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应机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20310
本馆由[ 1fnyw ]创建于2010年01月27日

覃应机娄山关上逞英豪

发布时间:2012-02-02 00:38:14      发布人: jackson

  1935年2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二渡赤水,再次向遵义进军,三军团奉命攻取娄山关。
  

韦杰、覃应机率部攻占的娄山关(新貌

军团长彭德怀决定红十三团为前卫,该团团长彭雪枫令侦察连当尖兵。娄山关位于大娄山脉主峰,扼川黔公路咽喉,重峦叠嶂,素称天险。为秘密接敌,侦察连连长韦杰和指导员覃应机令战士们换上国民党军服装,穿密林,走山路向娄山关疾进。途中,抓获了黔军王家烈部的参谋,缴获了敌方军事部署图,上交上级。彭雪枫弄清了敌人的底细,即令侦察连从公路正面攻关,团主力从东侧上山,围歼敌军。面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韦杰、覃应机机智应对,预先派出三名老侦察员乘夜幕掩护,摸到关上敌军阵地前沿,潜伏下来。下半夜,全连悄悄地沿九曲回肠的公路靠近。拂晓进攻开始,潜伏关前的三位老兵甩出的手榴弹像连珠炮在关口爆炸,敌军一片慌乱。韦杰挥起手枪,带领全连战士一跃而上,抢占了关口。接着,彭雪枫率团主力从东侧冲了上来,全团合力抗击,打退敌后续部队的一次次反扑,牢牢地控制了娄山关。在向遵义追击途中,侦察连与彭德怀相遇,彭总伸出拇指对韦杰和覃应机称赞道:你们两位“广西佬”干得好哇!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红军主力部队从战略需要出发,放弃了对会理之敌的围攻,
  

覃应机率部飞夺沪定桥

迅速挺进天险大渡河。大渡河是条水势汹涌的大河,两岸石壁陡峭,河床极深。湍急的河水就像发狂的巨龙,奔腾咆哮,响声如雷。这样的急流不可能泅渡,也不能行船,唯的办法就是过桥。而河上只有一座桥,叫“泸定桥”。这是红军必经之处,生死就在这关口了。比较流行又广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泸定桥为红一军团的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所属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夺取的。其实不然,泸定桥是红三军团的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李干辉)所属侦察连指导员覃应机带领12名勇士夺取的。据覃应机在1991年出版的回忆录《硝烟岁月》中所言,泸定桥是他们红十三团侦察连拿下来的,不是杨成武的红四团夺取的。下面是他书中摘录的一段文字:……见到彭雪枫团长,他说上游有一座泸定桥,只有敌人的一些地方部队把守,我们决定从那里过河,他令我连务必在下半夜赶到泸定桥附近待命。我和韦杰即带上部队急行军,向泸定桥方向前进。天已经黑了,又下着雨,道路难走,部队又有些疲劳,我们便点着火把走。下半夜,我们按时赶到了泸定桥桥头附近的天主教堂。桥头已被我兄弟部队占领,彭雪枫团长骑马先到了天主教堂。我们一到,彭团长便亲自向我们交代任务,要我连组织突击队,天亮以前突过泸定铁索桥,占领对岸右侧的高地。我们从手枪排里挑选出11名侦察员,加上我共12人,组成了突击队。这11个人中,有一个同志叫蔡树礼,是湖南人;另外10人都是广西人,他们是韦尤、韦日由、黄先木、覃日用、黄仪、黄雨等,另外3位同志的姓名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当时我们每人除了手枪之外,各人尽量多带上手榴弹,有5个侦察员还各带一支步枪。佩戴整齐
  

韦杰与黄新发、覃应机、徐齐文

后,我即带队来到桥头的冲锋出发地。韦杰则带领连队,准备好就地筹集的竹筏、麻绳和从教堂里临时拆下来的板凳、桌椅板、床板、门板等材料,待命行动。拂晓的时候,部队开始总攻击。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我们12个人飞奔上桥头,冲向桥面。桥上被烧的木板还在燃着火焰,铁索在摇晃,几乎要把人甩下桥去。我大喊一声:“同步前进!”以减弱桥身摇晃。然后我们一阵风地向前冲,灼热的火焰闪开了一条火路。我们冒着弹雨,迅速接近对岸桥头,向敌人扔了几颗无柄手榴弹,并穿过燃烧的桥头,追赶逃跑的敌人。敌人向泸定城方向跑远了。我们留下3个同志牵制敌人,我和其余同志立即登上桥头右侧的高地,占领了制高点,掩护部队过桥。我们12个人,胜利完成了任务。我们之中有6个同志被不同程度地烧伤了。我们挑选来的突击队员,都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和考验的老侦察兵,有高度的阶级觉悟,他们都是在山区里长大的农民子弟,还在家里劳动的时候,赤脚爬山攀崖、过沟越涧,走吊桥独木桥,都已经不在话下,所以能够胜利地突过泸定铁索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