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为楷模的兄长风范---追忆长兄周义元烈士
周元昌
我与长兄周义元烈士整整相差十岁,却是家中七个兄弟姐妹中关系最为要好的一对弟兄。
长兄虽然已经牺牲三十一年,然而,他的音容笑貌,生前对我的百般呵护,至今犹在眼前。
当了“逃兵”的大哥
1972年春天,在大哥的一再要求下,九岁的我跟随他去了一个当时对我来说十分遥远的地方---离家百余公里路程的洱源县乔后镇大姐的婆家。
说来好笑,大哥经人介绍要到离大姐家约四、五公里远的一户人家做“倒插门”女婿,这次去算是“见习”。其实,也是为了离大姐近一些,兄妹之间便于互相照顾。
我被安排在大姐所在村里的小学读书,大哥就在女方家里熟悉生产生活环境,帮着做些农活,也是为着要和女方培养一点感情,毕竟双方之前从未谋面。
按理,我就该呆在大姐家里,好好读书便是。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心里总是挂念大哥。每天下午一放学,我就偷偷走路去找大哥,见到他,我的心里才会踏实。为此,我没少挨大姐的骂。回想起来,觉得十分奇怪,从学校到大哥所在的村子,先是沿着县乡公路走三公里多,接着要经过一段山路,爬坡下坎,路深林密,路旁还有很多坟墓,当时似乎不曾有过害怕。许是想见大哥心切,忘了周围环境。
大哥去的这户董姓人家全是清一色的女性:一个母亲外加四个女儿。说来怪我,我在董家有两件事情让大哥似乎一直抬不起头。一则,我有尿床的毛病,好几次把人家羊毛毡子尿湿了,女方家的老娘就会骂个不停,既骂我又骂大哥,闹的很不愉快。二则,有一次,出于好奇,调皮的我把她家水井里养的小鱼用针刺死了好几条。这下可是了得,那个老娘看着飘在水面上的死鱼,整整骂了半天,说是绝不允许我再跨进她的家门一步。每每这种时候,大哥并未责怪我,只是一个劲的忙着赔不是。现在想来,真是难为他了。
许是为了不再让我受气,加之大哥与女方似乎也未建立什么感情,几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大哥将我拉到一边,悄悄的地说:我们要离开这个地方。听大哥这么一说,年少无知的我没有其他想法,心里只是一个劲的高兴,毕竟我也不愿意呆在那种天天看人白眼、挨骂受气的地方。当晚,我们趁着夜色,偷偷溜出董家,一路急行军赶到大姐夫上班的乔后盐矿住了下来。
第二天,天还未亮,我们就启程朝着家乡方向走去。一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到中午,肚子饿的我双腿打颤。我们进了剑川县弥沙乡的国营饭店,用随身带的大米换了两碗米饭,买了一份豆腐豆芽菜,填饱肚子,继续赶路。黄昏时候,我们到了剑川县马登镇,看看天色已晚,我们只好住了下来。
次日一早,我们匆匆上路,一直朝着北面走去。中途有幸搭乘了一段汽车,天黑时分,我们终于回到离开三个多月的家里。
弃医从戎的大哥
回到家乡不久,大哥参加了乡里举办的赤脚医生培训班,随后便充当起乡村医生来。
后来,乡里要建水电站,从各村抽了上千人的青壮劳力参加会战,大哥和二姐一起去了工地,大哥依然从事医务工作,整天奔波在热火朝天的电站建设工地,做着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我们弟兄见面的机会也就逐渐少了起来。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1975年元月的一天,大哥来到大队小学,告诉我和二哥,他要去当兵,并且已经通过体检,过几天就要出发。其实,后来我才知道,大哥害怕爸爸妈妈反对,事前根本就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因为大哥在工作岗位上勤奋踏实,表现突出,很有可能马上就要转成国家工作人员,这种时候选择离开,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大哥就这样离开家乡投入军营,追逐他的梦想去了。好在部队就在剑川县城,离家也就一百多公里。可是,作为一名军人,大哥很难有机会回家。记得1977年,有一次,大哥陪同连队的司务长回到家乡拉运紧缺物资,专门来到中学看望二哥和我。我们陪同大哥回到家里看望父母,大哥带了一把手枪,为我们做示范在村里的一棵柳树上放了一枪。前两年我回老家时特意去看了一下,那个留在树干上的弹痕至今仍在,勾起我对大哥的无限怀念。
1978年8月,同时初中毕业的我和二哥双双考取中专,这在家乡是件少有的喜事。大哥十分高兴,专门请了探亲假,回到乡里陪同我们参加体检。记得当时我有一个身体上的小毛病,其实不碍大事,大哥担心会有麻烦,专门找了之前认识的乡医院的医生说情,没有在体检表上做记录,可见真是用心良苦。
