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瑛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3162586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1月19日

招收学生

发布时间:2010-11-19 16:43:4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921年应聘为昆剧传习所教师,负责招收学生,开班后开拍第一张桌台,主教小生,兼授其它行当。由于他年龄大,辈分高,戏路宽,能戏多,被人尊称为“大先生”,深受该所师生们尊敬。当时,传瑛改学小生后,文化老师傅子衡老先生也十分高兴,见他嗓子不行,特自己花钱买了“铁笛丸”(按:这种药丸较贵,当时要九枚铜元一粒),天天在小炉子上煎了给他吃了一个冬天,嗓音才有所好转。1925年11月26日起,传习所组织全体学生赴沪“帮演”(即实习性公演)阶段,沈月泉等老师亦随往上海,不辞辛劳地继续为学生们授戏。起初学员们在笑舞台、徐园交叉演出;继而进入“新世界”游乐场日夜公演,学员们在紧张演出之余,利用上午向老师学戏,以丰富上演剧目,适应日、夜演出需要。这时,老师们的授戏方法,已从原上大课为主改为面对面个别教授。当时,小生中最出挑的顾传,学戏极为用功,经常清晨提前起身,主动请沈月泉老师教戏。周传瑛因年龄小,体质差,常常因演戏累得第二天早晨爬不起身,而沈月泉对这位后来接纳的学生,亦非常爱护、关心,总要将他从睡梦中唤醒后才一起说戏、教戏。由于这时他们已有了一定的舞台演出基础,有些唱做很重的小生本工戏,月泉老师也乐于传授了。如:《牡丹亭·拾画、叫画》、《红梨记·亭会、三错》、《长生殿·迎像、哭像》、《彩楼记·拾柴、泼粥》、《金不换·守岁、侍酒》、《惊鸿记·吟诗、脱靴》等,即是在这一时期学到手的。此外,传理还向苏、沪名曲家贝晋眉、徐凌云学了《茶叙》与《梳妆》、《掷戟》等戏,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艺术上不断提高,受到行家与观众的青睐。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