃李”们集聚庆祝的盛会。我衷心祝愿庆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愿 曾老 先生,这棵文艺战线上的不老松,继续保持健康、长寿。

                (注:本文的部分内容根据曾老先生的外孙女曾靖同志提供的材料整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