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台湾文学作家“洪醒夫”
成长经历
民国卅年出生于彰化二林的小村镇,生长在七个弟弟,三个妹妹,他生长在这样的大家庭中,一切都得靠自己。而他从小就怕下田去刈草、放牛,转而喜欢念书,因此把书读得不错。
洪醒夫虽在贫困的家庭中,仍然力争上游,考上了台中一中初中部(今居仁国中),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台中师专,这也是他步上写作之路的起点。
名字缘由
怪异的名字总是特别引人注意,於是洪醒夫向大家解释:「妈从就是跟从妈妈,做个乖囝仔。」他的同学刘伯显回忆起那段日子说:「洪醒夫是我们班的一号。他原本叫洪妈从,入学第一天,当导师点名叫出这个怪名时,全班哑然失笑,之後五年,他一直用这个名字,但私底下我们都叫他『洪毛』。到现在,同学仍以洪毛称。人家师专读五年,他读六年。第六年,他常溜出去在市内的小学当代课教员,听碧云(洪醒夫的妻子)说:很多小朋友都叫他「毛毛虫」,也许这是他改名的原因。不过取名「醒夫」,对自己的一分期许,一分使命感,可能也是改名的动力吧!」(《文学之外的洪醒夫》)
废物成才
在专一(民国五十六年)寒假,一天家人全都下田了,只剩他一个人,心里不禁无端地懊恼生气起来。他发现自己虽然念了几年书,现在竟然四体不动、五谷不分,甚至无法下田,活像个废物,这都是「恶补」让他成为一只农村的「饲料鸡」,於是取出了纸笔想要发洩一下心中的闷气,原本是计画写五、六千宇,但一下笔竟然写了两万五千字才结束。这就是他的第一篇小说-《逆流》,在《台湾日报》副刊发表,连载了一星期,每十字得稿费三十元。事後他曾幽默的说:在「利诱」和「兴趣」的培养下,从此「下海」。
民国六十一年,洪醒夫自师专毕业,派任至台中县新社乡大南国小任教。小说作品只有《跛脚天助和他的年》获第四届「吴浊流文学奖」佳作。民国六十二年,《金树坐在灶坑前》入选《书评书目》的年度短篇小说选中,他在小说创作领域的耕耘,可说获得了初步的肯定。
民国七十一年七月三十一日清晨,安迪台风正登陆台湾中部。风雨交加之际,一辆由台中开往丰原方向的计程车,以一百四十公里的时速飞撞上电线杆翻覆,当时车内的三个人都飞了出来,司机丝毫末受伤,洪醒夫的好友利锦祥仅皮肉受伤,洪醒夫却是肺出血,肾、肠都有破裂的现象,虽然被送至医院急救,但至十一时一刻,这位正值壮年的田庄作家还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