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青雷厉风行、举枪就打、决断果敢
张祥青带着7个骨干来到天津,对这家企业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周密的分析,结论却完全不同。
他认为,这家企业规模很大,设备齐全,占地宽广,完全有条件发展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从地理上看[来源:www.cyonE.com.cn/],这家企业在天津葛沽镇,紧靠京津溏高速公路、国道和铁路,交通十分便利,人流和物流都十分方便,能够满足钢铁企业繁忙生产、大量运输的需要;他还很有远见地想到中国以后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一定是在沿海布局,这家工厂离天津港很近,未来具有别人难以相比的竞争优势;另外,当地政府非常希望救活这家大型企业,注重政府关系的张祥青,当然知道政策对一家企业的影响。
张祥青的考虑非常具有战略性,他认为进入21世纪,中国的钢铁行业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后来,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果然如他所料,钢产量从2000年的1亿多吨增加到2007年的5亿吨),这种大发展,对他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机遇,他要紧紧地抓住这个机遇。
这样分析之后,别人眼中的破烂货,在张祥青眼里简直就成了香馍馍,他恨不得马上就趁热一口吞下。
下属说董事长张祥青雷厉风行、举枪就打、决断果敢。在收购天津渤海冶金公司这件事上,张祥青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最为鲜明。
从得到信息到考察、谈判、决策,再到最后签订以2.8亿元收购天津渤海冶金公司的合同,张祥青仅仅用了14天。而这类大型收购,一般都要用一年半载,耗时几年,也不奇怪。业内人士非常佩服这次收购,说张祥青简直是打了一场漂亮的闪电战。
2001年4月28日,合同刚一签订,张祥青立即投入6 000万元对天津厂区进行修建。他果断地把当时唐山两个钢铁厂的全部利润用于天津工厂恢复生产,那真是一个大赌注。
2001年5月1日天津荣程联合钢铁公司挂牌,5月28日,第一台高炉流出火红的铁水。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停产多年的钢铁厂开始生产了。
张祥青这场收购闪电战,一举奠定了他的钢铁王国--荣程联合钢铁集团的基础。
2007年,荣程联合钢铁集团的销售额达到285亿元,利税29.7亿元,上缴国家税金突破11亿元,它是天津百强民营企业第一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59位。
张祥青在《2007胡润百富榜》上,排名45名,他的财富达到130亿元。这年,张祥青38岁。他的财富积累,从零到百万元,花了9年;从百万到亿元,花了7年;从亿元到百亿元,又花了7年。
现在,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已成为以钢铁为主业,涉足国际贸易、园林绿化、矿业、煤化工、综合利用等多领域的大型民营集团企业,分支机构和分公司遍布全国,并正在向菲律宾、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进军,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也在加快。一个国际化企业集团正一步步在渤海之滨崛起。