从当时我和大哥断断续续的书信联系中得知,大哥在部队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军事技术,表现十分突出,多次受到部队嘉奖和表扬。1977年“八.一”建军节,还被选作陆军十一军代表,参加昆明军区军事体育运动会,取得机枪射击第四名、越野赛跑第六名的好成绩,受到军区嘉奖。
1978年9月,我和二哥要到州府读书,正好经过部队驻地(大哥所在连队已从剑川移防大理下关),于是,我们弟兄三人在下关天井山见了一面。大哥一再叮嘱我们,一定要互相照顾,好好念书,学好知识,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还带我们弟兄两人到他未来的丈人家里认了门(离部队驻地不远的云南省林业运输第四车队)。
谁曾料想,这一次见面竟然成了我和大哥的最后一别,而他那远在中甸林区工作的未婚妻想必同样承受了失去心爱之人的巨大痛苦,尽管我始终没有和她联系,但在心里,一直都在默默祝福未能成为大嫂的刘露霞大姐一生平安、健康幸福。
军人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遗憾的是,已在谈婚论嫁的大哥,由于爆发中越边境战争,作为战斗骨干虽已批准复员却请缨奔赴沙场,一去未能复返,最终没能成为新郎!
为国捐躯的大哥
1978年年底,听说部队就要打仗,我连忙写信给大哥,可惜始终没有回音。事实上,当我的信寄达部队驻地的时候,部队已经开拔到了边关,怎么可能收到我的信呢?
1979年的春节,是我记忆当中最寂聊最乏味的一次春节,因为一直没有大哥的消息,全家老小急的直跳,可惜没有任何办法。
到了5月的一天,家里来信说,部队和地方政府已于4月末在家乡为大哥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我才知道大哥在这场被称之为“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战斗中光荣牺牲,被追记一等功、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忠骨安葬在中越边境金平烈士陵园。
放假回到家里,我看到了部队送回来的大哥遗物以及立功奖章、烈士证明书等材料。看着照片里的大哥,想起我们弟兄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欢乐时光,想起他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想起今生今世再也不能相见,我哭了许久许久!
2010年3月中旬,我们一家陪同来自湖北宜昌的妻子家人再次前往金平祭奠大哥亡灵,在烈士陵园管理所谢迎春所长的帮助下,我与大哥当年的连长陈忠义、指导员邓泽富取得了联系,听他们讲述了大哥在战斗中的英雄壮举。
去年2月21日,也就是大哥牺牲三十周年当天,大哥生前连队连长和指导员曾经率领当年的71名战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金平祭奠大哥和同日牺牲的几位英雄。他们告诉我,大哥一直出类拔萃,非常优秀,是连队不可多得的优秀战士,本想在战前提拔他担任排长,又怕提干以后会被上级抽到新兵连队带兵,为了留住大哥这种智勇双全的战斗骨干,连队党支部只有忍痛作罢,打算战事一完马上提拔,不曾料想,大哥却在战场上壮烈牺牲,没有能够等到穿上“四个兜”的军装。
堪为楷模的大哥
大哥身材魁梧,一米八六的个头,长相英俊,待人诚恳,接物热情,人缘很好,是个有抱负有追求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无论是留在部队还是回到地方,相信他都会干出一番事业来。
生前,大哥一直都在教育我要自强不息,勤奋努力,要做有理想有作为之人,要为社会有所贡献。
时光如流,三十余年转瞬即逝。然而,大哥高大的形象、堪为楷模的兄长风范却永远活在我的心里,鼓励和鞭策我前行!
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思念大哥的心情与日俱增。遥祝大哥在天之灵没有痛苦、没有悲伤,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因为有亲人、战友的牵挂和陪伴,相信大哥永远不会孤独、不会寂寞!
2010年清明节前夕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