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04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16日

同行不是"敌国" 秦牧与几位画坛大师的情谊

发布时间:2010-10-08 15:28:0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同行不是

李可染恳求秦牧为其画集作序

秦牧与李可染本不相识,但李老却十分仰慕这位文化巨匠,很想请秦牧为他的画集作序。于是,几经辗转,通过当时广东省宣传部门的领导请来了秦牧。1979年底,秦老准备为李老的山水画集作序时,来到了北京李可染的画室。李老十分高兴,把自己的一件件精心之作逐一挂到壁上。李老笔下的千岩万壑、层峦叠嶂,云海变幻之奇、瀑布飞流之美,将秦老深深吸引。画中雄浑秀逸、博大深邃的风格,令秦老赞叹不已。

秦牧认真阅读了《李可染画论》,觉得奇特而又有趣。

从李可染“以彼之长,补己之短”之论中,秦牧有以下的感言: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同行不是“敌国”,隔行并非“隔山”,同行人的长处,值得我们赞美和学习,而隔行人物的优点,同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秦牧还认为,李可染的画论与齐白石的画论有许多神似之处。

为了写好李可染画集的序言,秦牧作了多方面的了解和观察,李可染那成百的印章引起了他的注意。印章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章里的一句警语,一则格言,往往是书画家艺术思想和生活信念的体现。秦牧从中发现这样的字眼:“为祖国山河立传”、“峰高无坦途”、“陈言务去”、“白发学童”、“七十始知己无知”、“师牛堂”等等,反映了画家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

了解了李老的人品和学识后,秦老欣然命笔,上个世纪80年代,秦牧为李可染的作品写过两次序:一是《李可染山水画集》序言;二是《李可染画语寻味录》。

关山月是秦牧衷心敬重的友人之一

秦牧与关山月的相识,缘于大家在广东工作,文学艺术界经常一起开会学习,参加各种活动。秦牧夫人紫风印象较深的是八十年代,他们还一起多次到广州北郊参加“桃花年会”,吟诗作画之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来,秦老和关老又因病先后入住同一间医院,便有了更多接触了解的机会。

紫风说,秦牧特别欣赏关山月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评价他是以一种崇高的风格来对待物质生活的。有一次秦牧与关山月在北京逛画店,画店老板提出优厚的条件,邀请他拿出一批画作投放市场,说是换成著名古画或是付给大量酬金都可以,哪知关老淡然一笑,婉词谢绝了。

而这位老画家却十分富有同情之心,在听到善良的人的不幸遭遇时,常看到他眸子里闪着泪光。各方面的人物和他接触,都会感到他是诚恳待人、和蔼可亲。许多年来,他只接受国家收藏他的名画的合理报酬,而海外商人在展览会上以重金购取他的画作时,他总是一转手就立即把数以万计的款项捐赠给社会福利机构。从不在私下做过一宗交易。因此,关老尽管声誉卓著,却依然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秦牧认为:“风格就是人本身。”这句话在关山月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各方面的人物和他接触,都会感到他是诚恳待人、平易可亲的。

正是怀着这种对关老的敬佩之情,秦牧在百忙之中,曾经两次为关山月的画集作序,一次是1982年秋、冬之间,日本邀请关山月前往访问,他专为将要在那里举行的关山月画展和日本版的《关山月画集》而作;另一次是1992年7月,也就是秦老去世前的三个月。为关山月的得意之作、几幅长卷的汇编《山河颂》画集作序。

据紫风回忆,关老请秦老为他的画集作序时,特别交代,要将他去甘肃敦煌临摹大批壁画精品时,得到夫人李秋璜的支持,还陪同前往,在生活和工作上都给予很大帮助这件事写进去,以表示在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中,也有妻子的付出,是夫妻俩共同劳动的成果。秦牧不敢怠慢,在序言中将这件事写得清清楚楚。

一篇来不及完稿的赖少其书序

听说我想采访秦牧与赖少其之间的友情,赖老当年的学生,广东画院党组书记、副院长洪楚平立即给我提供了秦牧当年给赖少其一本大型画集所作的序言《艺术高峰的辛勤攀登》,这是秦老的手笔,但遗憾的是,此乃一篇还没最后完稿的序,何故?

其实,两老交往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秦老对赖老的印象颇深。为何对赖少其如此印象深刻?秦牧说:“这倒不是因为赖少其是鲁迅先生当年奖掖过的几位青年版画家之一;而是因为抗战时期我读过一本题为《上饶集中营》(冯雪峰编著)的书。”

原来,书中描述到皖南事变之后,被拘禁于江西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文艺战士,一部分人士被迫到一个晚会演出抗战话剧时,(蒋家朝廷有时是会用这一套来缓和气氛和点缀升平的),居然有人趁着准备演出的机会,在外衣底下偷偷穿着老百姓的服装,外面罩上别的衣服趁机逃亡,而且获得成功。秦牧说:“这个极富戏剧性的历史情节,使我深为震动,逃亡的革命者当中,有一个就是赖少其,这事给我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1986年,年逾古稀的赖少其重回岭南,定居广州。1988年,住在华侨新村的赖少其主动来探望秦牧,由于两家住得很近,从此便经常有了来往。后来,赖老准备出版一本大型画集。这本墨宝集锦需要有一篇分量厚重的序言。于是赖老寄希望于秦老。那是1992年夏季的一天,赖少其夫妇在环市中路的国泰宾馆与秦老夫妇聚会,席间,两老相谈甚欢。赖老提供了许多自己山水画的复印件和有关资料,供秦老在写序时参考。秦老谦虚地说,自己对艺术不是很熟悉,就当是写自己的感想吧。

 

1992年秋,赖老夫妇要去法国,临走之时,赖老与夫人曾菲请秦老夫妇在花园酒店吃饭,席间,秦牧主动谈及这篇序,赖老夫妇说不用急,慢慢写好了。哪知,10月14日,秦牧突然撒手尘寰。赖少其夫妇从法国归来后,立即去秦牧家看望悲痛欲绝的吴紫风,请她节哀顺变。紫风取出秦牧这篇还来不及完稿的序言(标题为《艺术高峰的辛勤攀登》)交给了他们。赖少其夫妇想请紫风继续完成,但紫风说自己不懂画论,且心中仍万分悲痛,未能胜任。

如果要考证秦牧与赖少其之间的友谊如何,这篇来不及完稿的序,无疑是十分珍贵的资料了。(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