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一等功臣周义元烈士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07307292
本馆由[ 水电之星 ]创建于2014年07月28日

请不要遗忘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发布时间:2014-07-31 08:52:47      发布人: 水电之星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先后为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维和警察举行隆重追悼会,授予他们“和平卫士”荣誉称号,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看了电视台的几场现场直播,我的心里却是一阵酸楚!

追悼会的级别和场地非同一般,九个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参加,省委、人大、政协领导以及驻军首长也都全部到齐,此等规格其实就是国葬。为几个普普通通的维和警察举行国葬在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先例!

看到如此场景,我不禁想起那些埋在云南、广西边境线上14个专为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和“两山”轮战中牺牲烈士建立的烈士陵园里的英烈们,我的感受非同一般,因为我的长兄周义元烈士就是其中的一员。好在我曾两次前去金平烈士陵园为其祭扫陵墓、寄托哀思。可悲可叹的是,有的烈士亲属至今都没有前去为其牺牲的亲人点香扫墓。

麻栗坡烈土陵园是所有越战烈士陵园中建立最早也是最为著名的烈士陵园。据了解,在这里埋葬着937名解放军战士,有将近300名烈士的亲属至今没有来上过香。据不完全统计,这场战争一共牺牲了两万余名新中国的优秀儿女,他们中又有多少亲属没有来上过香,官方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字,但我相信为数一定不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谁能告诉我!?

烈士赵占英的家乡就在昆明附近的嵩明县,离麻栗坡烈士陵园仅有300多公里路程,老母亲因为没有路费,儿子牺牲二十年后才在幸存战友的资助下来到儿子的墓前烧香。老母亲的泪水其实早在过去二十年中就已流尽,但第一次面对儿子的墓碑,老人的眼眶里依然滚出了混沌、悲伤的液体,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老母亲声嘶力竭的呼唤撕碎了我们的心灵。赵占英烈士战友为此深情的写就诗歌《妈妈,儿子等了你二十年》,被网友制成多个版本视频作品,广为流传,感人至深。

《中国青年报》2008411日第10版刊登了一幅半瓶矿泉水祭奠儿子的图片,是由解放军某部宣传干事周凤武同志于当年清明节在麻栗坡烈士陵园拍摄的,图片上老母亲伤心痛哭、悲痛欲绝。烈士墓前没有鲜花、水果、烟酒糖茶,就连农村人上坟必备的香、纸都没有,只有那半瓶云南山泉,还是老人在路上舍不得喝而省下的。烈士叫陈文陆,云南省沾益县人,1984428日在收复老山战斗中牺牲。陈文陆牺牲二十四年后,母亲第一次来到烈士陵园看望他,祭品却只有老人在路上舍不得喝完的半瓶矿泉水和撕心裂肺的唤儿声。24年了,老人为什么才第一次来呢?老人对陵园管理人员说:“知道儿子去了,埋在麻栗坡,我们每年都想来看看,但家里困难,没有路费,我老了,怕今后没有机会,今年就凑点路费来了”。老人痛失爱子之苦不言而喻。其实从沾益到麻栗坡不过500公里路程,可那么多年烈士的母亲竟然因为没有路费,而不能到儿子的墓前看一眼。儿子在战斗中“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非常高尚,可给母亲留下的只有痛苦、悲伤、无奈和失去劳动力后的贫穷。

金平烈士陵园的管理员也曾告诉笔者,埋葬在这里的671名越战烈士也有不少家属没有来过,有的家属来了却又没有路费返程。如果说纯粹是因为路途遥远没有路费,使得这些亲属无法来为烈士们上香,那么,难道当地政府就真的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我们的战士为了世界的和平、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安康、亲人的幸福,毅然决然赴汤蹈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后,亲属每年清明来点根香烛的要求都不能达到,九泉之下的烈士们能够安心吗?而今,政府部门不断为公务人员加薪,难道就不能从中挤出一点点资金给我们这些烈士的亲属,让他们在清明的时候为烈士们烧点香烛、送点纸钱吗?

当年,参加自卫还击战的热血青年们听从祖国召唤,不讲条件,不畏艰难,不惧牺牲,一身正气,一腔热血,死而后已。他们只是希望能够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家里的亲人每年清明时候来为他们点几根香!可惜的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都那么难以实现!

看到日本政府各届首脑每年都要前去参拜靖国神社,不管国际舆论如何反对,从来都未中止!想想在自卫还击战和“两山”轮战中牺牲的烈士,他们真的还不如二战时期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吗?

由于多年身在外省,我没有能够去为大哥多扫几次陵墓,心里十分愧疚。今后,我会携带家小多去祭扫大哥陵墓,并且还要努力工作,告慰大哥在天之灵。同时,希望那些至今没有去为烈士上香扫墓的烈士亲属,能够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早日前往边境,去看一眼他们已经牺牲三十年的亲人。

在这里,我要大声疾呼:国人们,千万不要遗忘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要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

 

                                      2010年元月22日于昆明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