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安邦 洪范九畴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20111110
本馆由[ 涤愫 ]创建于2011年11月14日

池州“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5~1976.10)

发布时间:2018-09-18 21:58:23      发布人: 涤愫


1966年
5月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来池州青阳视察工作
5月18日  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有关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指示的通知》下发到池州县团级以上单位
5月23日至6月12日  中共池州地委书记胡坦参加省委召开的省直厅局党委书记、全省地市委书记会议  6月6日起,池州各县县委书记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对照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进行检查。这次会议确定,当前“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重点放在县以上机关、学术、新闻、出版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会议要求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6月1日  池州地直机关及各县县直机关、团体、学校迅速掀起贴大字报的热潮  随后,池州地区直属单位和各县机关团体停止办公、学校停课,搞“文化大革命”。
6月7日  地委根据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精神,正式成立地委“文化革命小组”  贯彻通知精神,研究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问题。
是月  全区掀起红卫兵破“四旧”运动(“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区内九华山一大批寺庵和佛像,齐山、万罗山、陶公祠等处的文物古迹和民间的古典戏剧服装、文物字画著作等均遭到破坏毁损焚烧。
是月  中共池州地委根据省委的指示决定,向各县中等学校和文化单位派出工作组  8月,地委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宣布各中学工作组全部撤出。
是月  中共池州地委召开扩大会议  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要求领导干部“引火烧身”,“炮打司令部”。
9月1日  中共池州地委和贵池县委联合召开万人大会  号召“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掀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
9月8日  贵池县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改动部分地名、山名、街道名称,开展立“四新”  将专区所在地的池州镇原九华街改名为东风街,牌坊街改名为解放街,市心街改名为四新街,翠微街改名为红光街,郭西街改名为红星街,楼山街改名为红旗街,包公井改名为四新井,齐山改名为红旗山。池州师范内状元桥改名为立新桥,杏花村酒厂改名为贵池酒厂。
[SITESERVER_PAGE]
9月中旬  各县县委、县人委根据中央通知精神,对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和小学招生作出具体规定  高级中学招生考试制度,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初级中学招生仍然实行考试制度,考试科目只限语文、算术;小学招生不举行考试。
同月  红卫兵开始“大串联”  16日,中共安徽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组织外地高等学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通知》,发出《关于组织我省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赴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通知》。池州地区中等学校学生开始向全省、全国“大串联”。东至县组织200余名学校红卫兵代表赴北京,接受毛泽东检阅。贵池、石台、青阳县也有一批学校红卫兵到北京。
是月起  地区所在地贵池城内部分学校和一些部门的红卫兵、青少年走上街头破“四旧”  他们打出“造反有理”的旗号,冲向文化教育界、党政机关,冲向社会,对他们认定的所谓“封、资、修”的事物进行大批判、大破坏。许多人被当作“黑帮分子”、“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受到批斗、抄家,受到侮辱、殴打和迫害。部分中学先后建立“红卫兵”组织,学校停止招生,学生“停课闹革命”。
是月底  许步信、龙冬花赴京参加国庆十七周年观礼
10月1日  影片《毛主席和百万文化革命大军在一起》在贵池举行隆重的首映式  随后,相继在全区各县城乡连续放映。
10月3日至6日  池州地委书记胡坦参加省委召开的地、市委书记会议  会后迅速传达贯彻。主要精神是:号召到学生当中去,欢迎“炮打司令部”,团结一切革命的左派,团结大多数,完成一斗二批三改任务。
10月5日  全区各地掀起“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
11月8日  地委机关门口贴出批判地委推行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大字报  此后,贵池中学红卫兵和池州地直机关、贵池县直机关群众造反组织,纷纷向地委书记胡坦、县委书记张成钧提出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问题。
11月9日  全区各县红卫兵开始纷纷自发赴北京串联
11月上、中旬  安徽“八·二七”造反组织成员到池州地委驻地贵池县城串连  贵池县城街头有人贴出“打倒刘少奇”的大字报,机关干部和居民为之震惊。
11月18日  红卫兵大字报开始由机关大院内陆续张贴到街头
11月19日  中共池州地委第44次会议研究增设地委文化革命小组成员和办公室负责人  同时,成立接待站,负责对造反派和外地串连学生的接待工作。根据地委指示,贵池县招待所停止对外营业,全力接待外地赴贵池县串联的红卫兵。
是月  造反派多次冲击党政机关,以致机关无法正常工作  中共池州地委、池州专署和区内县级党政机关同时受到“造反派”的冲击,一批领导干部被围攻、批斗,无法工作、休息。机关工作陷于瘫痪,基层党组织停止活动。
 
