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应机参加革命,离开家门10个年头了。
覃应机的美丽家乡—
在这10年间,他参加百色起义,紧接着参加红军,并随军远征到江西,后又从江西打到陕北。在长征路过黔桂边境时,他曾经打听到家乡的一些消息。也仅仅是听到消息而已,家乡的人一个也没见到。之后,就连一点消息也听不到了。一次与战友闲谈中,覃应机乡情突发,心潮澎湃。他心驰神和地对战友说:“我好想家哟。好想念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哟!”而对于他家中的人来说,覃应机离家时才14岁,走后杳无音讯,如果他还活着的话,现在应该是24岁了,家中父母兄弟姐妹也是很想念他的。闲谈后覃应机立就刻动笔给家乡写信。可是,信怎么写呢? 因为当时国内政治形势紧张,万一信被别人拆看,必会连累家人。覃应机想到:“话不要讲那么明,讲半明半暗就叫以了。”于是他于信中写到:我们还在原来的地方,做原来的事,事情做得还算好,家人不必挂念。“还在原来地方”,是指在红军队伍里;“还做原来的事”,是指仍在干革命;“事情做得还算好”,是指革命取得了一些胜利。信写好附上照片后,他寄回家里。解放后,当覃应机第一次回家探亲,家里人见他是解放军公安厅长,喜出望外,因为以前看到那张照片,还以为他在外头读勤工俭学呢!家人说到这里,大家都笑了起来。覃应机的父亲对那封信理解却与众不同,他早猜出覃应机参加红军干革命去了。他把那封信取出来给儿子看,他对信上的“暗语”所作的分析注解跟覃应机的想法一模一样。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多么透彻啊!
当厨师
介绍覃应机当年激战鹰阳关时的纪念碑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是在战争硝烟尚未散尽时筹建的。讲起广西公安厅始建的情况,老红军战士、原自治区主席、公安厅首任厅长覃应机的夫人韩炜,脸上浮现出微微激动的表情。已经87岁高龄的韩老告诉记者,在开国大典过后不久,时任河北省委社会部长、公安厅长、省政府委员、党组成员的覃应机同志,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任命为广西省委社会部长、公安厅长。覃应机同志接到任命后,为了加强和加快广西公安厅的建设,向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副部长扬奇清请求配备一些有公安工作经验的干部一道南下广西。经组织批准,在河北公安厅中选调,当时河北省委和公安厅给予极大支持,很快在河北公安厅的干部中选配了一个得力的广西省公安厅成员班子,包括覃应机在内共有29人。被选中的大部分是家在北方的同志,有的刚刚结婚,有的小孩才出生不久,但是他们没有讲一点条件,纷纷表示,一切听从党的安排。在他们当中,有红军时期的干部,也有河北公安厅的骨干,如今,不少人已经长眠在广西的土地上了,让我们在这里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岳欣、芦秀生、毛真、韩炜、卢毅、鲁源、管世新、江景河、张康、谢造华、任志文、王顺志、刘莲芝、张弧强、赵若岱、陈淑芬、杨建良、李维萍、甄杰、黎英、王秀勤、赵树春、钟金峰、张继周、秦凤英、赵同、夏乃秀、刘逢生。从北京南下广西途中,王秀勤回忆说,记得从桂林到南宁途中,当时一下找不到炊事员,覃应机就说,没有问题,我来当厨师。结果在一路10天行程中,覃应机为大家煮出可口的饭菜来,使同志们深受感动。覃应机同志的女儿覃乐娜同样深情地回忆说:父亲有一手烹调好手艺,而且乐于为大家和家人服务,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父亲时常会为我们煮一餐可口的饭菜。实际上,覃应机对同志们的关心,远不止于煮一餐饭菜。公安厅原副厅长、毕业于华北革命大学和参与公安厅始建工作的马禾同志告诉记者,在南下途中,每在一处停留,覃应机都会来看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