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组织农民抗日救国会,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旅部派民运科长王凤梧在漠阳城发展党员4名,建立了中共淇阳城党
支部。接着成立了漠阳城农民抗日救国会。
为了培养抗日骨干,三四四旅在漠阳城开办干部训练班,中共林县中心县委派梁心明、安宏去配合工作。并在河西开办随军学校(即豫北军政干校),徐海东亲任校长。林县200多名青年到校学习。旅部组成"保定工作团",和林县中心县委一起进行林县南部地区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还组织了一支由90多名贫苦农民和失业青年参加的游击队。1938年11月,游击队在李家寨整训后,编入了八路军。
三四四旅在林县时,十分关心和支持地方工作,旅首长带给县委介绍地方工作的经验。黄克诚政委路过原康时,专门到县委机关看望,并在服装等问题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1939年11月,三四四旅离开了林县,开赴新的战场。
一二九师赵(基梅)谭(甫仁)支队于1938年8月进驻林县。所到之处,积极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动员群众参军,组织农民抗日救国会,发展党员,建立农村党支部。支队民运科和县委一起,在秦家坡、西世阳·马鞍山等20多个村庄建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组织。开展抗日宣传,实行合理负担,向贪污保长算帐等活动。支队中的中共党组织和县委在秦家坡、西曲阳、马鞍山、西岗十天井沟、柏峪、南岗后等村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开展群众工作。1939年11月,赵谭支队离开林县,转战抗日前线。
1940年5月,一二九师新一旅旅长韦杰、政委唐天际率部进驻林北县,帮助地方开展工作。新一旅同林北县群众同甘共苦,节省粮食救济灾民,帮助群众引水浇田。并和林北县委、县政府一起开展群众工作,巩固了林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7月,新一旅离开林北县,开赴新区。
林县农村中的中共党组织在1938年8月前,多是由于二九师师部及其所属太行第四游击支队、三八六旅、赵谭支队和三四四旅等驻林县部队中的中共党组织发展的。中共林(县)安(阳)汤(阴)漠(县)中心县委建立后,党员组织关系就移交给了县委。
农村党支部建立后,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农民抗日救国会,秘密发展党员等项工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林北地区开展了反“门头捐"斗争和反同蒲路工人把头的斗争。地主、富农为了逃避负担,将新五军按地亩摊派的粮款分摊各户,地主地多广大,穷人地少户小,门头捐把大部分负担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通过斗争,减轻了农民负担,进一步发动了群众。林县工人在山西修同蒲路,他们组织起来进行了反欠资斗争,工人把头被迫退出了克扣工人的工资。不仅取得了斗争的胜利,而且涌现一大批先迸分子,成为革命的骨干力量。
四 中共林安汤漠中心县委员会的建立
为了具体部署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8年3月3日,中共冀豫晋省委召开会议,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和李雪峰、何英才、徐子荣、吴作民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转移后的形势,建立晋冀豫根据地,以及如何加强平顺、陵川、"林县、黎城、武乡中心点的建设诸问题进行讨论,对省委机关组织机构、中心县委工作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1938年8月初,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政治部和太行第四游击支队队长纪得贵(中共太南特委委员)在林县陵阳村召开建立地方
党组织会议。会议根据中共太南特委的决定,正式建立了中共林安汤淇中心县委员会,书记万达,组织委员盛振强,宣传委员王云清。随着形势的变化,后有范华、唐联印,何高民、李泽相继任县委书记。中心县委负责领导林县、安阳、汤阴、淇县
抗日救亡活动。
抗日救亡的关键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政训处七八十人组成若干工作团,以林县为中心,在周围各县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杯县有两个工作团,原康工作团团长张青季,东姚工作团团长吴建华,这个团后迁到浜县。工作团的任务:一是宣传申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主张,使人民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念。二是组织各种形式的抗口救亡团体,建立抗日武装。三是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日军队,拿起枪杆,奔赴抗日前线。
河北民军政训处在林县进行抗日救亡的同时,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派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朱瑞以"八路军联络处"的名义,来到豫北,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为加强林县工作,朱瑞先后从"华北军政千部训练所"派出两批学员到达林县。第一批杨波、万达、盛振强等16人,于1938年2月到合涧上庄河北民军太行军区政训处。接着,又派石民、李泽。史毅(女)等10多名学员到合涧上庄河北民军太行军区司令部第四团工作。共产党 员杨波、万达等到政训处后,首先抓党的发展工作。3月,吸收盛振强、梁心明、刘清训等7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经中共太南特委批准,在政训处中建立了党的总支部,杨波任总支书记,吴建华任组织委员,张青季任宣传委员。4月,中共太南特委决定,将总支部改为支部,杨波任书记,万达任组织委员丁张亚夫任宣传委员,党支部由中共太南特委直接领导。
党组织建立后,迅即投入了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他们深入任村、姚村、东姚、临淇等地,通过家庭访问,田间劳动,召开民众大会等形式,宣传我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他们还组成宣传队,深人各村进行巡回演出,教唱抗日救亡歌曲,上演《放下你的鞭子》、《秋阳》等剧目,激发广大群众爱国热情。
在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的基础上,党支部着手组织抗日救国团体。万达利用和地方实力派阎立庭的关系,在临漠成立了林县第一个抗日群众团体 临洪青年抗日救国会。1938年夏,发展临淇镇郝靖宇为共产党员。接着,张青季、梁斌、吴建华在原康、合涧、东姚分别建立了青年抗日救国会。7月,以河北民军太行军区政训处的名义,建立了一支200多人的武装游击队,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林县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1938年秋,这支武装在闻允志领导下,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开赴抗日前线。
在河北民军太行军区司令部第四团工作的石民、李泽等,曾深入到林县各区,以及鹤壁、安阳等地农村进行抗日宣传。1938年6月,因河北民军中的国民党顽固派排斥在四团中工作的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中共太南特委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指示石民、李泽等撤出河北民军。1939年3月,河北民军政训处离开林县。
为了吸引广大知识青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培养抗日基层干部,发展进步力量,我党利用同国民党林县县政府和国民党新五军的统战关系,举办了林县军改干部训练班和新五军青年团训练班。 1938年4月,河北民军政训处主任闻允志与林县县长张守魁协商议定,双方联合举办林县军政干部训练班。军政干部训练班5月正式开办,8月结束,两期共培训百余名学员。参加训练班的学员分为军事、政治两个班。
军事干部训练班在林县城南关山西会馆举办,共产党员朱程授课,学月内容主要是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以适应严酷的战争形势。 ,
政治干部训练班在县城西壬家庙村举办,张守魁任训练班主任。具体教务工作由民军政训处中的中共党组织派去的共产党员安道敦负责。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