1967年
1月15日  “池州地区造反司令部”捣毁“人民赤卫队”群众组织
1月21日  青阳县杨田、朱备农民造反组织与蓉城“毛泽东思想战斗队”发生冲突  安徽大学“八·二七”造反队部分来青阳的学生电邀附近市县大批群众到蓉城“支援”,砸抄机关,打伤、扣押百余名干部和农民,粮食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损失最大。时称“一·二一”事件。
2月19日  池州地区造反司令部举行夺权大会  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池州地区造反司令部”举行夺权大会,夺中共池州地委和池州专署的领导权。地委书记胡坦、专员方振华以及地区一批领导人第一次被押解上街游行。
是月  驻军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  中国人民解放军池州军分区传达毛泽东对中共南京军区委员会转报安徽省军区请示的批示:“应派军队支持左派广大革命群众”。自此,池州和各县驻军先后正式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逐步实行“三支两军”(即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
3月  “罢官”之风席卷全区  企事业单位乃至农村社队、城镇街道干部也先后被造反派夺权“罢官”。
是月  池州地区“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成立  由军队干部、地方领导干部、群众组织代表三结合组成。至月底,各县也先后成立“三结合”的“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是月下旬  池州各地刮起“抓叛徒”的恶风  到1969年初,仅专区机关干部中被打成“走资派”、“特务”、“叛徒”、“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分子”等有69人,占机关干部总数的19.6%,其中中层干部28人。
4月  贵池黄山岭铅锌矿兴建  1973年7月投入生产,1984年采选矿石能力超过设计能力,达8.25万吨/年,成为安徽省当时最大的铅锌矿。
5月  一批军队指战员分别到贵池、石台进行“支左”和实行“军管”  中国人民解放军直属总参谋部121部队30名指战员到贵池,支持所谓“左派群众组织”(简称“支左”)。同时,一批331部队指战员进驻石台,并对电信、广播、气象等单位实行军事管制。
7月27日夜  “池州地区造反司令部”与池州“八·二七造反司令部”发生大规模武斗,打、砸、抢、抄、抓通宵达旦。随后,武斗向全区各县以及农村蔓延。
8月1日起  青阳县发生武斗  拥护与反对青阳“三·二一”夺权的两支造反派队伍在“文攻武卫”的蛊惑下,发生数次武斗,造成伤亡。
8月19日  池州地区造反司令部头头率众冲进池州军分区独立连驻地,抢走一批枪支弹药
8月20日至24日  池州两派造反组织在贵池县城西杏村大桥发生枪战  致数人重伤。随后,“造反派”在贵池县铜山、灌口、高坦、唐田、牌楼等地抢夺民兵武器。
8月23日  “池州地区联合造反总指挥部”抢银行  数十人持枪在殷家汇银行强行索取人民币5万元。
是月  全区武斗蔓延  各县城内干部、居民纷纷“跑反”。
9月1日  贵池县“造反派”之间在白洋等地发生数次枪战  先后在白洋、里山、高岭、梅龙、杨桥、马衙、观前、棠溪等地发生大小不等的武斗事件数起,造成程度不同的伤亡。
是月起  中国人民解放军121、331、395部队先后到池州“支左”  13日,121部队先遣连到池州“支左”。是月下旬至10月中旬,121部队分批撤离池州,南京军区331、395部队进驻贵池、铜陵、东至等县“支左”。
是月  池州地委、专署机关和贵池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机关被“造反派”多次查抄  少数造反组织的头头还进入贵池县百货公司仓库,劫走价值1万余元的物资。
12月26日  池州地区造反司令部头头率众抢银行  由广阳到达石台县城七里,劫走石台县人民银行人民币现金9万余元(后被驻军追回8万
余元),长短枪各1支、子弹70 发。
是年  池州地区大部分工业企业因武斗而停产
是年  横跨贵池县城西河道的杏花村大桥建成
 
