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茂书死后第二年,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成立
冯春说,当时的阻力很大。单位的领导几次找他谈话,希望他安心工作,不要“不务正业”。一些亲友劝他不要报名,丢了性命不值得,“90%的声音是反对”。冯春的父亲甚至表示,“你去漂流,我们就断绝关系。”组织报名的萧维文和范明华介绍,当年报名者需要单位签字,未婚者需要父母签字,已婚者必须有配偶签字,“少一个都不行”。
由于很多家属担心失去亲人,很多如愿报名被选中者,最后也被亲人扣在了家里。即使这样,最后报到的还有100多人。
1986年夏天,漂流队成立。6月,这支漂流队与来自洛阳的漂流队和中美联合漂流队竞漂长江。
“当时我们就一个念头,尧茂书牺牲了,我们不能让外国人抓住机会,第一个成功长漂的必须是中国人。”冯春说。
话虽这样说,但当真正面对危险时,队员也很害怕。
队员杨欣说,每次漂流险滩前,指挥要事先开动员会,队员举手报名,不举手的可以不下水,等待下一个险滩。
每次动员时,队员们都会把手举到肩膀处。
“这么多人举手,船不够啊,谁愿望强些?”指挥问。
这时,少数队员就会把手举过肩膀,弱弱地说:“我”。
虎跳峡漂流动员会上,当杨欣把手举到耳边时,心里默念:选不上也行。被点到名字时,杨欣说当时的心跳速度早翻了几倍。
“谁都害怕,但不能不积极,因为空场上一边是乡亲们注视的目光,一边是记者们的长枪短炮,不能露怯啊。”杨欣这样回忆当时的“骑虎难下”。
那一次,杨欣的3个队友在行动中牺牲。
1986年11月,漂流队抵达长江入海口,成为首支漂流长江全程的队伍。
如今,冯春承认,如果用尧茂书当年的装备再次漂流长江,他将选择不漂。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