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之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7972
本馆由[ uex3~4e ]创建于2010年01月20日

吴克之将军是新时代的排头兵

发布时间:2010-09-15 16:04:5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952年秋,吴克之奉命调离海南军区,到人民解放军最高学府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尽管他当时受到反冯白驹的所谓“地方主义”的株连,职级待遇受到一定影响,但他并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投入新的学习和工作。同年冬,他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担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部副部长等职,负责训练教材的编写与审定工作。当时,在要“不走样地学习苏联”的教条主义影响下,部队的教育和训练曾一度出现过脱离实际生摄硬套苏联的现象。吴克之发扬我党我军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坚持从我军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和借鉴苏军的一些先进经验,但不照搬照抄苏军教材。在他主持审编的我军集团军攻防战术及战役思想中,把我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作战经验融合到教材之中,深受学院师生的欢迎,为我军的军事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1953年南京军事学院派两个高级指挥系学员分队去北京参加“十一”国庆阅兵式,经院长刘伯承批准,吴克之担任训练教官。在4个月的紧张的队列训练中,他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圆满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1955年,国防部授予他大校军衔,独立自由二级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他晋升少将军衔。1964年春,吴克之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当时该院刚组建,百端待举。他到职之后,注意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有事多与其他领导商量,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较好地完成了建院任务。在防化学院建设的指导思想问题上,他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明确提出“要以任务带动科研,防化科研要为部队建设服务”的建院方针,得到总参谋部领导的同意。在实际工作中,他坚决贯彻聂荣臻元帅主持制定的“科研工作十四条”,努力保证落实学院规定的六分之五的科研时间,提倡领导干部当好科研工作的“后勤”,想办法解决科研工作用车难、知识分子住房难等实际问题,深受干部与群众的爱戴。1964年,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防化研究院承担了核辐射效应测试仪器的研制及人员安全防护器材的任务。
    为了保证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吴克之亲自主持讨论研究并作出部署,并在吴克之和其他领导人的精心组织指挥下,全院人员动员起来,团结合作,集中力量,努力攻关,终于在预定时间内拿出了研科成果,为保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成功作出了贡献。
    1966年6月,正当防化院的广大科研人员积极为国防科研事业献身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防化院里刮起了“批判资产阶级”的妖风。上级派驻防化院的工作组为“狠抓阶级斗争典型”,先把一个支部定为“烂掉支部”,把一批科技骨干定为“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加以批斗。随后,又把斗争矛头指向全院的广大知识分子。他们把科研工作说成是“光吃米,不下蛋”;把刻苦钻研业务说成是“借水养鱼”,走白专道路,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说成是“重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防化研究院这个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说成是“藏垢纳污之窟”。最后,竞将研究院定为“资产阶级的白色据点”。这时,身经百战、对国防事业忠心耿耿的院长吴克之,坚决捍卫真理,大胆抵制这一荒谬作法,他对林彪、“四人帮”一伙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当工作组把一份整理好的“白色据点”材料要他以研究院名义上报时,他义正严词地况“这不符合研究院的实际,我不能签字。”这充分表现了吴克之的坚强党性和敢于坚持原则的斗争精神。防化研究院在短短几天内,就揪出了一百多名“牛鬼蛇神”,使防化院要时陷入“红色恐怖”之中。吴克之挺身而出,尽最大能力,保护了一些知识分子和科技干部。
    在1967年的“一月风暴”中,一些造反派起来“夺权”,并责令吴克之交出防化院的“大印”,他拒不交印,立即把保险柜贴上封条,不准任何人随便使用。造反派曾威迫吴克之支持一派群众组织压另一派群众组织,他也断然拒绝。他理直气壮地说“我是院长,不是派头头,哪一派组织我也不支持。”他坚决顶住“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歪风。有一个群众组织,要开除一个干部党员的党籍,他坚决反对说:“群众组织无权开除共产党员的党籍”。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久经考验的共产党的坚强党性和数然正气,深受党员和群众的尊敬。
    1968年夏,吴克之也被打成“走资派”、“假共产党员”、“真国民党”,关进牛棚隔离审查、批斗。大字报贴满丁他的家门口。无中生有地对他进行人身攻击。造反派头头还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把吴克之抑上大卡车,在凛冽的寒风中游斗,甚至迫他跪下在冰冷的铁板上,向群众低头认罪,有时叩得头破血流。但他毫无畏惧,游斗一结束,就擦干脸上的血迹,回到办公室坚持工作。吴克之陷入这种困境长达九年之久,身心遭到严重的摧残。
    1976年“四人帮”垮台后,党组织恢复他的工作,不久又被任命为总参谋部防化部副部长。1979年,组织对他的历史作出公证的结论,强加给他的罪名给以彻底平反。在此期间,他在全军防化科技大会上,明确提出了纠正“左”倾错误,把“文革”中颠倒了的是非再颠倒过来,旗帜鲜明地肯定了建国以来防化科研工作的成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搞好拨乱反正,实事求是地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开创我军防化事业的新局面日夜操劳,勤奋工作。
    吴克之襟怀坦白,作风正派,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他在工作和生活中,严予律己,宽以持人,在住房、用车和家属子女工作安排方面,从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他始终把自己对人民解放事业所作的贡献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从不计较个人的享受待遇,直到1982年离休时,中央军委才给他享受副兵团级待遇。他离休后,尽管年过70岁,病魔缠身,但仍怀着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拳拳之心,甘将余热献后人,积极关心和参与《琼崖纵队史》的组写工作。1982年10月下旬,他带病专程从北京赶回海南参加琼崖武装斗争史座谈会,对琼崖革命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他在会上的发言,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强调集体智慧,不为自己评功银好,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随后他又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带病撰写了长达十几万字的回忆录《不倒红旗》,为海南人民留下了翔实的革命史料与宝贵的精神财富。翻开这本回亿录,洋洋十几万字,写的全是琼崖党组织、琼崖纵队、琼崖人民坚持弧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英雄业绩,丝毫找不到他有意表现自己的痕迹。
    一位为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事指挥员,晚年尚能如此高风亮节,是多么难能可贵阴J但不幸的是,1985年9月18日,他与世长辞了。
    吴克之将军在近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琼崖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善战,建立了赫赫战功。建国后又对我军的教育训练和防化科研工作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愧为为海南人民的优秀儿子,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