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统照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276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29日

王统照-简介

发布时间:2010-11-27 10:34:0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作家。山东诸城人。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1918年办《曙光》。1921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文学》月刊主编,开明书店编辑,暨南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山东省文化局局长。著有多部长篇小说。

幼年

  王统照自幼聪颖,6岁入家塾。塾师王香楠。7岁丧父。 在母亲倾心教养下,潜心习读四书、五经。12岁开始接触《新体地理》《历史教科书》《笔算数学》等新课本。其间,考入县城高小,1913年毕业。

文学创作

  1931年考入山东省立一中。他的文学创作发轫于此时。七八月间,回乡度假,试写章回体小说《剑花痕》。1916年,处女作—文言小说《新生活》发表。1916年,为纪念反对帝制、再造共和一周年,编写话剧《云南起义》,自饰蔡锷。1918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英国文学系,被推选为学报编辑。同年,在《妇女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纪念》。1919年五四运动时,从事新文学创作,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的示威活动。1920年冬,与郭绍虞、郑振铎、耿济之等12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参加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编辑《曙光》、《晨光》等杂志,主编《晨报》的《文学旬刊》。1922年7月, 他大学毕业,留校任教。10月,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一叶》,被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1924年就任中国大学教授,两年后迁居青岛。这期间出版有长篇小说《一叶》、《黄昏》,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霜痕》,诗文集《童心》等。王统照是以探讨人生问题开始小说创作的,较早的小说表现了“美”和“爱”的思想,描写青年男女的苦闷,笔调清新,富于主观抒情色彩。也有些作品反映下层人民的不幸生活,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1931年赴东北短期教书并游历,将沿途见闻和东北危亡的深切感受写成报告文学集《北国之春》,并构思著名的长篇小说《山雨》,反映了二三十年代北方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觉醒,风格深厚、沉郁,表明他在思想和创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欧洲游历

  1934年赴欧洲游历和考察,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写有《欧游散记》。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学》月刊主编。这时期所写作品收入诗集《这时代》、《夜行集》、《放歌集》,短篇小说集《号声》、《银龙集》,散文集《青纱帐》、《去来今》等,深刻地描写了富于地方色彩的北方农村现实生活,笔触朴实深沉。还出版有长篇小说《春花》和散文集《片云集》。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从事编辑和写作,宣传抗日。曾任暨南大学教授、开明出店编辑。这时期出版了小说集《华亭鹤》,散文集《游痕》、《繁辞集》,诗集《横吹集》、《江南曲》,译诗集《题石集》等。1946年秋,王统照应聘担任山东大学文史系教授。他追求进步,大力支持爱国师生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斗争。1947年“六二”进步学生遭到镇压,王统照义愤填膺,坚决辞去教职。

重返校园

  全国解放后,山东大学又聘王统照出任中文系系主任,他愉快地重返校园,为人民执教鞭。在加强文史教学、突出文史特长方面,王统照为山东大学作了有益的工作。1949年底,王统照奉调到济南,任省文教厅副厅长,后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省文化局局长等职。他在工作之余,写了不少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党的作品。 出版了诗集《鹊华小集》、论文随笔集《炉边文谈》、6卷本《王统照文集》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等。1957年11月29日,病逝于济南。中共山东省委送了挽联:“文艺老战士,党的好朋友。”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