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霞艺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07127290
本馆由[ 旭日东升 ]创建于2011年03月13日

生生不息,扎根黑土绽芳香 黑山二人转期待明天

发布时间:2011-03-15 12:30:34      发布人: 旭日东升
“啥叫‘’月牙五更‘’,啥叫‘’拉场戏‘’,孩子们刚来时一无所知,离开时成为合格的艺人,我心里感到自己很年轻,因为年轻的学生们把这门艺术传了出去!”

  采访结束时,李秀媛告诉记者,3月1日,省里将在锦州举办“农展会”,有关部门已经通知她,届时她的两名弟子将到锦州献艺。

  刻不容缓,原汁原味需要“记忆”

  黑山二人转怎么会成为需要抢救的文化遗产?毕竟这种艺术如今还在大红大紫。

  黑山县文化馆的汪丽丽没有直接回答记者,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2005年5月,省内某电视台录制有关二人转的节目。制作人员走后不到10天,采访对象中有两位老艺人就去世了。他们提供的资料成为永恒的记忆。

  “和其它任何一项列入国家首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黑山二人转的抢救工作同样刻不容缓!”汪丽丽说。

  “目前,受演出市场和演出环境影响,一些学员不等学到真本事就急于出去混饭吃,使人才培养中途夭折。他们对老唱腔不熟悉,未能学到黑山二人转的精髓部分!”韩文华举例说,黑山二人转的曲目十分丰富,传统曲目就有三百多个。其中较为流传的是百个左右,艺人普遍会唱的有五、六十个。过去有“四梁四柱”(二人转的大戏)之说,“四梁四柱”全会的才能算上艺人,会不全的只能算半拉艺人。

  与此同时,由于老艺人相继谢世,原来特色鲜明的黑山传统二人转形态已成了文字上的记载的东西,黑山二人转以板头取胜、干板夺字、干脆利落的唱腔已不多见,一些老艺人的绝活:如顶灯、彩棒、小辫功等都随老艺人逝去而消失。原生态的二人转演唱形式只能在资料中略见一斑,精通此业的艺人或老或逝,尚能登台献艺者极其鲜见,原生态二人转的九腔十八调已变得面目全非,且有日益萎缩消尽的态势,面临着濒于消亡的境地。

  “现在还有的艺人病危在床,一位活着的老艺人就相当于一个小型档案馆。一旦他们离去,肚子里的东西也随之消失,这将成为永远的遗憾!”韩文华说。

  李秀媛担心,现在一些二人转演出存在庸俗化现象,影响这门艺术的形象。

  韩文华认为,现在的保护主要是保护原生态的二人转,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真实记录原汁原味的二人转,将它们系统化地留在人类的记忆库中,“这是一种动态的持续性的保护”。

  目前,黑山二人转的保护已经提上日程并且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2005年6月被辽宁省文化厅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后,黑山二人转文化保护工作者们正致力于二人转史、志、论的发掘整理;二人转剧目和剧本创作及表演;建立文字资料及音像资料档案;建立西派二人转培训基地和西派二人转研究机构等。

  他们希望,抓住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内全面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在充分利用原有保护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整理本地区内各种有关黑山二人转的资料,一方面组织、培养本地人才进行传承发展,一方面邀集全国和境外、国外热心此课题的专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尽快让其蕴含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昭扬于世。

  “我们不能作黑山二人转这笔财富的守护者和消耗者,而要作这笔财富的继承者和积累者、创造者。”韩文华说。

( 辽宁日报 侯永锋)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