1968年
 2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通讯总站青阳分站战士申屠龙德被错判  申屠龙德在蓉城十字街宣传毛泽东思想时,跳上宣传车,高呼“打倒林彪!”、“打倒文化大革命!”等口号,当场被逮捕。9月,申屠龙德被判处死刑。1980年4月,南京军区为其彻底平反昭雪。
3月12日  池州及贵池县两派造反组织达成联合协议  组成“池州地区暨贵池县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委员会”。
是月  池州地区两大派头头赴合肥参加“万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是月  成立公检法军事管制小组  在“砸烂公检法”的错误口号下,各县公检法军事管制小组先后成立,由军队对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实行军事管制。
4月28日  东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5月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生到池州考察
是月  贵池县革命委员会、青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7月21日  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池州地区革命委员会  军代表高英任地区革委会主任。
8月  石台县革命委员会、铜陵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是月  “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全区各中小学和文化事业单位
9月  实行“早请示”、“晚汇报”制度  全区机关团体学校和农村社队,都以一定的仪式实行向在毛泽东的标准画像前,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天天读”(《毛主席语录》等登载毛泽东著作语录等“最高指示”、“最新指示”的小册子)制度,规定向毛主席请示汇报的时候要跳“忠字舞”,唱《东方红》和毛主席语录歌。
是月  池州地区革委会召开“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真搞好斗、批、改,彻底揭开旧地委阶级斗争盖子大会”  斗争矛头指向原中共池州地委主要领导人。
是月  地直单位和各县普遍建立群众专政队  非法关押刑审干部、群众。
10月  “清理阶级队伍” (简称“清队”)在全区展开  原地委、专署领导人和大部分中层干部被集中到东至县大渡口池州地区“五七”干校搞“清队”运动。
是月  全区首批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参加生产,同时接受来自合肥市、上海市的知青到各县农村插队落户  仅石台县接收上海知识青年2387人。
11月  全区各县基层整党工作展开  至翌年秋,池州专区大部分基层党支部进行了初步“整顿”,并重新建立党支部,90%以上的党员恢复组织生活。但有一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当时因尚在被审查,未能恢复党的组织生活,甚至被“清除”出党。
是年  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省长黄岩被省“大批判小分队”押至贵池,进行“巡回批斗”
是年  贵池县建成横跨秋浦河的殷汇大桥
是年  上海“三线”化工总厂所属的卫星、金星、红星等厂迁入东至县境的香隅  同时修筑“三线”专用公路9条,建305码头和龙江水厂。
是年  各县建立“三代会”(工人、贫下中农、红卫兵代表会)
 
1969年
1月  全区各县进行撤区并社、精简机构工作
3月23日  池州专区“三代会”成立
4月  贵池县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龙冬花赴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是月  专区直属机关和全区各县下放大批干部到农村插队劳动
5月  军代表吕玉堂任池州专区革委会主任
6月8日  池州专区革委会在贵池县殷汇镇召开上山下乡和集镇斗、批、改现场会
是月  地、县两级中层干部赴合肥参加全省第四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7月  医务人员下放农村  一批省属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下放到池州,各县医院也相应地将医务骨干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是月  池州军民抗洪抢险  7月13日贵池齐山埂新挑防洪堤和白沙湖堤先后溃破,东南湖垦区成为一片汪洋,军民奋力抗洪抢险。
是月  由南京军区总医院各科专家组成的医疗队来池州巡诊  这支医疗队共27人,到达青阳县陵阳、沙济等地,开展巡回诊治。
12月  石台县东方红水力发电站建成发电
是年  全区原副县以上干部大部分被解放  在已解放的干部中,有80%安排工作——重新任命并履行职务。
是年至次年春  池州专区各县革委会先后建立中国共产党核心小组
是年  全区农村公办小学全部下放到生产大队,由贫下中农直接管理
是年  上海市国防工办在贵池梅街成立507指挥部   并着手筹建八五、永红、火炬、胜利、前进等三线工厂和三二五发电厂。
是年  全区各中、小学改秋季招生为春季招生
是年  铜陵县至贵池县无线定时会晤人工电报线路开通
 
