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老人薛耕莘:坐上法巡捕房的第三把交椅
薛耕莘是个混血儿。1904年,他出生在上海浦东陆家嘴,父亲薛仲江曾担任浦东陆家嘴英商鸿源纱厂棉花部主任,母亲是英国人。
薛耕莘5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为了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将其送往比利时读书。
1917年,他13岁时,一封告知母亲病危的电报出现在他面前。他急忙赶回上海,见母亲最后一面。
“你爸爸是中国人,你要热爱你爸爸的祖国,不要受你舅舅影响加入英国籍。中国是个有高度文明的古国,将来一定有希望。”母亲断断续续地说完,就去世了。
母亲去世后,薛耕莘转入上海徐汇公学。凭借在比利时读书期间打下的法文基础,薛耕莘毕业后先在松江邱家湾圣心教会学校任法语教师,后至上海《法文日报》社任翻译。
1930年,他考入法租界巡捕房,任政治处社会股翻译,他的一生也由此改变。
薛耕莘进巡捕房后仍然不忘求学,经保荐,入上海名校震旦大学法律系半工半读。1935年毕业时,薛耕莘获法国巴黎大学颁发的法律硕士学位。
薛耕莘是法租界巡捕房中少有的华人高材生。1938年,法租界政治处增设马龙特务班,薛耕莘任正探长,第二年擢升为一等督察长。由于薛耕莘能够周旋于各方之间,凭借出色的表现,年底又升为惟一享受法籍待遇的特级督察长,一跃成为法巡捕房里华人的最高职位者,坐上了法巡捕房的第三把交椅。
最初,法租界巡捕房的人员一律由以法国人为主的外国人组成,后来才准许雇佣中国人当巡捕。到1933年的时候,巡捕房警务人员已有近2000人,其中还有为数不多的华人高级警官。当年黄金荣的结拜兄弟程子卿就曾任督察长一职。
不过,薛耕莘真正能在上海滩站稳脚跟,还是因为他帮助法国上司“摆平”了黑帮大亨杜月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