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冤海述闻》所列的究竟是何种阵型
经上节分析,《冤海述闻》其实是一份目前还无法认定其作者究竟是谁的资料,因此史料价值本来就打折扣,无法与一手史料相提并论。不过既然有研究者坚持以这份材料为阵型研究的依据,那暂且就其所述的北洋海军黄海海战阵型情况也做一分析。
《冤海述闻》中提及黄海海战北洋海军阵型的内容,主要分布在正文和书后附带的海战态势图两处。正文中提到,“十一点,遥见南来黑烟一丛,知是日船,丁提督船升旗,令全军起锚备战,复令相距四百码,成犄角队阵”,“我军阵势初本犄角鱼贯,至列队时复令作犄角雁行”。[33]推论者即依据此,结合二手史料——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加以分析,从而认定“两相引证,可知北洋舰队生火起碇后先是排成犄角鱼贯阵”,接战阵型是“犄角雁行阵”。[34]
按照《船阵图说》刊载,犄角鱼贯和犄角雁行两种阵法的最基础战术组合是犄角阵,属于一种三舰战术单位,具体为三艘军舰错落分布,第一舰在前方,第二舰在第一舰右后45度角位置,第三舰在第二舰左后45度角位置。犄角鱼贯则是成这种三舰组合的多个军舰小队,整体纵向排布的阵型,犄角雁行阵则是三舰小队整体横向分布的阵型。[35]
这种三舰战术组合属于近代海军中常见的基础战术单位,日本《海军战术讲义录》中同样也刊列了这一战术组合,称为群队阵型,并且用极大的篇幅,对这种群队阵型的组成、优点、与其它各种阵型作战时的注意要点等,做了详细讲解。[36]
曾参与北洋海军接收“致远”等外购军舰回国活动的外交官余思诒,在其日记中曾摘录了一些英国海军的战术典范,其中也提到了三舰战术组合,“将战之时,分三船为一队,数队为一军,最为合宜。”[37]
丁汝昌所述的夹缝雁行阵,基础战术单位是二舰前后错列组合成的夹缝;可《冤海述闻》所说的犄角阵的基础单位却是三舰组合的犄角,显然不属于一类阵型。不过《冤海述闻》书后所附的海战态势图中,却出现了很奇怪的事情。
第一图、第二图中,注解文字都称北洋海军列的是犄角鱼贯阵,但图上画的却分明是二舰一组,且军舰舰位前后错落的夹缝阵。第四图出现的接战阵型,注解文字是犄角雁行阵,图上画的却是典型的夹缝雁行阵。(参见:图七、图八)
针对已经有人提出的“事实上,犄角阵是,而且必须是由三舰编成的小队才能采用的阵法,二舰编成的小队则根本不能列成犄角阵”的质疑,[38]推论者根据《船阵图说》“说第五·八船单行鱼贯阵右转变为四叠雁行小队阵”后补注的一句话“凡两船为一队,谓之小队”,[39]称“‘三舰编成的小队’概念,实际上是一个虚假的概念,在当时的海军阵法中是并不存在的”。“根据当时海军阵法的规定,小队只能由两舰组成,用‘三舰编成小队’是绝对不行的。”[40]
|
|
图七、《冤海述闻》第二图 |
图八、《冤海述闻》第四图 |
需要严肃注意的是,《船阵图说》提到的“凡两船为一队,谓之小队”的说法中,“小队”属于一个特定名词,特指图说中的二舰战术组合。而许华等提出的“犄角阵是,而且必须是由三舰编成的小队才能采用的阵法”里,“小队”一词显然是泛指军舰的战术组合单位。推论者用《船阵图说》中对特定名词的诠释,来否定许华等用泛称名词提出的犄角阵组合概念,显然是不适当的。今天更换成更严谨的用词,说三艘军舰以一定阵位构成的战术组合才能叫作犄角阵,显然与《船阵图说》中所传达的犄角阵信息完全一致。我们不可以用搅乱泛指名词和特定名词而造成的文意混淆,来否认世界海军战术史上存在三舰战术组合单位这一既有事实。
推论者认为二舰战术组合编成的军舰也叫作犄角阵,理由还是来自《船阵图说》。在该书例言中有一句话,“凡一阵之中,船数、队数之多寡,皆可以意减增,原非一成而不变之局,神而明之,存乎其人,”[41]据此认为组成犄角组合的三艘军舰,也是可以“以意减增”的。然而,仔细研读这句话就会发现这样的理解存在问题。例言所说,是一个阵型之中,组成的军舰数量,或者是组成的军舰组合的数量即队数,是可以随意增减的,并不是说军舰基础战术组合之内的军舰数量是可以随意增减的。倘若那样,二舰的夹缝队是否可以变为三舰呢?三舰的犄角队又是否可以减少到只用一艘军舰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1886年,日本参谋本部海军部鉴于海军缺乏战略战术研究,决定搜罗西方各国的此类优秀书籍加以编译,提高日本海军的战略战术水平。时任参谋本部海军部第一课课员的岛村速雄,选取当时西方国家海军战术的经典书籍,尤以美国海军少校Bainbridge Hoff的著作《Examples’Conclusions and Maxims of Modern Naval Tactics》,以及英国海军中校Gerard H.U.Noel的著作《The Gun、Ram and Torpedo,Maneuvres and Tactics of a Naval Battle in the Present Day》为主,编译成日本海军的重要战术教参《海军战术一斑》。[42]