1970年
1月中共池州专区革命委员核心小组成立  军代表吕玉堂任组长,江声任副组长。
1月27日  由省和专区投资兴建的池州水泥厂在贵池齐山南麓建成投产
2月  九华水电站在青阳大桥庵建成  供九华山及九华公社6个大队照明用电。
是月  池州化肥厂建成投产
是月  全区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  造成很多冤假错案。 
4月25日  全区进行政治大清查  按照省统一部署,从零时开始,连续3天在全区进行政治大清查,并对各地一些“有问题”的人进行抄家、搜查。
4月26日  八五钢厂正式投产,炼出第一炉钢
7月  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考察东至县
是月  专区革委会号召“大打矿山之战”  贵池县兴办黄山岭铁矿、六峰山铁矿。
9月10日  池州专区学大寨参观团前往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
10月27日  中共石台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恢复石台县委组织。
是月  废除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开始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新生入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
11月25日至29日  中共东至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恢复东至县委组织。
是月  全区贯彻省革委会《关于全面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决定》  要求各县“学大寨、赶郭庄、超《纲要》”。此后,连续6年,每年地、县两级都要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
12月29日  中共贵池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恢复贵池县委组织。
是月  贵池县境内的三二五电厂建成  至此,梅街地区“小三线”电网形成。
 
1971年
2月21日至24日  中共青阳县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恢复中共青阳县委组织。
3月7日至11日  中共池州专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选举产生中共池州地区委员会,地委书记为吕玉堂(军代表),副书记为荣超(军代表)、江声、韩德忠(军代表)。
3月29日  池州专区改称池州地区
是月  青阳县治理七星河第一期工程竣工  一期工程历时4个月,民工劳动日达19万余个,拓宽加深河道2500米,完成土石方17.7万方。
4月9日  池州地区五·七干校成立  经池州地区革委会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将地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与地区五·七干校合并,成立安徽省池州地区五·七干校。
4月20日  由安徽省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管理的贵池东南湖农场移交贵池县管理  定名为“地方国营贵池县红旗农场”(1984年恢复东南湖农场场名)。
6月  根据省革委会部署,池州地区各地的群众专政指挥部撤销
上半年  全区开展清查“五·一六”运动  到1974年底结束。
7月  池州农药厂建成投产
8月至9月  全区各地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在“纪要”的影响下,全盘否定池州17年来教育工作成就。
10月15日至17日  开展批林整风  中共池州地委召开行政18级以上党员干部紧急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党外逃的文件。随后,全区逐级进行传达,开展批林整风。
是年  全区各县均建立公社一级广播放大站
是年  东至县农机研究所研制成功“五丰—71型”人力手动小苗带土插秧机
是年  贵池县邮电局开通池州地区至所属各县无线电联络
 
1972年
2月  全区商业系统贯彻省革委会批转省商业局《关于明确公私合营企业已改为国营企业性质的问题的报告》  规定:凡资本家定息已经取消,资方代表己经撤销,资方人员的工作已另作安排的公私合营企业,其性质属国营企业。
4月  全区贯彻中共安徽省委印发的《关于贯彻农村人民公社政策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  针对当时农村普遍存在的分配不兑现,劳动计酬上的平均主义等状况,强调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5月  江声任池州地区革委会主任
5月  荣超(军代表)任中共池州地委书记
10月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宋佩章考察东至县
12月  中共中央血防办公室副主任郑岗到贵池考察血防工作
是月  700名上海知识青年到贵池县插队落户
是年  东至县金寺山林场用微生物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获得成功  并将有关资料送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
下半年  在地方党委、革委会任职的军队干部开始分批回部队
 
1973年
2月  地区及各县先后撤销县革委人保组,相继恢复县人民法院、公安局建制
是月  共青团池州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3月  江声任中共池州地委书记
4月  地区直属机关和各县开展对林彪一伙炮制的《“571”工程纪要》进行批判
10月  池州地区举办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
是月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贯彻中共安徽省委发出的《关于认真学习党的十大文件的决定》  强调全区城乡都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是年  进行学制改革  按照安徽省革委会的部署,全区实行学制改革,小学为五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二年制。
是年  位于贵池县境内的池州地区黄山岭铅锌矿建成投产
 
