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0260
本馆由[ 5eixl12j ]创建于2010年01月15日

母亲积极投身抗战工作

发布时间:2014-11-30 21:46:35      发布人: jackson

大学期间母亲做了一个决定,把她的名字从“薇贞”改成“维桢”,表示她对传统女子贞节观念的反抗。她先用“薇贞”作她的号,后来几乎不用它了。沪江大学使用英文教学,母亲在课内和课外的阅历大增,先后在校刊《天籁》上发表了关于“教会学校立案的问题”、“选举与民治”、“联邦制与中国”等评论。四年级时,母亲的一篇英文论文SomeFamilyProblemsofModernChineseStudents(《现代中国学生的一些家庭问题》),获得了本校基督家庭俱乐部论文竞赛首奖。文中她列举新文化运动所衍生的新女性思想,包括提倡小家庭、离婚与解约的合理化、婚姻自主、反对纳妾、再婚再嫁的平等、已婚妇女就业和男女共同理家等迫切的社会问题。她的主张在当时可能是激进的,但她的语言却理性而温和。这很能代表她的个性与她毕生处世的原则和态度。

大学毕业前,她得到教授的推荐,申请到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巴波尔东方女子奖学金。这年她和父亲的通信关系已进入了成熟阶段,父亲在六月从法国赶回上海,两人相聚数周后,终于定下了婚约。九月她与大弟沅长同船赴美,开始了她梦寐以求的留学生涯。

当时密大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学府之一,母亲在政治系攻读硕士学位,两学期便可结业。繁忙的功课外,也有机会认识美国的社会,并结识了不少中外朋友,其中不乏攻读博士,包括吴贻芳在内的女生。一学年很快地过去,母亲顺利地拿到了学位。由于教授的鼓励和奖学金的赞助,她很愿意留校继续深造。父亲当初虽很鼓励她出国深造,但此时已经不胜等待的煎熬,一个月间接连写了九封信要求她放弃攻读博士学位。母亲结束了暑期课程以后,于1927年9月返抵上海,11月13日由蔡元培校长福证,与父亲结成了夫妻。

婚后父母亲定居南京,母亲担任新政府国际宣传处主任,主管向外国通讯社及外人在国内办的英文报刊提供咨询。这项工作对她很顺手,可是不到一年,便因为父亲就任清华大学校长而离职。在北京的两年和武昌的半年(1928—1931),母亲虽没有任职,却用功阅读英、美两国出版的新书,完成了十余篇书评,发表在《现代评论》、《图书评论》、《东方杂志》、《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等杂志上。另外着手翻译的《世界文明简史》,则因故没有完成。

1931年父母亲一同回到南京后,母亲曾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政治系兼任教课一年。结婚以来,她曾三次流产;1933—1934、1936—1937年怀孕期间,必须长期卧床,才得以保住胎儿,体力自然不免受损。1934年母亲生我产后不久,却离家与三位妇女代表乘船赴美国檀香山,参加为期两周的第三届泛太平洋妇女会议。会中她宣读了一篇三千字的论文,题目是“1927年来中国的经济重建”。她用数据介绍了中国在铁路、公路、民航、电信、水利、农业、社会福利、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与成就。特别提出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带来的伤害,以及中国自强不息的决心。记得母亲曾告诉我说,一位与会的日本代表小泉女士,当面流泪表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深切痛恶,会后还有一段时间与母亲保持联系。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妹妹久华才生了不到四个月。八月母亲便投入了首都成立的“全国妇女抗战后援会”的捐款工作,在各大都市获得了热烈的响应,不久募到一百多万元的现金,及无数的衣物、医药等实用品和金银珠宝,其中包括了父母亲的结婚戒指和零星金质首饰。日军逼近南京时,父亲留下主持中央大学西迁的事务,母亲带着一家数人先往汉口。十月她参加“汉口妇女抗敌后援会”的工作,除了捐款,还有劳军、缝军衣和救济孤儿与流亡儿童。1938年三月“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由宋美龄担任理事长,母亲是理事之一;政府撤退到重庆后,她担任的是歌乐山保育院的工作。后方的六十多所保育院,抚育、教养了数万名战争孤儿和难童,让他们走出浩劫,得到教育和就业的机会而成为有用的人才。记得一次很多保育院的儿童害了夜盲症,母亲急忙去请教她的好友营养专家陈女士。回来她让厨房管事人购买价钱比较低廉的猪肠,同黄豆一起煮了给孩子们吃,几天以后便见生效,所以我们家有时也吃猪肠烧黄豆。还有一个姓徐的保育院男童,对母亲发生了深厚的感情,大小事总要当面或写信和她商量,特别是他立志从军而年龄不够标准的问题。母亲力劝他先安心读书,过了几年他终于正式获准入伍,上火线前还特地来向她辞行。

1938年母亲撰写的一篇《爱护民族生命的萌芽》(见本书188页)和英文稿《战争中的妇女》,都是为了唤起国内和国外对中国全民抗战的同情与支持。1941年母亲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加入的是外交委员会。当时滇缅公路是中国的重要生命线,而日本向东南亚诸国宣扬所谓“东亚共荣圈”,来阻挡中国对侵略的抵抗。为此国民参政会组织了亲善访缅团,由蒋梦麟带领,母亲是八位团员之一。在英属缅甸的首都仰光和其他城市作九天访问时,母亲代表中国妇女对当地团体作过三次英语演说。最正式的一次讲题是“中国民主体制下的女权”,介绍了中国妇女地位的演变,以及近年来她们的努力和成就。临行前她又在无线电台向缅甸人民广播,特别强调抗日战争中,中国妇女的牺牲也是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在亚洲奴化女性的阴谋。母亲从缅甸回家时,给我和妹妹带了两个皮球。这是当时难得的玩具,令我们兴奋了很久。

明天请看:抗日胜利后我们全家回到南京,母亲除了修整残破的家园外,仍然继续参政会和女青年处的工作。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