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洲驾驶的战机上镶嵌5面日本旗,表示他曾经击落日寇飞机的数量
王延洲驾驶的战机上镶嵌5面日本旗,表示他曾经击落日寇飞机的数量。
2011年8月24日,我和飞虎队彭嘉衡儿子到山东日照拜望王延洲夫妇。
2011年11月26日,王延洲拜望老战友彭嘉衡遗孀时,自己走上三楼。
抗战英雄王延洲告别仪式简单,其心理活动笔者有如下的分析:
2012年4月30日,92岁的王延洲谢世了。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笔墨难以形容。
王延洲的一生如果拍摄成电视剧,将极易获得人民大众的极度关注和热议。
王延洲最后的日月,是在临终关怀医院。那里,一般是贫困无奈老人的归宿。
王延洲去世前几乎无人理会,去世时的“告别仪式”之简单,令人咂舌。
其中原委,我个人推定,他在京没有单位。而且,曾经入狱、当农民几十年,自卑。
即使家属在王延洲生前通知一些单位,又会怎么样呢?无穷的请示和审批是必然的。
再有就是媒体宣传,没有指示,“国家荣誉”又怎么能够随便落在一个人的身上?
我去过美国和法国,那里对二战有功的老兵的葬礼极为隆重,要响排枪的,类似国葬。而且,有国旗覆盖;有小姑娘们献的鲜花。另外,新婚夫妇和家人一起去二战烈士纪念碑献花;阳光明媚,蔚蓝的天空、雪白的婚纱,鲜艳的花朵,庄严的场面!凡是目睹者心灵都将受到一次祖国神圣、阵亡将士不朽的精神洗礼。
我认为,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