1974年
2月  传达江青一伙抛出的河南省“马振扶公社中学事件”  随后,池州地区中小学对所谓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回潮”、“复辟”进行批判,致使学校教学秩序一度混乱。
是月  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中共池州地委根据省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在全区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不少单位还建立所谓“评法批儒”理论小组,全区教育系统开展批判“克己复礼”、“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等。
3月1日  部分行政区划变更  铜陵县由池州地区划出,归属铜陵市管辖,太平县由徽州地区划出,归属池州地区管辖。
是月  中共池州地委贯彻中共中央7月1日发出的《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  各地混乱局面得到扭转,工农业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8月  贵池县国营读山煤矿建成投产
12月4日  东至县改造尧渡河、根治七里湖的防洪灭螺工程开始动工
 
1975年
1月28日至2月1日  中共池州地委主要领导人参加省委三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  听取省委负责人传达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和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精神,强调坚持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为在本世纪末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是月  全区开展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  提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割“资本主义尾巴”。农村中普遍铲除社员超过规定的自留地上种植物,并取消自由市场。
4月  全区大办四级农科网  石台县85%的生产大队成立农科队。
是月  中共池州地委召开工作会议  传达邓小平关于各条战线进行整顿的指示,着重讨论如何落实安定团结的方针,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问题。从4月份起,池州地区工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
8月  地委、地区革委会工作机构进行较大调整  突击提拔一批新干部。
10月  贵池县境内的上海三二五电厂、铜陵市110KV高压线路投入运行  至此,贵池小三线电网将江南江北电网和华东电网全部沟通。
是月  贵池县清溪河改道和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竣工  此项工程历时10年,共完成28项施工项目。国家和地方共投资503.4万元,群众自筹243.5万元,动员民工10万人,完成土石方544.06万立方米,保护耕地面积3.5万亩,受益人口6.7万人。
是月  池州地区党政机构作相应调整  撤销地区革委会所属的办事组、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组。地委除保留办公室(与地区革委会办公室同一机构)外,设组织部、宣传部、统一战线工作部等工作机构。
11月起  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在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中,着重在各级领导班子中以整风的形式,解决“真学假学”的问题,在全区范围内分期分批地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是年  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宋佩璋来青阳县考察
 
1976年
1月8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京逝世,全区人民沉痛哀悼  地区和各县直属机关、学校、团体的干部职工,自发配戴黑纱,进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
2月16日  池州地区工宣队领导小组成立
3月8日至15日  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  中共池州地委主要领导人参加省委三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会后,省委《关于深入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的意见》印发到池州。随之,全区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地委拟定召开理论讨论会的计划,在全区县级以上党委中,参照省委“理论讨论会”的方式,解决领导班子中所谓“民主派”、“走资派”的问题。
4月  在通过池州港的客轮上出现 “打倒张春桥”、“打倒王洪文”的标语
是月  地区革委会设立视察室
是月  中共池州地委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共中央会议精神,部署“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各县相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部署“反击右倾翻案风”和“追查反革命谣言”。
5月7日至13日  全区首次理论讨论会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专业理论工作者、业余理论骨干,各县、区、社负责宣传工作的同志和地、县基本路线教育宣传队代表270人。
7月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逝世  池州人民沉痛哀悼。
是月  全国水牛协作会议确定东至县东流水牛为全国13个地方水牛良种之一
9月9日  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政协名誉主席毛泽东逝世  是日下午4时,池州人民怀着沉痛的心情,收听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告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书》。18日,地区及贵池县在城北体育广场举行万人追悼大会,沉痛悼念毛泽东主席。
是月  张建民任池州地区革委会主任
10月4日  中共安徽省委作出《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的决定》
10月6日  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篡党夺权阴谋  从此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迎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此乃“文化大革命”当中产生的特殊词语。开始,针对红卫兵、造反派对所谓领导干部中的“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批斗时的殴打和肉体折磨行为,毛泽东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而“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办法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尤其是“大辩论”,往往是要相互进行人身攻击和人格污蔑,激化为武力殴斗,最终酿成观点不同的两派以上的造反派组织建立武装,抢辖军队和地方武装的枪支弹药,展开武装斗争和割据。尤其是中央在制止这种武斗现象时,江青却提出所谓革命造反派应该“文攻武卫”后,情况更甚。

    “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夺得党政大权后成立的地方“一元化”领导权力机构。原本有称“人民公社”等类似国际共运史上“巴黎公社”等名称的。毛泽东批示:“叫革命委员会好”。简称“革委会”。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