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2418222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6月18日

尤其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发布时间:2010-06-18 16:59:2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近半个世纪来,尤其伟植根于祖国大地,教书育人,研究治虫,乐此不疲。

    他积极提倡“学习自然,不要死读书。”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因此常有新的发现。如1930年12月16日下午,在广东中山大学农场散步时,偶见一合欢木上有螱巢,破开一看,发现了多年寻找未见的足丝蚁。后经进一步研究鉴定出2个新种(国内新纪录)。

    他工作起来总是全神贯注、废寝忘食,有时甚至把自身置之度外。到野外工作,他能一蹲数小时,不吃不喝,其专注如此。1953年夏天,他带领科研人员在海南老胶园调查,白天与年轻人一道,跋山涉水数十里采集标本。晚上回到驻地,为了让年轻人多休息,自己点上蜡烛,在帐篷里整理资料和标本,直至深夜,天亮后依旧出发。那年8月14日,强台风猛烈袭击驻地,他叫大家先离开胶林,避进试验站唯一的砖木结构的炮楼,自己则忙着收拾资料和标本,最后撤出。待风过雨停,胶林已面目全非,胶树枝断干倒,帐篷歪斜,被褥也被淋湿,但他庆幸的是标本、资料完好无损。

    尤其伟历来认为“文理相通”,不论学工学农,都应做到文理兼优。工作之余,他对文物字画颇有研究,爱好集邮,善金石雕刻,尤精于刻砚。他刻的砚台构思奇巧,多以昆虫入画,技艺精湛,风格高雅,闻名于国内。这些方面的造诣,对他的教学和研究大有裨益。他所绘的昆虫形态和解剖图,一丝不苟,准确逼真,看过的人都赞叹不已。

    最有特色的还是他的教学,用学生的话说,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他备课极为认真,务求内容丰富,融汇贯通。因此在讲授过程中能广征博引,深入浅出,简洁生动,引人入胜。上课时,他常常是仅带几支彩色粉笔,边讲边在黑板上勾画昆虫图,寥寥数笔,一只昆虫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黑板上。他把直观的形象与通俗的讲解、清晰的板书结合起来,效果往往比使用挂图和幻灯更好。课上,他还经常提问,布置习题和测验。课外,则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调查、采集,开展学术活动。这些方法启发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也是他能培养出这么多优秀学生的重要原因。他把教书与育人统一得很好,例如在南通学院任教时,有一次低年级的顽皮学生将一只麻雀用草帽盖在讲台上。待他掀开帽子,麻雀呼地飞了出来,引得哄堂大笑。大家原以为他会严厉批评,没料到他叫学生捉住麻雀,拿出解剖刀,上起了解剖课,还感谢学生提供了活体材料。

    尤其伟为人谦和热情,对师长非常尊敬,对同事和学生关怀备至。1931年发表《中国昆虫分类检查表》时,他写下“饮水思源一一献给张巨伯、胡经甫、张景欧老师。”在历次填写履历表时,他都将影响自己成长的这些老师列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他曾说过:“能助人,宜助人,择善而助,乃真助人也!”在课堂上、在研究时,他对学生和助手十分严格;在平时,则像一位兄长,和蔼可亲。他多次将尚未发表的手稿借给学生参阅摘抄,从不保守;对家境贫寒的学生则慷慨解囊相助,使他们不致辍学,自己宁可省吃俭用。学生们有什么事都愿找他倾诉,因此他家中经常是“高朋满坐”。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在海南兴隆蹲点,每天还要参加劳动,体力消耗大,吃不饱,又买不到香烟。家中设法寄去一些食品和香烟,他都分给了助手和技工。后来因为病倒了,家人才从其他同志那里得知这些情况。

    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正义感强。1948年底,他获悉当局通缉的2名进步学生尚未离校,便冒着危险通知他们,事后又为他们找工作而奔波。在“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他的研究课题,说是资产阶级“三脱离”的一套。他虽身处逆境,但始终没有为“过关”而放弃原则。1968年9月15日,他在生前最后一份“思想汇报”中,还是以昆虫学事业为重,对等翅目区系划分和分类研究作了全面回顾和肯定,体现了一位爱国的科学家实事求是和大无畏的精神。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