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人元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91581939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7月09日

怀念钱人元院士

发布时间:2010-12-04 09:33:24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钱人元1917年9月19日生于常熟西乡汤家桥(现属张家港)。1939年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1944-1947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学系进修。1948年回国后历任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副教授,1951-56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上海)、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研究员。1956年迄今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研究员,其间于1977-81年任副所长,1981-85年任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中国化学会理事长(1982-86),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任(1986-94),国际纯粹及应用化学协会(IUPAC)高分子学部第二委员会会员(1985-97)。第二委员会IV.2.1工作组东亚研究会议主席(1993-95)。太平洋高分子协会(PPF)理事(1990-94)。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我国高分子物理化学与高分子物理学研究教学的创建人之一,四十年来在高聚物分子量测定、高分子溶液性质、高聚物表征和剖析、高聚物加工一结构一性质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三等奖(高聚物分子量测定)。1977年这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高分子溶液性质),1980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降低丙纶纺丝温度),1987年获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纺丝用聚丙烯树脂的开发、工业生产和应用),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高聚物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的典型事例一聚丙烯纺丝),199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务先进工作者(聚酯工程塑料),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链液晶高聚物的条带织构形成),1994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他领导研究的聚丙烯纺丝降温母粒技术曾获日内瓦第14届创造发明和新技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1986) ,布鲁塞尔第35届国际发明博览会麦斯塔特副首相大奖及金牌奖(1986)。   七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创建有机固体电导的研究,对电荷转移复合物晶体和导电高聚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在有机固体中的载流子迁移性质、聚吡咯的聚合机理、分子链结构与质子化总是等作出了重要贡献。1988和1995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8,有机金属导体;1995,导电聚吡咯的研究),1989年和1993年分别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9,导电高聚物;1993,导电聚吡咯的研究)。   八十年代以来开展了高分子凝聚态基本物理问题的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大项目支持,1992年列入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他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带领国内优秀高分子物理学家,对高分子从溶液形成固体的凝聚过程、高分子液晶态、高聚物非晶态的链间凝聚缠结与玻璃化转变、非晶态高聚物不同尺度的取向态、高聚物取向态结晶、高分子的单链玻璃体和单链单晶等高分子凝聚态的一些基本物理问题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富有创新意义的探讨。  七十年代以来他在高分子和有机固体两个研究领域与国际学术界有非常活跃的学术交流活动,担任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应邀做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的邀请演讲,多次到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澳大利亚和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学,前后做过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演讲和国外访问学术演讲共百余次。组织过中-美(1979)、中-日(1981,1984,1990)、中-德(1986,1989)、中-意(1989,1995)、中-英(1992,1994)、和中-韩(1993,1995)高分子双边学术讨论会,中-日(1983,1986,1989,1992)有机固体电导及有关现象双边学术讨论会。   基于他在科研工作中对国家的重大贡献,于1994年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由于他在中日高分子学术交流与合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日本高分子学会于1995年授与他第一届国际奖。  1940年以来他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二百五十多篇,综述和书籍专章四十多篇,专著二册,专利二则。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