依据近代海军战术经典《Examples’Conclusions and Maxims of Modern Naval Tactics》,《海军战术一斑》中将阵型中舰只的基础战术组合,归纳为三类,分别是单舰组合、二舰组合的分队阵型,三舰或四舰组合的群队阵型。[43]同样脱胎自西方海军战术经典的《船阵图说》,与《海军战术一斑》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例如日本军语词汇分队、群队,实际就是对应《船阵图说》的小队、队,分队阵型和群队阵型实际就是夹缝与犄角。这种最基本的战术组合,属于高度精练的军舰编组,各有其特殊寓意,内中的军舰构成数量、阵位摆布,都绝非是可以“以意增减”的。换成日本的军语,所谓二舰可以组成犄角阵就成了二舰可以组成三舰群队,其滑稽程度可见。
作为对自己二舰可以组成三舰群队判断的依据,推论者援引英国中国舰队司令斐理曼特尔(Edmund Robert Fremantle)的话为证,“这样的阵法可不可以叫犄角阵呢?且看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理曼特的评述:‘当华舰抛锚于大鹿岛东南之顷,瞭见日舰船烟,丁军门即照泰西兵法,悬旗传令各舰起锚备战;复令两舰为一队,一舰为首先行另一舰作犄角势以随之……’可见,中外海军人士都肯定北洋舰队是由小队编成的犄角鱼贯阵的”。[44]
但是这段斐理曼特尔的话语,实际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节选自《中东战纪本末》的清代林乐知译本。海外著名海军史专家马幼垣先生对《中东战纪本末》译本的质量曾有评论,“(斐理曼特尔的档案)这些都已公开多年,早已随人参阅之物(不断全球遍访资料是研究者的责任,任何砌词说用不到都是站不住脚的),怎会以用《中东战纪本末》那类零碎的,间接的,无从判断其准确程度的所谓资料为满足?”[45]
林乐知翻译的这段斐理曼特尔话语,在日本海军军令部编纂的军史《廿七八年海战史》中也有相同内容的日文译本,且看日文本,“当时碇泊セツ清国舰队ハ敌舰队ノ来进スルヲ见ルャ。直ニ拔锚ノ上ヲソダ大佐ノ遗法ト称セツ战斗阵型ヲ作レリ。即チ各舰一对宛ト成ツ。之ヲ‘クォ︱タ︱、ヲィン’ニ排列ツ。以テ一种ノ锯齿形横阵ヲ作レリ。兵术上之ヲ‘クォ︱タ︱、ヲィン’ノ横阵小分队(二舰宛)ト称スル方适当ニツテ。各小分队ノ首舰间ノ距离ハ二链ニ过キス。而ツテ各姊妹舰ハ两ケ并进ツ。同一ノ步调ヲ采リ。”[46]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曾对该文做过翻译,对应译文为“当时停泊的清国舰队一见敌舰队来袭,当即启锚摆成被称为琅威理大佐传授的战斗阵型,即将各舰编组成对,雁行排列,排成一种锯齿形横阵,相当于战术上称之为‘雁行式阵型’的横阵小分队(各二舰)。各小分队的长舰之间距离不超过二链,而且各姊妹舰双双并进,采取同一步调。”[47]
对比《中东战纪本末》可以发现,林乐知翻译时略去了原文中很多难译的词句,甚至连琅威理的名字都没翻译得出来,同时林乐知又增加了很多无谓的描述性语言。所谓犄角,原文中根本没有这样的名词,其实不过是对二艘军舰编组成对这一态势进行翻译时使用的形容词,并不是指《船阵图说》中那样的专用名词。斐理曼特尔此文非但不能支持所谓二舰也可以组成犄角阵的说法,反而通过“各舰编组成对,雁行排列,排成一种锯齿形横阵”等内容,清晰地反映他所认为北洋海军排列的,也是夹缝雁行阵。作为更直接的说明,斐理曼特尔该文的文后实际还有附图(《中东战纪本末》译本把这个附图也删减没了),图中北洋海军预定排列的作战阵型,完全就是夹缝雁行阵。(参见:图九)
图九、斐理曼特尔评论附图,《廿七八年海战史》别卷,第42-43页。图中从上至下的三组阵型分别是:北洋海军计划排列成的阵型;北洋海军实际航行中变形了的阵型;日方对北洋海军阵型的观感判断。
通过对《中东战纪本末》译文的分析,可以大致感觉到《冤海述闻》为什么出现图画夹缝阵,而注解犄角阵的情况。其原因就在于,《冤海述闻》提到的犄角阵,很可能根本就不是《船阵图说》上的专用军语,而是中国语文中的一种习惯描述手法,根据汉语词义,将二艘军舰错列的夹缝形态,形容成为犄角。类似在例子不难找到,诸如“宫谓吕布:‘曹操远来,势不能久。将军可以步骑出屯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曹操若攻将军宫自引兵击其后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后;不过旬日,操军食尽,可一鼓而破:此犄角之势也。’”[48]“再令水军头领李俊,二张,三阮,二童,统领水军船只,泊聚卫河,与城内相为犄角。”[49]这些犄角的意思,与夹缝雁行阵中实际形成的二舰错列的态势,可谓相似。
与“小队”和“小队”语意各有不同一样,此“犄角”也非彼“犄角”。既然明明知道黄海海战排成的阵型就是夹缝雁行阵,那就不应为了坚持称《冤海述闻》具有史料价值,而把泛泛的犄角解释成《船阵图说》上的军语,说出“夹缝雁行阵与犄角雁行阵,二者实际上指的是同种阵型”这样奇怪的话语,[50]反而视战役指挥者丁汝昌说的夹缝雁行阵于不顾。
《冤海述闻》自己证明,书中的“犄角鱼贯”、“犄角雁行”,都不是专业的北洋海军阵型术语。它所说的北洋海军的接战阵型,实际就是《船阵图说》中的夹缝雁行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