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冼夫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6
粤西,是古越人(俚僚)聚居的中心地带,是冼夫人的故乡,她拥有统治百越各族的权力,同时她的家族也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她理所当然成为最大铜鼓的拥有者。因地处粤西的阳春出铜,就地冶炼铜矿,更有利于各族的都老、酋长铸造和拥有铜鼓。
裴氏《广州记》载:“俚僚铸铜为鼓,惟高大为贵,面阔丈余,初成,悬于庭,置酒招致同类。豪富子女,以金银为大钗,执以扣鼓,叩竟,留钗以遗主人。”又《桂海虞衡志》云:“鼓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四角有小蟾蜍,拊之,声如鼙鼓。”自唐代以来,高州及粤西其他县市都不断出土铜鼓。据《岭表录异》载:“唐僖宗时,乡野牧童闻田中有蛤鸣,牧童遂捕之。蛤跃入一穴,遂掘之,深丈,即蛮酋冡也。蛤乃无踪,穴中得一铜鼓,其色翠绿,土蚀数处,损缺其上……”这是高州出土的第一面铜鼓。宋代嘉泰初又在高州出土第二面铜鼓,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于高田村溪水冲出第三面铜鼓,清雍正五年(1727)于鹤洞大水冲出第四面铜鼓。广东省解放后出土的铜鼓共42面,其中属于粤西出土的就有36面。清道光高州知府邓墉的《铜鼓歌》云:“……岭南录异尚堪考,古今出没非见偏。要之高凉古多瘴,今已万户笼祥烟。……”铜鼓已成为考证粤西文化发展史的珍贵文物,亦可见证铜鼓是俚人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