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统照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7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29日

王统照-五四运动

发布时间:2010-01-29 10:23:3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王统照是五四运动的儿子。五四的时代潮流,造就了王统照。没有五四,就没有包括他在内的一代学者文人。五四是王统照发展的动力和起点。五四,又是中国唯一的青春时代。青春气象,是五四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五四所造就的一代文人学者最鲜明的精神特征、气质风度,也是王统照个性气质最引人注目的总体风貌,在五四前后就尤其明显,尤其充分。

    他出生于鲁中的诸城相州,那里的自然环境是平平的,既无高山大川,又非交通枢纽。王家虽云相州首富,也不过田多粮足的一户“土财主”,既非似海侯门,又无名士风流。出生于这样家庭的子弟,或者坐吃山空,或者沦落为纨绔子弟。而王统照却能鹤立鸡群般地崛起,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诗人,这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以外,首先是与五四运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1913年,16岁的王统照初次见到鲁迅的小说《怀旧》,即因其与旧小说的明显不同而深为佩服。1916年,尚在中学读书的王统照即致函创办刚一年有余的《新青年》杂志,热情赞扬该刊以“宏旨精论”宣传“新学问、新知识”,而为“先知先觉”的一代青年所必读。《新青年》编者得函后如闻空谷足印,即刻发表并加按语,以为这应看作是“中国未必沦亡”的征兆。以新学问新知识拯救中国出于沦亡的热情的决心,缩短着也融化着上海与济南之间的时空阻隔,把这一班最先觉醒的时代少年的心,维系成一团明净温馨、充溢着理想光华的动人火焰!向往和诱引的合力,推动着王统照中学刚毕业即赴北京深造,就读于中国大学外国文学系。甫入京华,如鱼得水,他迅速地作为《狂人日记》最早最热心的读者,置身于已经用大字写进历史的示威天安门、火烧赵家楼的时代大潮之中。他读的是外国文学系,更热心的却是编刊物(如《中国大学学报》、《曙光》、《晨光》、《自由周刊》、《文学旬刊》等),搞创作(有诗,有散文,有杂文,有评论,更多的自然是小说),译介西方哲学艺术,发起组织文学社团(先是“文学研究会”十二位发起人之一,后是“晨光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他是在以何等的热情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运动呵!据不完全统计,从1919年到1921年,他先后发表了论文14篇,翻译(包括诗歌、小说、戏剧)24篇,诗120余首,创作短篇小说23篇,其他杂文、书信、散文等20余篇。他钦佩、敬仰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他同文学研究会的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等是至交,他为瞿秋白赴苏联采访送行,他去周作人的寓所拜访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他与徐志摩陪同印度“诗圣”泰戈尔到济南讲演,他同现在几乎被历史的尘埃淹没的五四诗人刘延陵书札往还,讨论中国第一个以《诗》命名的杂志的创办,他关注着素昧平生的文学青年李健吾的成长的艰难……,几乎没有那一个文化领域中看不到他忙碌的身影,没有那一个新文化人的重要聚会中看不到他热情的面容。他在五四的氛围中迅速地成长,他在时代的激发下喷吐的光和热,使时代的火炬燃烧得更加炽热,更加辉煌。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