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故里纪行 5
从文汇山下来。来到延大窑洞广场,来到路遥文学馆。路遥文学馆是我这次行程的重要一站。提到路遥文学馆,就必须提到厚夫。
厚夫就是梁向阳,1965年出生于陕西延川,和路遥是地地道道的老乡。他曾辗转求学于北京、西安、上海等地,现为延安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2007年7月份,厚夫受命筹建延安大学“路遥文学馆”。在多方的努力下,筹建组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建成了180平方米的路遥文学馆。11月17日,路遥逝世十五周年之际,正式举行了开馆揭牌仪式。路遥文学馆的建成,已成为延安大学的一个重要窗口。全国各地的许多文化艺术界人士、许多文学青年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回到路遥文学馆的话题。步入路遥文学馆,几名延大文学院的志愿者大学生做了我的临时向导。看到了路遥的书籍,看到了路遥的亲笔签名,看到了路遥的物品,听到了《平凡的世界》,见到了路遥家乡的石磨枣树。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自强不息、有理想、有热情的路遥正在伏案疾书,听到了一个思想者,一个崇高的殉道者在延大作报告,也仿佛看到了先生笔下的人物,这些人物连同先生一道成为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把我们的目光引得更远,那里不仅是我们个人的方向,而且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方向。
在路遥文学馆我还见到了厚夫。厚夫说: “我是具有深刻的路遥情结的人,我走上文学之路与路遥不无关系。路遥是我的同乡、前辈,在接受路遥文学馆筹建任务的当天晚上,我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往事如昨,想到了和路遥交往的许多旧事……”
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完成馆舍筹建,厚夫在7月11日晚上连夜赶写了一篇《因为路遥给了我们温暖——关于紧急征集“路遥纪念馆”物品的一封公开信》放在他自己的博客上,用真诚与恳切的方式紧急求助全国关心支持路遥的朋友们的帮助。他在公开信中写道:“路遥离开我们已经十五个年头了。路遥母校延安大学内要建一座‘路遥纪念馆’了。要给路遥建纪念馆的理由很多,因为路遥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曾激励了无数有志青年;因为路遥所建构的文学世界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因为路遥的写作始终充满着温暖,它能给读者以精神与力量,能够鼓起读者超越苦难的勇气……”
在路遥文学馆征集物品中给予最多的是郑文华老师,现在社会流传的路遥照片百分之八十以上均是他拍摄的,他曾自费出版了摄影集《作家路遥》,不仅如此,他还保存路遥在省作协使用过的办公桌、椅子、台灯、电扇、衣服等物品。感谢郑文华先生。
也要感谢陈泽顺老师。在路遥文学馆文物征集中他把《早晨从中午开始》手稿复印件的发排稿以及他手头保存的路遥各种版本的作品集还有一些路遥的照片,一同捐给路遥文学馆。而路遥手稿复印件的发排稿资料太过于珍贵了。实令厚夫欣喜若狂。
还要感谢日本学者安本实,他给予路遥文学馆许多无私的帮助,他把刊登路遥早期作品的原始期刊从日本快寄过来。厚夫说:“安本实,我真诚的日本朋友,路遥文学馆永远感谢您!”
厚夫更要感谢很多很多对路遥文学馆给予帮助的人。可是,如果没有厚夫他自己的努力,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问厚夫,以后如果我的朋友们想参观延安大学“路遥文学馆”,拜谒路遥墓,不知文学馆开门否?厚夫说:“路遥文学馆怎能不开门呢?路遥文学馆就是眺望路遥精神的窗口,随时向热爱路遥的人们、向文学爱好者开放的!”
和厚夫在路遥文学馆内合影留念。之后在留言本的第一页写下:“献给路遥老师。壮丽之人生永壮丽,平凡的世界不平凡。凌源姜家园二〇〇九.五.一七”
纪念路遥,正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前行。路遥文学馆是眺望路遥精神的窗口。路遥文学馆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