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爱思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36631936
本馆由[ 安应平 ]创建于2011年03月31日

走进大西北(安玉花)

发布时间:2011-04-04 14:24:38      发布人: 安应平

旧世纪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新世纪已经粉墨登场。世纪之交,许多见证了沧桑的生命,都已躺在了开满野百合的坟茔当中。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只有历史之河还在悠悠地流,看昨天的惊涛拍岸,观今天的风云变换,演绎着亘古永恒。

在大西北那块炽热滚烫而又贫瘠落后的土地上生活了世代的人们,习惯了被人遗忘,习惯在了苦日子中苦苦煎熬,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国家要开发大西北。

贾平凹笔下的西北,陈忠实笔下的西北,张艺谋镜头下面的西北,这些西北土地养育出来的情浓于血的真性真情汉子,向世界诠释着一个虽然生存环境极端恶劣、但人性却极憨拙纯朴;虽然物质生活还不够富裕、但却有着美丽的儿女情长、有着最纯真浪漫追求的大西北。男则粗犷厚朴、女则柔而不媚,做人做一个本真、做一个忠孝,这是西北的人民;粗犷中见温柔细婉,豪放中藏深沉底蕴,不乏悲怆却发人向上,赤诚坦荡却甘愿负重,这是西北的黄土地。

土地的贫瘠使人饥渴。所以富裕梦就做得比谁都要真。甘肃中部地区的人民年年盼雨,年年愁吃愁穿,十年九旱,十种九不收,在外工作的人家书寄回家,殷殷期盼中只有两句话:天下雨了吗?家里的粮食够吃吗?

文化的贫瘠使人更加饥渴。所以对发展的要求也就成了唯一的梦想。因为贫穷,所以不停地砍树,不停地开荒种地,不停地生孩子。于是黄河断流了,河南下游断流时间一年可达二百多天;于是风沙就大,沙尘暴一年要来十多次;于是就有了泥石流,造成干旱。水位下降雪线上升,使祈连山的雪水越来越少,影响了绿洲的存在,人们的生存环境就越来越差。孩子是多多益善,但生下后却无力承担教育问题,爹是放羊娃出身,儿是放羊娃出身,到了孙子这一辈,还是去放羊。愚昧就代代遗传了下来。有资料证明,在20世纪的时候,中国西部人口的平均生活水平,是中国东部农村人口平均生活水平的一半。

大西北笼罩在浓浓的苍凉之中,压抑的大西北人就满山满洼吼起了悲壮铿镪的秦腔,泼辣辣的一声吼,吼得地动山摇,吼得上下通气,吼得豪情满怀,吼得又平添了足够的勇气继续在贫瘠的家园生存。压抑的大西北人也学会了狂烈地喝酒。造屋上梁,喜得贵子,留须过寿,拜师学艺,婚丧嫁娶,都要喝酒。夜幕降临,漫步在大西北的街头,耳边不时传来猜拳行令声。“梦魂牵绕寻美酒,扬鞭策马到凉洲,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

西北父老的梦在荒凉沉寂的沟沟坎坎山梁屋瓦间飞;西北人民的魂在神秘悠远的敦煌莫高窟、酒泉故池和戈壁滩上绕;西北儿女的情在赤裸广阔的高梁玉米还有青稞地里燃烧;西北儿女的泪“就在天的尽头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那是天的尽头,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眼睛”里静静流淌。

但大西北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曾听人说:有些地域的贫困偏僻村落,要愚就愚全村,要昧就昧全乡。但在大西北,再贫穷的地方,也会藏龙卧虎般大隐着一两个秀才。黄河两岸一个深巷的一间砖瓦房里,翩翩走出一个穿着长袍的老汉;或丝绸之路一个山崖下的一间土坯屋里,走出一个戴着白号帽、穿着中山装的回族老阿爷,嘴儿一张,就是一肚子的108将闹梁山,杨家将为救宋主大战金沙滩。豪情上来时,将毛笔在碧绿的洮砚中浸透,宣纸上工整的行楷和狂草过后,就是岳飞的《满江红》,就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浸透了大西北深沉的文化底蕴,犹如大西北魂灵的投影。

大西北也有着自己丰富的物产资源。山珍的鹿角菜、柳花菜、蕨菜和发菜等;名贵的中药材麝香、鹿茸、冬草夏草等;有世界上少有的珍稀动物白牦牛等。

大西北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众所周知的有敦煌莫高窟、秦始皇的兵马俑等,鲜为人知的有甘南市的莲花山、阿克塞天然狩猎场,河西走廊天祝县的小三峡和徐南县裕固族的康乐大草原等等,都是绝对纯粹的自然风光景色。

大西北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儿女情长。家门前楞坎上的一棵歪脖子柳,墙背后满目扩张开去的一大片高梁地,村口的那个咿咿呀呀转个不停的老水车,村外的每一条纤陌纵横的沟沟坎坎,都印证了大西北黄土地上多情重义的痴男痴女一段段生死相依,追求自由浪漫爱情的酸楚故事。“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拉话难,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了见村村了不见人,我泪蛋蛋抛在沙蒿林。”为了一个情为了一个义,西北的男人可以跟了女人走,女人可以跟了男人逃,死后化蝶,也要在一起飞。一次聚会,碰到几个在天津工作的西北男人,问起大伙儿来这座城市的理由,几个男人的理由都一样,都是为了————爱情。因为自己所爱的人在天津。所有这些当初为了爱情而远离故土、在异乡漂泊的西北男人,奋斗了几年后,无一例外地都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就。究其原因,和西北人那种老实憨厚、吃苦耐劳、甘于担当、注重情义的性格特点、以及骨子里从小就形成的那种与命抗争、与天抗争、与环境抗争,永远都积极向上的桀骜不驯的性情有关。

70年代,老实本分的西北人民,眷恋黄土地,甘愿在贫瘠的土地上受苦受贫,也不敢离开故土半步,宁愿三顿饭都在家喝稀面糊,也不愿走出山外去长见识长本领,井底的青蛙还是感觉井底好。

80年代,许多西北的热血男女,已不甘心在本土上挨饥受贫过苦日子,开始到异地去闯荡,以谋求发展生存之路。“我带你躲过村口的黄狗,我带你走脱十八年忧愁,我带你去赶长长的夜路,我带你去看东边的日头。”在发达地区,都留下了西北儿女勤劳辛苦的汗水和泪水。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招工,也往往会千里迢迢去西北招工,因为深知那里的人干活上不会偷奸耍滑,报酬上不会斤斤计较。

新世纪新气象。西北人民终于等来了发展机遇。连山梁间飞翔着的燕子们,也在奔走相告着这样一个好消息。

于是烧一炷高香,磕三个响头,在父辈寂寞荒凉的坟前。任两行热泪顺着脸颊肆意长流。大风从黄土高坡下刮过,笔直的钻天白杨的叶子被吹得哗啦啦响。吹皱黄河水起涟漪。

走过八百里秦川,走过传说中九十九道弯的黄河,走过青海湖,走过火焰山天山,走进西北的黄土地;看一看兰州的五泉山、宁夏的贺兰石砚、天山的雪莲;品一品马保子牛肉面、青海的尕面片还有新疆的馕;听一听陕西信天游的多情缠绵、宁夏花儿的动听委婉、丝绸之路上啦啦毛毛的粗犷豪放。

新世纪有志之士的事业建树在哪里?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正在开发的大西北。

“黄土地留下我的梦,信天游带走我的情,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