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尽成灰
不容青史尽成灰
黄文华教授在长乐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营前模范村”创建83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长乐、营前地区的父老乡亲: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各位热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隆重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以及营前模范农村成立83周年。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纪念,是因为营前模范农村与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在后者的影响和指导下发生的,是后者的产物。
1928年,福建“营前模范农村”正式诞生,其创建者是辛亥革命元老、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兼秘书的黄展云先生。黄展云先生是辛亥革命在福建的第一功臣,位列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但当时中国仍然是封建割据势力的天下,所以孙中山先生逝世前殷殷嘱咐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北伐胜利后,国内政治仍然黑暗,民不聊生。中国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就成为摆在革命者面前的一大问题。黄展云先生的回答是:三民主义救中国,而且要从农村做起。当时黄展云先生身份显赫,但毅然走向贫困的农村。他选定人口4万,具有78个自然村的营前地区,创办“营前模范农村”,以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为指导,进行农村大变革与现代化的实验。希望从这里开始,取得实际经验后,向全省以至全国推广。
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以及宗法社会形态的农村,作为革命家的黄展云先生,组织了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科学知识的青年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做为变革的新生力量与工作干部。1927年,他委派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黄朝平规划和筹备建村事宜,并召集一批福建青年知识分子准备参加工作。
1928年,黄展云先生率领他的团队来到营前,废除了旧衙门,挂牌成立了“营前模范农村”,这是全新的乡村政权组织。他亲自兼任村长,委派留法勤工俭学的工程师黄朝平出任副村长(时称助理员),掌印主持村政。当时,黄朝平32岁,有理想、有抱负,但没有经验,没有先例。黄展云先生明确地指示他“进行分期实现三民主义的实验”,在乡村把三民主义具体化。黄朝平就是按这个原则去做。模范村村政在编的工作人员中,不仅有留学生、教师、医生、护士及工程技术人员等等,还有中共地下党员五、六人。这个团队基本上都是三十岁上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新青年,其素质之高在当时是罕见的。
作为革命家、教育家的黄展云先生时年54岁,他高瞻远瞩,把辛亥革命的火炬传给这批新青年。这两代人的结合在短短的五年(1928—1933)中,在人杰地灵的闽江出海口地区,进行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尝试。但这一伟大尝试后来却被历史烟灭,无人提及。1988年秋,我第一次到营前,由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位讲师和福建日报的一位记者陪同,进行了初步调查。我惊讶地发现,模范村并没有被烟灭,而是活在人民心中。乡民们无论是否经历过模范村时期,都争先恐后地谈论模范村,怀念之情难以抑制。我回北京后写了一份报告,呈送长乐县政府,希望把长乐营前模范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加以保存。又写了《乡镇建设的伟大尝试——福建营前模范村(1928—1933)调查报告》,分送有关单位。这场保护和开发模范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事情,成为漫长的马拉松,已经22年了,今天终于有了结果,模范村纪念馆已经在原村址瀛洲寺挂牌成立。现在,纪念馆收集的展品可能不多,但模范村的历史对于今天的中国无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83年前,模范村所从事的事业就是要变革中国的农村,发展农业生产。用今天的说法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抓三农,至古以来农民的出路和生存都是核心问题。黄展云先生怀着巨大的历史使命感,带领他的团队,首先在营前地区建立了一个廉洁亲民和高效的村政府。这个新政权的第一大举措就是“移风易俗做新民”,政府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宣布禁烟、禁赌,取缔烟馆、赌场、妓院”等。接着大搞卫生,改变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负责卫生运动的是日本东京大学的归国留学生严以礼。同时镇压土匪盗贼,打击土豪劣绅地头蛇等,此后,乡村风气大变,正气高扬,社会安定。在这个基础上大力搞“民生主义”。模范村的民生建设成绩非常巨大。我这里只举一个例子:1928年办了小型发电厂,白天碾米,晚上照明。电线拉到家家户户,农民碾米点灯几乎不要钱,模范村在1928年就有了初步的乡镇工业。
在贯彻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例如围江海造田,建立新街,把地主乡绅的土地资本转为商业资本,尝试和平土改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在孙中山的“节制资本”方面,我着重提一下“营前模范村农工银行”的业绩。农工银行发行了自己的钞票,票面上印着黄花岗烈士墓,货币流通了五年之久。农工银行向穷苦村民发放贷款,以免他们受高利贷和钱庄剥削。父亲对我说过:“农工银行向近200个穷人发放贷款,二年后他们全部都还钱了,穷人是讲信用的”。 “穷人是讲信用的”这句话我记得很清楚,可见农工银行办得多么成功。
先父还对我谈过:“二个寡妇没生计,孩子又小,农工银行向她们每人发放了一块大洋,让她们做点小生意,一家做了豆腐,另一家做了萝卜干。后来,她们养活了自己和孩子,还清了贷款”这件事我印象很深。几年前,我在报刊上读到:孟加拉国的一个经济学家,用很少的钱办了一个“穷人银行”,用4美元贷款给三个妇女做手工品等等的情况,就是这个经济学家和他的“穷人银行”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对此,我很有感慨,其实83年前模范村也办了这么个穷人银行,其动作方式大体上和上述“穷人银行”一样。
营前模范村是孙中山思想在辛亥革命元老亲自直接领导下的产物。这在省内是唯一的,在国内也是极为罕见的。孙中山思想百年来历久不衰,在二十一世纪依然重要。“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孙中山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今年海峡两岸共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台湾的马英九提出“孙中山思想是两岸共同的思想文化遗产”。所以孙中山思想在21世纪,在祖国统一方面将做出新贡献。长乐营前地处海西开发区,办好模范村纪念馆,把孙中山思想发扬光大,为三农问题和海峡两岸统一做贡献。
目前营前模范村遗址仅是市级文物单位。我建议直接申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恳请大家研究。
我想用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的诗句结束这次简短发言:“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回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
黄文华 系原模范村副村长黄朝平后裔、鲁迅文学院教授
中国桐坡·鲁贻研究中心(陈熙13809518432)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