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瑛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23162586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11月19日

个人贡献

发布时间:2010-11-19 16:43:05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937年下半年,传瑛随班在上海福安公司游乐场演出时,“八一三”战火烧毁了仙霓社的全副衣箱,使该社被迫辍演,处于“名存实亡”地境地。翌年9月,他与部分师兄弟又重新集合,租借了行头,断断续续地演出于上海东方第一书场、仙乐大戏院等处,终因门庭冷落、观众稀少,难以维持,于1942年 2月正式宣告散班。在此前后,传联一度充当曲师,手挟笛子,上门或至曲社为曲友们“拍曲”、“踏戏”,以维持生计。1943年经师兄王传湘引荐,搭入朱国梁创建的国风苏剧团。翌年起,跟随这个连自己在内仅有七名演员、一个“独脚场面”(指全班只有一名乐师,要同时操作五件乐器)、几件破旧行头的穷戏班(人称“叫化班”、“讨饭班”),浪迹江湖,辗转演出于苏南、浙北一带的农村、集镇,拖儿带女,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因该团人手太少,周传瑛除主演小生外,还兼演老生或其他角色;并承担编戏、排戏,经常深夜伏身坐在全团仅有的那只装破旧行头的小木箱旁,点燃蜡烛头,执笔将昆曲老本改成较通俗易懂的苏、昆混唱的脚本,或编写出新戏大纲,第二天讲戏,安排演员上台。他与师兄王传泄以及朱国梁、龚祥甫、张艳云、张风云、张润(原名张风霞)等原苏滩名艺人的长期合作过程中,互教互学,取长补短,使彼此成为既能唱苏剧又能唱昆曲的全才。从而使“国风苏剧团”逐渐成为一个以演出苏剧为主,也兼演或夹唱少量昆曲的民间小剧团。例如:他们演出苏剧整本戏时,往往夹几折昆,或在同一折戏里,夹几段昆;演折子戏专场时,一般为两折昆,两折苏。以致在硕果仅存的昆班——仙霓社散班多年后,姑苏正宗南昆一脉,仍能依附于苏剧,存话于江南戏曲舞台而薪传不息,传柬为此呕心沥血,贡献颇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