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院士1997年时说:“赵九章在好几种学科上都有建树,在科技领域他是一位难得的帅才。”
1997年,在赵九章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钱伟长等44位科学家(其中42位是两院院士)签名倡议为赵九章树立铜像,这一倡议得到中央的批准。倡议书说:
赵九章院士是当代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卓越的科技工作组织者、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主要倡议者和科技方案的主持人、我国空间科学的开拓者和空间探测技术的先驱、我国现代大气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赵先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人正直,不谋仕途,把毕生精力贡献于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赵先生的一生是光荣而伟大的一生。
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赵先生从德国冲破险阻回到祖国,投入抗战第一线,为我国空军创建气象站,培训了大批空军气象人员,为抗日救国做出了贡献。
赵先生在我国率先把数学物理方法引入气象学领域,是我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倡议和组建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和资料中心,提出很多研究方向,培养了一批有名望的科技人才,为我国天气和气候预报的现代化和业务化奠定了基础。
赵先生高瞻远瞩,在筹备国际地球物理年时,就注意到卫星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上的前景对中国发展的深远意义,竭力开创空间科学和空间探测技术的研究,积极培养这一领域的人才;后又及时向中央建议研制我国自己的人造卫星;获批准后,迅速组建人造卫星设计院,制定卫星研制规划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1968年2月前,“东方红一号”的“模样星、电装星、结构星、温控星”等原型星研制全部完成,为我国人造卫星按时发射和一次升空成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赵先生一贯提倡科研与教育相结合。在清华和西南联大任教时,兼任清华航空研究所研究员;任中央研究院气象所所长时,兼任中央大学教授。解放后,在主持大气、地球、地震、海浪、空间学科与应用等多领域的研究工作时,倡导并促成实行研究生制度;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后,提出所系结合并创建地球物理系,亲自兼任系主任。赵先生授课自编教材,把他优良的数理基础,渊博的知识贯入当代新的学科领域而传授于学生。现在赵先生的学生遍布于各个学科领域,桃李满天下,很多人已是院士或学科带头人。
为纪念赵先生非凡的业绩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后人,学习他治学严谨、不断开拓、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激励后人,以他为榜样,走科教兴国的道路,为此,我们倡议为赵九章先生树铜像。
1997年12月17日铜像落成。铜像的建造费用全部由赵九章的同事、好友、学生以及有关人士自愿捐款筹集。此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诸多科技专家对赵九章的钦佩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