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介绍
林林幼时多病,上学较迟,在本县的兢业小学毕业后入私塾读些古文,读诗从《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开始。林林学名林仰山,"林林"是在东京开始写诗时起的笔名,取自柳宗元的"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1924年,林林在诏安中学(初级)读书时,有一次参加作文比赛,获得校方奖励,得到冰心的《春水》、《繁星》两本诗集为奖品,从此开始接触新文学。
1927年,林林在漳州龙溪第三高中学了一学期后,被召回家乡当校长。但他自感学力不足,当了一段时间,便争取再读大学。
1930年,林林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读的是政治经济学。
1933年夏,他通过朋友的协助,进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读书,因对所授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没有兴趣,转向文学方面。
1934年春他参加左联东京分盟,任干事会干事,参预《杂文》(后改为《质文》)、《东流》、《诗歌》三个刊物的编辑工作。
1936年夏回上海。抗战爆发后,在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主编的《救亡日报》工作。
1941年他从香港去菲律宾马尼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和当地人民并肩抗击过日本侵略军,有一次在和俘虏谈话的时候,还几乎被日本人拉响的手榴弹炸死。
1943年,林林主持抗日地下报纸《华侨导报》,马尼拉光复后《华侨导报》公开出版,林林继续领导《导报》工作,直至1947年10月被迫停刊为止。
1947年冬林林回香港任《华商报》副刊编辑及达德学院、南方学院中文系教师。
1949年冬回广东参加文教单位接管工作,先后供职于中央华南分局文艺处、华南文联、文化局等单位。
1955年夏他担任我国驻印度大使馆的文化参赞。
1958年冬,从驻印度使馆回国,调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亚非司司长,后来,亚、非两司分开,林林任亚洲司司长,经常访问日本、泰国、伊拉克等国。
1979年,林林任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致力于研究和翻译俳句,撰写了不少关于俳句及中日文化交流的散文和评论。他翻译的《日本古典俳句选》、《日本近代五人俳句选》等成为脍炙人口的读物。
1981年四月,他应日本俳人协会邀请访问日本,在樱花盛开的京都平安神宫,与大野林火、山口誓子对坐吟句。鹰羽狩行在《俳句》七月号上发表此次访日的日志,介绍林林的吟句"花色满天春,但愿剪来一片云,裁作锦衣裙"。
翌年,日本文学辞书收录了"汉徘"一词,用林林的这首汉俳作例句。后来,林林多次访问东京,出席俳句、短歌会并讲话,介绍了中国学习俳句、短歌的情况。在访问琦玉县秩父、熊谷时,写《秩父行》汉俳七首。
1995年七月,林林出版《剪云集》,收录了自己写的汉俳和短歌,袁鹰作序(林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